怎么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品质?比如独立、自信、好奇等这些都是非智力的品质,并且都非常的重要,那么如何来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品质了。我们赶快来看看吧。
【 tulaoshi.com - 品质 】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众所周知,影响儿童成长乃至成才的两大心理因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一个智能操作系统,它是儿童在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时进行感知、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活动能力的总和。而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动力系统,它在儿童活动中起着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作用。它包括需要、欲望、动机、兴趣、情绪和情感、意志、自信心、性格、气质、习惯等。广义的非智力因素甚至包括身体素质等生理因素。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可以说,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智力因素作为操作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往往在关键时刻,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然而,目前在婴幼儿教育中,尽管许多有识之士多次呼吁应重视儿童的非智力品质培养,但在相当一部分家长中,仍然存在着重“智”轻“非”的倾向。这里,固然有相互攀比、随波逐流者,但在一些家长的思想深处,认为将来只要孩子有知识、有能力,就能成就一番事业者也大有人在,从而忽视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曾比较过智商在140以上的150名“神童”,为什么在成年后成就如此悬殊,其结论是令人深思的:这些早年的神童成年后的智商并没有多大变化,而主要差异在于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在自信、进取心以及坚持精神等非智力品质方面,成就显著的一组远远高于成就低的那一组。
仅仅为造就“神童”而进行的智力教育,是有失偏颇的教育。人们常说,天才多怪人,许多天才人物由于接受了不恰当的早期教育,尽管有个人事业的辉煌,却因其病态的人格而没有幸福的人生。如音乐神童莫扎特、哲学家尼采、文豪约翰·罗斯金、宗教改革者路德、我国三国时的军事家周瑜,甚至现代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几乎都有病态的人格。难怪有人研究“天才病迹学”,寻找古今高智名人的异常心理表现。这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早期教育的过失:仅仅把教育的焦点集中在智力方面。因此,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目的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讲,教育的最终目的,应当是使孩子拥有幸福而完整的人生!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对孩子进行全面而和谐的教育:既重视早期智力开发,又重视健全人格的塑造;既大胆、合理地开发孩子的身心潜能,又使其个性得到充分而和谐地发展。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三岁前这人之初的教育奠基工程中,全面、和谐就显得更加重要。当前,尤其应当重视三岁前婴儿的非智力品质的培养。这些心理品质、习惯和能力,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
1、独立与自信
首先应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吃、睡、拉、穿、行等方面,为孩子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如6个月会自喂饼干,7个月扶杯喝水,1岁学拿勺,2岁独立吃饭;3—4个月时能独自睡觉,夜间不必喂奶;1个月时识“把”大小便,1岁半时白天能控制排便;周岁时穿衣会主动配合,15个月会脱袜子,2岁会脱衣服;会爬以后就不要老是抱在成人手上等等。孩子能独立地完成一件事,会使他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这就大大强化了他的自信心。
2、好奇心与求知欲
当宝宝会爬乃至会走之后,便进入好奇心与求知欲极为旺盛的时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富有探索性、应答性的环境,像居里夫人所称道的“科学家的第一美德”——好奇心不被“过分限制”之手,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专注与坚持精神
要着重培养孩子专注于干一件事tulaoshi、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持精神。当他一次又一次地将倒下的积木搭成“高楼时”,当他一回又一回地尝试用什么“工具”将在沙发下面的球取出来时,他的专注力与坚持性就得到了锻炼。
4、阅读兴趣与习惯
每天都要和孩子一起看图书、讲故事,让他从读书中得到知识与欢乐,以丰富他的精神生活。
5、驾驭情绪与情感的能力
当他渴了,但水还烫时,他必须学会等待;当他病了,需要打针吃药时,他应当学会服从和勇敢……
6、关心他人、与人合作的态度
两岁左右,孩子发现了“自我”,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这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现象。这时,要善于让孩子从自我的感受出发,去理解别人的感受,进而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和与人合作的态度。当孩子学会与亲人、同伴分享自己或别人的食品、玩具,做一些必须与人合作的游戏如踢球、过娃娃家时,关心他人、与人合作的态度就会逐渐建立起来。(程淮)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5/1061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