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语言对孩子的意义是什么?你知道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tulaoshi.com - 动作语言 】
爬行是所有粗动作发展的基础,让孩子爬行几个月的时间是有许多好处的。首先幼儿利用四肢爬行时,因为他的头部需要抬高,并且还会左右转动,这样的举动对头部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幼儿爬行时用手腕支撑身体重要,能训练手腕的力气,对孩子未来拿汤匙吃饭,拿笔涂鸦都有所帮助。在宝宝爬行的过程中,更可训练宝宝膝、臂动作的协调与四肢关节的灵活度。
重点一:发展时机八至九个月左右。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重点二:发展状况大致上分为两个阶段:为俯爬以有狗爬式。一般而言,宝宝在八个月左右时懂得自然的爬行。在学习爬行的初期,几乎都是以同手同脚的移动方式进行,之后会以手肘往前匍匐前进,而且腹部贴在地面,爬行速度十分缓慢。在九个月大时,身体才能慢慢离开地面,采用两手前后交替方式,开始顺利地往前爬行。
重点三:关于骨骼的问题有些宝宝在爬行时出现用一腿爬行来带动另一腿的方式,如此容易让父母误以为宝宝另一腿发育不良,专家指出,会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婴儿在刚开始学会爬行时,两只脚的力量并不平衡,经常一只脚较不灵活,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父母不须过度紧张,然而如果这种状况维持了太久而没有改进,就要怀疑宝宝是否患了肌肉神经性麻痹等异常状况。
爬行最容易发生的是头部的外伤,当宝宝撞到头部时,不管当时有没有出现不舒服的情形,父母都应仔细观察宝宝,最好在宝宝睡觉时也能叫醒他二至三次,看看是否有异状,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头痛、呕吐、昏睡、抽搐等症状就要立即送医,特别提醒父母在发生头部伤害的三天内,都应仔细观察。
重点四:父母给予的帮助方式建议父母应该尽量把宝宝放在地板上,并利用色彩鲜艳、丰富的玩具或其它有趣的东西,诱导宝宝向前爬行。当宝宝努力爬到“终点”时,父母也别忘了须适时给予鼓励。
此外,为了让宝宝爬好,一定要将爬行的环境准备完善。爬行的地方必须软硬适中,磨擦力不可过大或过小,父母可于地板上铺设塑胶垫等辅助用品,为宝宝营造一个安全的爬行环境。
重点五:建议辅助工具各式色彩鲜艳的玩具、图片、软垫、塑胶地板。
重点六:安全环境的安排当宝宝到了爬行的阶段,容易碰到的危险地方或物品更多样化了,父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
地板:水泥、磨石子、磁砖等所铺设的地板,对于学习爬行的宝宝来说,都容易因一不小心跌倒,而造成无可弥补的遗憾。为避免发生危险,可在硬地板上面铺设软垫,不过注意要使用厚度较高的软垫才能发挥功用,并且避免买有很多小花纹的软垫,以防宝宝将小花纹抠掉吃进嘴里。
桌角、柜子角:尖锐的桌角或是柜子角,对家有学爬的宝宝来说简直就是个“危险地带”,其改善的方式为,最好一律将所有的桌角或柜子角套上护垫,就算婴幼儿不慎撞到,也能将伤害降到最低。
电插座:宝宝在到处爬行的过程中,可能会爬到插座附近,如果不用心留意将有触电的危险,父母可使用电插座的防护盖,在未使用的插座上加装此一装置,或是使用安全插座。
大运动方面:能够熟练的翻身,扶着掖下时能够上下跳跃,能坐一会儿,有时较稳;
精细动作方面:坐在桌子边的时候用手抓挠桌面,可以够到桌上的玩具,会撕纸,会摇动和敲打玩具,两只手可以同时抓住两个玩具;
认知能力方面:玩具丢了会找,能认出熟悉的事物
语言方面: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
社会行为方面:能跟妈妈打招呼了,会自己吃饼干了,出现认生的行为,对许多东西表现出害怕。
每个宝宝出牙时间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6~7个月开始出牙,最早的4个月时就开始出牙,晚的到10个月。一般到20个月至2岁半时20 只乳牙全部出齐。如果到1岁时还没有开始出牙的话,应该到医院检查,看是否有先天的无牙畸形或由于其他全身性疾病的影响。乳牙按一定顺序对称萌出。乳牙生长的顺序大致是下中切牙、上中切牙、上侧切牙、下侧切牙、下颌第1 乳磨牙、上颌第1 乳磨牙、下尖牙、上尖牙、下颌第2 乳磨牙、上颌第2乳磨牙。上下颌各10颗。
宝宝出牙期间添加食物不要太精细,多吃含纤维多的食物不但可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促进牙齿、颌骨及颜面的发育,而且对牙齿有自洁作用。此外,可咀嚼一些比较硬的食物,刺激牙龈,促进牙齿的萌出。
不吃奶糖、巧克力、糕点等含糖分较多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粘在牙齿沟窝、缝隙内,为细菌的繁殖提供大量营养,细菌分解糖后产生酸,促使龋齿的形成。保持口腔卫生。每次哺乳或喂食之后都要喂几口温开水,冲洗口腔内食物残渣,晚上睡觉前一定不要吃甜食。
宝宝的牙龈充血肿大时,不要用针挑破,以防发生感染。如果发生口腔感染,应及时到医院口腔科诊治。
注意手及玩具的清洁卫生。宝宝刚出牙时,常常会感到牙龈发痒,喜欢把手指头及玩具放在嘴里咬。因此,爸妈要经常结宝宝洗手、剪指甲,把宝宝的玩具清洗干净,以免引起牙龈发炎,影响乳牙的萌出。爸妈也可购买磨牙胶,但要注意每天对磨牙胶煮沸消毒。
从出牙起即可用指套牙刷刷牙,两岁用小软毛牙刷练习刷牙,三岁形成一日两次刷牙习惯,在幼儿园可锻炼饭后用绿茶水漱口,可以预防龋齿,乳牙有异常也要去看牙医以免影响成牙及牙列。
●语言能力发育水平
1.能发出da-da,ma-ma等双唇音,但无所指。能模仿咳嗽声、舌头咔哒声、咂舌声等。
2.陌生人和熟悉的人比较,宝宝与对方交流时发音的频度、力量和情绪等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居家测试方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在宝宝醒着的时候,注意听他们的发音。
贴心提示:如果宝宝能发da、ma的声音,但所发出的声音并无所指即为通过。
●促进发育方法
1.积极练习发音
经常训练宝宝发音,如让宝宝图老师叫“爸爸”、“妈妈”,说“拿”、“打”、“娃娃”等。父母要多和宝宝说话,多引他发音,尽量扩大宝宝的词汇量,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宝宝理解语言的能力。
2.增强亲子对话
这个时期的宝宝常常会主动与他人搭话。这时无论是妈妈还是家里其他亲人,都应当尽量创造条件和宝宝交流、对话,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语言的环境。
3.继续听音乐和儿歌
坚持每天给宝宝播放一些音乐,让宝宝听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进一步开发宝宝的语言能力。
在孩子口头语言尚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之前,在某一个阶段,他的动作语言(或称肢体语言)会迅速地发展起来。
7~8个月的孩子会做各种动作语言,比如欢迎、再见、谢谢、拜拜、虫虫飞等等。这是需要孩子生理、心理的成熟度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的。首先要有能实现这些动作的神经、骨骼、肌肉的发育水平,比如两只手能握在一起,手指会灵活地屈伸等。其次要孩子能听懂大人的话并能将指令付诸实施。比如让孩子指灯,大人说:“灯呢?”宝宝会用手去指。前提是他听懂了“灯”这个声音代表什么,然后是他认识灯,之后才是有用手去指灯的能力。可见在这之前,必然要经过大人多次指灯、说“灯”的过程,这对孩子就是语言学习的过程。
有人把1岁内孩子的语言发展称为学说话的准备期。大致上将它分为:
(1)5个月以前的反射性发展阶段,即用哭来表达自己意愿的阶段。
(2)咿呀学语阶段,大致从四五个月至八九个月。此时孩子发音增多,吃饱、睡足、情绪好时常自动发音,比如bɑ,mɑ,dɑ等等。
(3)说话萌芽阶段,9~12个月的孩子开始模仿大人说话。这些话开始和周围的事物www.Tulaoshi.com有了较密切的联系。比如我们前边说过的“灯呢?”,他必须听懂、认识了“灯”的含义,才有可能去指灯。
上边的几个阶段之所以称为“准备期”是因为这时的孩子还不能主动地说话,还不能充分地用语言去与人交往。但是,如果你认为孩子小不会交流而不去主动与他交流,就大错特错了。这种不交流的结果会导致孩子语言发育的迟缓。所以,我们在孩子半岁之后应该多和他说,多指东西给他看,多教他一些肢体语言,多带他和别人交流,这些都是促进孩子语言发展的有益行为。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5/1062000.html
看过《动作语言对孩子的意义是什么》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