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宝宝沟通的科学方式有哪些?育儿问题注意细节,亲子沟通不容忽视。图老师育儿百科小编下面给大家分享些有关亲子沟通的各种健康常识,欢迎阅读。
【 tulaoshi.com - 沟通 】
有不少家长经常感到很难与孩子交流,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甚至不知所措,其实跟宝宝沟通也是需要正确方法的,其中大有学问。
聊天是与孩子交流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因为聊天可以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还可培养孩子完整、有序地叙述事情的习惯,提高他们语言的表达能力。
聊天要本着平等、亲切、真诚、爱护的原则。这样孩子会认为你是最可信赖的长者,那么他就会敞开心扉向你倾诉内心的一切,包括有趣的事和困扰的事,你就会对他充分了解。
聊天的内容,要以孩子为中心,选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谈谈学校中、同学间发生的事,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以便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识别能力。家长可以作一个全面正确的总结,谈出自己的看法,切忌不要忙于对他们不正确的看法加以指责,或打断,这样就会削弱他们聊天的兴趣。
跟孩子谈话也是门学问,所以也需要一些技巧。
1、父母的话要简短、扼要。注意留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保持对话的形式,防止一方独白。
2、与孩子是谈话而不是训话,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话。在谈话中始终保持一种友好、尊重的声调。
3、要肯于向孩子表露自己。越对向孩子表露你内心的想法、甚至弱点,孩子也越会向你暴露他的内心世界。这样可以增加沟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4、要活跃。充满情感色彩、擅于用表情和手示,防止死板和沉闷单调的声音。
5、谈话时也需要一点幽默感。这样除显得轻松愉快外,还体现平等和民主,使孩子感到与家长谈话是一种享受和学习。
6、选择适当的时间。要选择双方都有谈话欲望,并且心情也都较好的时候,这样谈话精神集中,容易收到预期的效果。
再次怀孕该如何向大孩子解释?如果孩子的年龄已经大到能够明白你的意思(大概l岁半左右),那么提前让他知道他就要有一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会是很有好处的。这样一来,他就会逐渐习惯这种情况。当然,你必须根据孩子成长的阶段来调整你的解释,而且,无论多少解释都不能真正使他作好准备去体验一个需要照顾的婴儿活生生地出现在家里的情景。你应该适时地跟他说起新弟弟或新妹妹的到来,婴儿会睡在哪里,在照看婴儿的过程中他能做什么,你还要不断地表示你仍然像原来一样爱他。你不要对新生儿表现出过分的热情,也不要指望孩子会对宝宝热情。当你的体形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当你已经度过了最容易流产的怀孕初期阶段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跟孩子谈论这些话题了。
新宝宝的到来应该尽可能少地影响大孩子的生活,如果大孩子一直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那就更要注意这一点。要着重强调那些固定不变的事物。你可以说:那些你最喜欢的玩具还是你的,我们还会去原来的公园里玩,我们还会做特别的游戏,我们还会共享专门的时间。
提早作出改变
如果家里的大孩子还没有断奶,就不要等到他已经觉得被新宝宝代替了的时候再断奶,最好在分娩前几个月断掉,这样做他会更容易接受。要是想把他的房间腾出来给新宝宝用,那么最好提前几个月就让他搬到他的新房间去。这样,他就会觉得这是一种进步,因为他已经长成大孩子了,而且也不至于觉得是新宝宝把他挤出了自己的地盘。要是想给他换一个大点的床,那也同样需要提前行动。如果他快进学前班了,那么,可能的话,最好在新宝宝出生前几个月就把他送去。那种被入侵者逐出家门的感觉最容易让孩子对学前班产生抵触情绪。但是如果他已经在学前班里适应得很好,那意味着他在家庭之外有了某种社会生活,就会缓解他在家里的敌对情绪。
产期与产后
有些父母希望在母亲生产时,年长的孩子可以在场。他们认为这样能够加强家庭的凝聚力。但是观看母亲经历痛苦的生产过程可能会让孩子非常难过,会觉得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即使是大一些的孩子也会感到心神不安,因为即使是最顺利的分娩过程也必然要有艰难的努力和流血。对母亲来说,仅仅分娩这一项任务就已经够难应付的了,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感受。所以,孩子不必进入产房,只要待在附近,他就会感到自己也是局内人。
分娩以后,当每个人都心怀喜悦、备感安心的时候,就可以让年长的孩子看看婴儿。可以鼓励他摸摸小宝宝,跟小宝宝说说话,帮助做一些例如递尿片之类的简单工作。应该让他感到自己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他的到来是受人欢迎的。可以让他随心所欲地来看宝宝,但不要在他不情愿的时候强迫他来。
带新生儿回家
产后的母亲回到家里时通常都会十分忙碌。她身体疲倦,而且满脑子都是宝宝。父亲为了帮助妻子也会忙得团团转。如果大孩子在场,他就会有被排除在外的感觉,也许还会警惕地想:哼,这就是那个小婴儿。
如果可以安排的话,最好能让大孩子暂时离开。一个小时之后,等你们把婴儿和行李都安置好了,母亲终于可以轻松地躺在床上的时候,孩子就可以回来了。母亲可以拥抱他,跟他聊天,并且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由于孩子更喜欢实实在在的奖赏,所以要是能带份礼物送给家里的大孩子,那就更好了。无论是他自己的玩具娃娃还是好玩的新玩具,都可以帮助他消除那种被遗忘的感觉。你不必老是问他:你喜欢小妹妹吗?当他准备好了的时候,他会主动提及小宝宝的话题。如果他的言语不那么热情,甚至怀有敌意,你也不要感到吃惊。
事实上,大多数年长的孩子在最初的几天都可以很好地跟婴儿相处。一般要到几个星期之后,他们才会意识到那种竞争关系的存在。婴儿也要在几个月之后才会抢他们的玩具,让他们心烦。
其实所谓亲子沟通,更多的是聆听孩子的心声,让他谈出自己的感受和所遭遇的问题,再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是一个顺延的过程,不能跳过任何一个环节。为了帮助爸爸妈妈更顺利地开展育儿生活。
第一计:放低姿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当我们高高在上时,自然会与孩子拉开一定的距离,沟通便tulaoShi.com无从谈起。其实,孩子有他们眼中的世界,只有放低做父母的姿态,蹲下来和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对话,我们才会找到许多曾经不解的答案。
笔者曾经听一位妈妈聊起他淘气的儿子,这个4岁的男孩似乎有着天生用不完的精力,连刷牙时也总是不停扭动身体,对着镜子扮各种鬼脸。妈妈一再提醒他要好好刷牙但收效甚微,直到有一天,妈妈自己在刷牙的时候,突发奇想地蹲到了儿子的高度,来尝试一下令儿子百玩不厌的动作,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儿子的高度看过去,镜子略有凹凸不平,成像便有哈哈镜的效果,这个发现让妈妈都觉得很有趣,更别说对一切充满好奇的儿子了。
由此可见,沟通的前提是父母要能够从孩子角度来想、来观察、思考孩子这么做是为什么。当我们能够更加理解孩子的时候,就不会再觉得他的举动是无意义的,就能与他很好地沟通了。
哪些错误的沟通模式成为了亲子沟通的障碍,很多父母都抱怨自己无法和孩子进行沟通,很多孩子也经常会说和父母没有共同语言。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人,之所以害怕是因为彼此之间不了解,相互不了解是因为彼此没有进行很好地沟通下面小编总结了六种父母错误的沟通模式。
1、命令、控制、威胁、警告
你给我闭嘴,不许说话,再不闭嘴就把你关进小黑屋里去
现在就回去把没有完成的作业写完,否则就别想睡觉
不允许你和小朋友出去玩,如果不听话就别回家了
赶快把你的房间打扫干净,要不然就不要吃饭
再不起床,有你的好果子吃,看我怎么收拾你
我警告你再哭就要打你了,不许哭了
2、建议、唠叨、说教、给方法
你不应该那样,你应该这么做才对
你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和老师顶嘴
要好好读书,将来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否则就要捡垃圾
你按照我说的去做肯定没有问题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建议你主动地给老师承认错误,好好的检讨自己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3、评价、指责、否定、贴标签
你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坏孩子
做任何事情都是三分的热度坚持不了多久
早就知道你考不出好成绩的
就是你的错,说再多也不能掩盖你所做的事情
做事不想清楚,丢三落四的
这件事情就是你做的不对,还不承认
4、讲道理、摆事实、研究分析
只有考上大学才会生活的更好,用心读书吧
这件事情你如果听话就不会这么麻烦了
你换一种方式想一想,就会好一些了
老师有的时候也不容易也会出错的
你这个年龄只有好好地念书,否则什么事也做不了
你这样做是不是因为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5、比较、打骂、挖苦、嘲笑
你看人家小明多听话、多乖啊,你再看看你
别再说大话了,就你那样子还能考出好的成绩
考了这么点的分数还有脸吃饭
就知道哭,你还有别的本事吗
你的言行太让我失望了,你个笨蛋
6、审问、怀疑、明察暗访
你什么开始不想上学的,怎么不早说
真的是你做的吗,我才不相信呢
我问过你的老师和同学了,他们都这么说
你昨天放学以后都干什么去了
我跟踪你好几天了,老实交代吧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如果你想对宝宝有深入的了解,和宝宝之间养成亲子沟通的习惯很重要。如何培养亲子沟通的好习惯,这可是很需要一番沟通的策略和技巧的。
沟通是双向的交流,不是单向的质问
有很多家庭,孩子小时候也乖巧、对大人几乎是言听必从,但是长大后却叛逆得很,什么事都不让大人插手,如此巨大的转折自然让www.tulaoshi.com父母大为光火,但又找不到症结所在。其实,这并非是孩子青春期的集中爆发,关键就在于,从小时候开始,家庭的教育就忽略了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当我们把每天与孩子的交流当作一种习惯来养成时,就会成为一种无极限的亲子沟通。可问题是,家长总是抱怨,我们也很想问孩子,但孩子什么都不说,那怎么办呀?
没错,孩子不会和家长轻易建立一种你问我答的关系。与其说大人希望和孩子无阻碍地沟通,不如说是家长很好奇孩子都干了些什么。家长总是觉得,我有权了解你的情况,你就应该向我汇报。小的时候也许还好办,等孩子大一些,别说到青春期,小学时你就会被孩子剥夺质问的主动权,孩子根本不屑与你汇报。
孩子无论处于哪个阶段,亲子沟通都是必修之课。沟通不仅仅是表达,还包括倾听。只有用心聆听对方的语言,才能真正了解对方的感受,才能更好地沟通。亲子沟通中,比说更重要的是倾听,是感受,是与孩子共情。
急于表达父母的感受
长久以来,我们做家长的太善于说了,太着急说了。当孩子向父母陈述一件事情时,父母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孩子的感受。
孩子:妈妈,我觉得这儿一点儿也不好玩。
妈妈:不会吧,这儿多有意思啊!
孩子:这里都没几个人,好无聊啊!
妈妈:多安静啊,让人心里很舒服。
孩子:你带我来这个破地方干什么?
妈妈:真没良心,花了这么多钱来,你一点儿也不感谢?
孩子:爸爸,我不爱看这个电视节目。
爸爸:这个节目多有趣啊!你瞧那个主持人说的多有道理啊!
孩子:他们看起来真傻!
爸爸:不要这么说,这个节目很有教育意义!
孩子:换台吧,我不想看。
爸爸:不行!一定得把这个看完,这对你写作文也有启发啊!
从上面两段对话中父母们可以看出,爸爸和妈妈都太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当孩子说他们不喜欢那个地方、那个电视节目时,父母并没有去了解孩子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感受,而是急于表达他们的感受。这样的沟通开端自然不会取得好的沟通效果。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7/1082382.html
看过《跟宝宝沟通的科学方式有哪些》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