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图老师小编大家也就是广大的图钉们,整理编辑了国人养生有哪些“神功”,真心的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对点几个赞,多分享一下就是对小编最大的支持了,我们一起努力,让图老师生活百科频道越做越好!
【 tulaoshi.com - 武术 】
中华武术,名目门派众多,除了各种出神入化的技巧和攻击力外,其中很多都具有养生功能。图老师图老师小编特地请来武术大家,为各位朋友分析中国武术中的养生之道。 桩功拳路养生多多 而更多的则是包含在桩功与拳路之中。中国的养生功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证大禹时期便有简单的气功用于养生。三国时期,名医华佗便发明五禽戏,通过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来锻炼身体各机能。还有少林派的八段锦、易筋经等也都是用于养生、强身的单独功法,长期锻炼对身体的内部机能大有好处。这也是武术养生术与现代很多健身术的区别所在。现代很多的健身术动作快,幅度大,而且只重外部形体,不重内。 国人养生有神功 国人养生有神功 武术中医结合来养生 中国传统的养生术是武术与中医相结合,动作慢,简单,效果好,重视内部功能的保养与调节。与现代诸多健身数相比,武术里的养生术更加适合于中老年人。但这并不说明不适合年轻人,作为青年人,练习武术既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修养,又可以强身、健身、防身。现在中国的武术健身多以太极拳为主。太极一词源出《周易》。易有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太极之理即阴阳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转化之理。 传统太极可养生 传统太极拳又分五个主要流派,即陈式、杨式、孙式、武式、吴式。早在清末,太极拳的保健作用就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对太极拳健身作用的研究,证明了太极拳对人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都有良好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体委也一直强调全民健身。一直推崇武术健身项目以太极拳为主。现在体委所编的太极拳套路其内容大多是杨式大架。杨式太极拳祖师爷杨露禅习得陈式太极,后被任命为清政府京师旗营武术教师。他为了适应清朝显贵达官和体弱年迈者的体质,扩大传习范围,适应保健需要,删改陈式老架太极拳中的发劲、跳跃和难度较tulaoShi.com高的动作,编制成杨式太极拳架。杨式太极拳动作姿势舒展,简洁,动作轻柔,缓慢匀速。因此成为大众化的养生健身武术拳种。 传统武术练心神骨 其余武术流派也有很好的养生功法,如少林五形八法拳、形意拳中的三体桩。少林五形八法拳具有拳禅一体,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特点。内容包括:龙、虎、豹、鹤、蛇五种拳型,和内功、意念、外功、拳、腿、擒摔、身步、发声用气等八种功法的锻炼。该拳不仅练艺,而且主张练身修心。如龙形拳法,主张以意为先,凝神守中,主练神。这对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良好作用。虎形拳法,腰实臂沉(头正身直)主练骨。 调节形体振奋精神 有助于调节体形,锻炼腰、腿、肩、背肌肉和促进骨骼生长,尤其对培养青少年的正确姿势,促进正常发育很有益处。豹形拳法发力迅猛,拳势暴烈,主练力。可增强劲力,提高灵敏、速度等素质。蛇形拳法柔巧迅疾,主练气。不仅能锻炼深长的呼吸,增大肺活量,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血管的功能。鹤形拳法稳实轻柔,聚精凝神,主练精。可培养人的内在精神,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奋,有益于提高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简单入手长久坚持 形意拳养生效果也很显著。每日左右各站10分钟,动作姿势较到位。3个月之后,身体便会强健。意拳即大成拳的养生、健身效果更为显著。很多年前便开始流行的甩手疗法来源于通背拳……中国武术门派种类繁多,其养生功法自然也数不胜数。只要日久坚持,定有成效。 所以,身为中国人,如果还因为缺乏养生之术而发愁的话,那就太说不过去了。赶紧访名师,勤锻炼吧。
延伸阅读:
上班族健身减压8妙招
(1)头俯仰:头用力向胸部低垂,然后向后仰伸,停顿片刻,以颈部感到有点发酸为度。如果两手交叉抱在头后用力向前拉,而头颈用力向后仰,则效果更好。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wushu/)(2)头侧屈:头用力向一侧屈,感到有些酸痛时,停顿片刻,然后再向另一侧屈,同样停顿片刻。
(3)头绕环:头部先沿前、右、后、左,再沿前、左、后、右用力而缓慢地旋转绕环。练习中常可听到颈椎部发出响声。这个动作有助于增强颈部肌肉。
(4)肩耸动:肩部是连接头部的重要部位,但平时肩部活动机会不多。耸肩活动有三种:一是反复进行一肩高耸,一肩下降;二是两肩同时向上耸动;三是两肩一上一下向前后环绕颈部旋转。
(5)体侧转:坐着,上体缓慢地轮流向左或右侧转动。
(6)腿抬伸:坐着,小腿伸直用力向前抬起,脚面绷直,停顿片刻,放下,再抬起。如果可能,也可臀部离座,全身尽量伸展,停顿片刻,还原后再伸直。
(7)膝夹手:两手握拳,拳眼相触夹在两膝间,然后两膝从两侧用力挤压两拳。
(8)体放松:端坐座位上,全身放松,眼微闭(或望着天上的白云),摒除杂念,闹中求静,呼吸要自然深长。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wushu/)更多生活百科文章推荐: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107/1290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