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钉们,图老师今天为您整理收集了拳术和散打的秘密,希望大家都能喜欢,喜欢的话记得收藏本页哦,更多关于生活百科的经验教程内容,尽在图老师生活百科频道。
【 tulaoshi.com - 武术 】
养生之道网导读:电视剧里面的那些飘来打去的传奇画面是不是真的有这回事?难道真的有这样的武术吗?其实武术的的确没有那么神奇。但是武术也有它的特别之处。下面图老师图老师小编就个大家一起来了解中华武术吧!
中华武术与散打
中华拳术的修炼与运用,在理论上是外遵天道自然的法则、规律;内顺自身内外各部位器官的性情,内外统一而修,内外统一而用,表现为最节能、全方位的攻防技击的技术、技巧、功夫。自身内外各部位器官的才能,技术、功夫,是在自身统一攻防的协调下完成的。其机动灵活的攻防变化,时时处处体现出内在的法则与规矩,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现代散打,既不是西方的拳击运动,又不是中华传统拳术技击功夫的体现。从散打运动员在赛台上的表现及技术风格来看,其攻防方法运用表现为招法零碎;其自身整体表现为身体与四肢分家,内在的神、意、气机与身法、步法、手法组成的攻防方法亦不统一。
用力的所谓刚柔程度,充其量亦不过类似前人所说二八是散手的水平,即硬的多,柔的少,自身阴阳不平衡。
总之,由于散打的理论体系不完整,修炼功夫的技术宗旨体现得不明确,虽吸收了各种搏击、格斗、拳术技击的外在招法,但未能在散打运动员身内同化统一,没有一定的法则、规矩,任何攻防方法全凭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主观愿望的揣测、想象而施之。故运用时身体各方面名符其实地显现为散。
从以上大致分析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拳术功夫的技击和散打运动的格斗,不是一回事,功夫艺境是不一样的。
那么,到底中华传统拳术的技击和散打运动,有哪些本质上的不同呢?下面做一些相互间的比较。
理论体系不同:中华传统拳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在武学拳门的结晶,其理论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具体是:运用易经的学说阐明拳术的理、法、术、功,确立修炼和运用拳术的法则、规矩、规律;进一步以道德经学说为理论经典,指导、修炼拳道的艺境;以黄帝内经为首的一系列中医理论,认识和阐发拳术修炼时,拳术技术、功夫与人体各方面的关系,阐明拳术健身强体,开慧增智的方法、效果及生化机智的道理;以兵法学说指导拳术攻防的战略和战术原则;以诸子百家学说,包括中国佛学理论,指导传统拳术功夫的修炼与运用。故可以说,中华传统拳术是一门理法术功内容博大精深的学问,故修炼拳术必须明理而知法,按法而修能得术,按术而用见功夫。
中国现代散打,是按照西方体育的模式加上一些人自己的主观见解和愿望,拼凑而成的一种搏斗运动。其理论体系尚未成立,其训练内容和搏击的形式,尚属幼稚时期的表现阶段。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wushu/)呼吸的修炼方法不同。传统拳术以气沉丹田德润身为法则,必先以修炼自身的内劲的生成为宗旨,修气沉丹田的逆式呼吸。若用于技击尚须相继修炼气入丹田、气射丹田、气炸丹田、声田内转,最后达到内气的意呼吸运动,则能气贯全身,以气催劲,做到以内劲劲势逆运行的方式决定外在攻防招法拳势的运用。
故修炼中华传统拳术功夫,随气沉丹田功夫的成熟,腹部外显的肺呼吸功能横纹,会随功夫艺境的提高而下降,到内在功夫艺境全体透空层次,代表肺呼吸的横纹降至耻骨处。
故此传统拳术功夫,可以根据气沉丹田的功夫的不同艺境,而将功夫层次水平分为五个不同阶段:熟手、好手、巧手、妙手、神手。
在熟手功夫阶段时,气沉丹田功夫成,在剧烈的攻防变化中,呼吸自然就不会憋闷喘满,故可以长时间进行技击而不疲倦。这一方面体现了气沉丹田的逆式呼吸功夫,另一方面说明招呼其实技击应该是最节能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wushu/)散打选手没有此项专门训练的方法,故腹部的肺呼吸线横纹,仍停留在上腹部位(曾多次观察过数位获得过很好名次的散打运动员,其水平最高者,呼吸线亦仅在肚脐上二寸左右),故在散打攻防运动中易生喘满、呼吸急促、气喘吁吁的现象,不能坚持长时间的搏斗,易产生疲劳而不能充分发挥拳脚的效用。其根本原因是现代散打乃用心耗精的一种运动形式。
传统拳术攻防招法的运用,讲求神、意、气、劲、形、中六合一统,相互主从而用,形体要求具备虚实分明的外六合而又柔弱无骨的功夫艺境,攻防变化依从曲化直发的法则,柔化刚发地运用,随势而变,因势而用。讲求身法立如平准、活似车轮、中土不理位、阴阳遁使、以定用手、以重击中,攻防功夫任自然。
手眼身法步、肩肘腕胯膝,处处讲章法,时时见功夫;闪展腾挪,拿打踢摔,招招讲技巧,法法见艺境,故从熟手功夫起就可做到攻防变化流畅、自然。
散打运动的攻防方法的运用,表现为仅见手、足部位的击打,运动员身体内部的法则、规矩,毫无中华传统拳术身法、步法、手法等全方位内在统一协调的功夫的味道可言。相互攻防变化显示的是力量的较量和顶、偏、丢、抗等方法的抗争。
传统拳术讲求攻防招法劲、形阴阳合一,内练丹田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外功夫合一,即内劲和形体筋劲骨力的配合运用,由此产生招法的拳势。有劲形顺从、逆从两种具体方法,同样的招法会有不同的艺境效果,处处体现出运用刚柔的技术、技巧;身法、手法、步法,内外一气贯穿,周身一家功夫艺境的运用,其特点是用必打犯而不伤人。
散打运动员身上没有内外功夫修炼和运用的区别,其训练方法是直接以形体锻炼攻防方法,而又直接用于攻防之中,只凭自己本有的筋劲骨力的形体,再加上主观的运用力量、速度,来施用于攻防方法中。
外在身体的某种松活,并不体现中华其实讲求的柔韧,仍属形体僵硬的运用。因为散打教练和运动员都不遵从成非所练,得非所求这tulaoShi.com一传统拳术功夫修炼的法则,故散打运动员所采用的攻防方法不容易掌握分寸和做到适度。
传统拳术,修炼的是有限的攻防招法,无限的变化运用。一手变八手,八手变一招的变化法则、一手拆八手,八手破一招的拆手法则,此两者合用,便是拳术攻防的拆变法则,双方较技的拆变艺境无穷。
延伸阅读:
上班族健身减压8妙招
(1)头俯仰:头用力向胸部低垂,然后向后仰伸,停顿片刻,以颈部感到有点发酸为度。如果两手交叉抱在头后用力向前拉,而头颈用力向后仰,则效果更好。
(2)头侧屈:头用力向一侧屈,感到有些酸痛时,停顿片刻,然后再向另一侧屈,同样停顿片刻。
(3)头绕环:头部先沿前、右、后、左,再沿前、左、后、右用力而缓慢地旋转绕环。练习中常可听到颈椎部发出响声。这个动作有助于增强颈部肌肉。
(4)肩耸动:肩部是连接头部的重要部位,但平时肩部活动机会不多。耸肩活动有三种:一是反复进行一肩高耸,一肩下降;二是两肩同时向上耸动;三是两肩一上一下向前后环绕颈部旋转。
(5)体侧转:坐着,上体缓慢地轮流向左或右侧转动。
(6)腿抬伸:坐着,小腿伸直用力向前抬起,脚面绷直,停顿片刻,放下,再抬起。如果可能,也可臀部离座,全身尽量伸展,停顿片刻,还原后再伸直。
(7)膝夹手:两手握拳,拳眼相触夹在两膝间,然后两膝从两侧用力挤压两拳。
(8)体放松:端坐座位上,全身放松,眼微闭(或望着天上的白云),摒除杂念,闹中求静,呼吸要自然深长。
更多生活百科文章推荐: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107/129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