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图老师小编给大家介绍下浅谈日常生活中所包含的设计哲学,平时喜欢浅谈日常生活中所包含的设计哲学的朋友赶紧收藏起来吧!记得点赞哦~
【 tulaoshi.com - 平面设计 】
平时与同学们聊色彩搭配,聊版式设计,经验技巧总是聊不完的,眼瞅着这年都这么完了,来聊点不一样的吧,今天网易的同学从生活说开了去,说说现实中一些有趣用心的设计,果然处处有惊喜呢。
当年我去考研初试的时候,在招待所和一位考博士的哥哥同住一间。一次他问了一个问题:你说客机上为什么不给乘客降落伞?我以为他在开玩笑,回了一句:如果飞机真的故障了,谁先跳下去?
设计和制造者要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决定最终方案。不仅仅考虑设计制造成本、功能性和环境污染,还要包括社会、道德、伦理问题。以客机降落伞的问题为例,即使从成本上解决了每个乘客一个降落伞的问题,而且每个乘客都会使用降落伞,那么当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谁先跳?领导么?此时对决的是求生的欲望和社会伦理。与其思考如何跳伞,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提高飞机本身的安全性上。
小题大做一下,我就聊一些设计伦理的问题。维克多 帕帕纳克在他的著作《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中,从社会、环境、道德等多个角度分析和批判了从工艺美术运动以来的各种过度设计和生产,虽然我觉得书中有些言论过于偏激,没有考虑到人自身的精神需求,但是其从人类社会长远发展角度的顾虑,基本都是正确的。
这里没必要重复帕帕纳克的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看书。反复的扯环保、自然、社会的话题也没实际意义。过去的几年里,我或公或私的游过几个国家,所以我根据观察到的,这些国家在现实中对某些问题的处理,去分析几点,为什么有时候要舍弃设计美感;有时候还要容忍一些不好的习惯;如何用设计去处理一些矛盾。
是非对错,要直言不讳
2010年随导师去首尔参加设计双年展。韩国对于设计的重视和普及程度的确超前我大中华很多年,且不说路边的咖啡厅,就连服装批发市场的小摊位,每个都是精心装修的,上百个店铺,各有特色,令人啧啧称赞。
在首尔的几天,除了白天布置展览外,晚上能有自由活动的时间,人生地不熟的我也只能是跟着大部队去东大门购物。在一家商场门口,看到一个人形的烟灰桶,透明亚克力材料,里面充满了棕色的液体,肺脏的轮廓清晰可见(图1)。烟灰和烟灰从头部的嘴巴的位置丢进去,沉到肺里。恶心吧?嗯。
设计师是不是要创造美的东西?没错。但是设计师同样有引导民众积极健康生活的责任。某个设计师任性的制作了这样一个令人反胃的烟灰桶,而且摆放在人流最密集的闹市区,以最暴力的方式告诉大家:戒烟吧,不然你的肺也会这样。因为对于烟酒赌博这几种嗜好,任何温婉的方式都是无效的,很多人都是在得知朋友得了肺癌去世后,才下决心戒烟的。
换过来说产品和交互设计,涉及到用户身体,财产安全的,都要用最直接,明显的方式来提醒。红色的删除按钮,付款时反复的操作确认提示。不要嫌啰嗦,设计师既然要对用户负责,那么这方面用户也必然要听从设计师的。
限制行为,不如改变媒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pmsj/)图2是在首尔闲逛时看到一条街的电线杆(因为只拍了这一张,所以给妹子打了码),杆子外包裹了一层有肌理的塑胶,目的是对付在电线杆上贴小广告,海报;因为附着面积极小,即使贴上,也容易撕掉,甚至在风大的情况下就被吹掉了。相比于请城管或清洁工的成本,这种设计制造的成本更加低廉,而且全天24小时待命。
我们无法完全限制人的行为,无论是否合乎道德或法律。换一种思路,通过改变行为的媒介,杜绝或是削弱行为结果,或许带来的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直认为设计是最民主的,因为我们从不强迫人去使用我们的产品,尽管商业上会通过广告和利益回报来吸引人,但选还是不选,全在用户自己。
改变媒介的例子很多:用户会输错或忘记密码,指纹识别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Facebook messenger起初是整合在Facebook app中的,但是与社交信息产生了混乱,于是单独抽出成为独立的app;对于很多瑞士军刀类型的App,与其让用户面对众多功能不知所措,不如分成几个专注的App来得有效。
少数服从多数,但不要抛弃少数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pmsj/)11年冬天,忙里偷闲和两个同学跑到日本玩了几天,临走前导师说:我们打算做一个关于公共设施的课题啊,你去的时候多留意一下吧。所以我就自费去研究了一下岛国的公共设施。
从城市的公共设施更容易分析设计者的社会视角。所以还是聊聊吸烟问题,日本是在街道上禁止吸烟的,但是走着走着烟瘾犯了怎么办?当然不能完全不顾及烟民的感受,所以在东京街头,经常看到吸烟隔离区(图3)。基本的结构都是通过金属或玻璃隔板划出一块十几平米的区域,里面放置几个烟灰桶。你要吸烟,那么请到吸烟区,过完瘾再出来。不仅在街头,地铁站等公共场所都有专门的吸烟隔离区。我在国内从没看到专门的吸烟隔离区,基本上都是哪儿有烟灰桶,哪儿就是吸烟区。
我这里赞岛国的处理方式,因为他们不是单一的禁限处理问题。吸烟的毕竟是少数人,为了多数人的利益,对烟民们进行一定的限制,同时设置吸烟区,是十分人性化的处理方式。
一个用户群体的行为习惯,有九成是相同的。另外还有一成的用户,各有各的奇葩。好的设计当然要先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还成下的一成怎么办?对少数用户置之不理是极不人道的。将这部分用户的行为习惯再进一步梳理,得出几种模式,再赋予产品调节模式的功能。
软件设计在解决这个问题上远比产品设计容易的多,通过提供用户自定义的选项,用户依照自己的习惯去设置。说道少数人,我们从开始学设计的那天,就反复强调要为弱势群体思考,但是我国几乎找不到规范的盲道。我们在一味的思考去把APP的界面做得有吸引力的时候,有谁想过色盲和色弱用户是什么感受呢?
总结
生活中有无数的矛盾,设计师在创造过程中面对的主要矛盾就是美学与功能,也是产品的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两者并非完全对立的,却又在天平的两端,设计师们一直在寻找着最佳的平衡点。但是对于某些情况,让天平向某一端倾斜或许是最好的处理方式。设计师对客户和用户都负有责任,而且要对环境和社会有长远的思考,根据情况的不同,粗暴和委婉的方式都在选择范围之内。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216/1574476.html
看过《浅谈日常生活中所包含的设计哲学》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