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天天向上,就要懂得享受学习。图老师为大家推荐贴近用户心理模型的设计,精彩的内容需要你们用心的阅读。还在等什么快点来看看吧!
【 tulaoshi.com - Web开发 】
关于心理模型,上一期交互设计月报中的《信息构架的若干原则 (第一部分)》(内部资料,未公开。)已经有了很严谨的描述和解释。有感于我们现实生活和实际产品中的种种设计,这里还想再说说心理模型这个事儿。
我们在设计一个产品的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想法:这里,可以通过教育用户来实现。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往往是感觉到目前的设计方案还不够容易理解,可能会有用户不懂,那么,我们教育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webkaifa/)首先,想教育用户,这个说法是不够好的。我们要以用户为中心的去设计,视用户为上帝,这都意味着要尊重用户,难道我们敬仰的上帝需要我们来教育?
当然,随着互联网上的应用越来越复杂,想要用户一看就明白,甚至不看都能猜明白并不现实。在设计中有这样一个说法用户的学习能力。我们需要通过对用户的研究,或者是有把握的猜测,判断出什么是用户能学会的,什么是不能的。而不是将一切不够好设计的都寄希望于教育用户。
那么,什么是用户可以学会的呢?如果我们能罗列出一大堆设计方案模块,确定这些设计都是用户可以学会的,然后在具体产品的设计中组合使用这些模块这当然是最理想的,但显然也是不现实的。至少我做不到。
那我们能做什么呢?心理模型是个好办法符合用户心理模型的设计是更容易被学会的。
Apple公司努力创造的产品概念是个符合心理模型好的例子。
几年前,apple产品中最高性能的台式机命名为G系列,G3,G4,G5 现在apple的这类台式机称为Mac pro。
以前还有一种更为平民化的产品叫iMac,现在这个iMac名称不变,而把以前的G4、G5改名为Mac pro,和iMac看齐了。另外还有其他产品Mac mini。也就是说,所有台式机的名称都是Mac。而所有的apple笔记本都叫MacBook。这样当我想买个apple的台式机时,我就很容易作出判断:我要买个Mac,要买笔记本就是要买个MacBook。了解apple各个产品的时间成不缩短了。
这样的产品概念设计就要比其他笔记本厂商复杂的命名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学习。如果你对thinkpad不是很熟悉,也许你不知道T系列与R系列有啥区别,那X系列又是什么呢?
科学松鼠会是个讲科学知识的blog,其中有一篇译文《比我们想象的更奇怪》,其中提到这样的例子:一块石头中,我们通常会想象它是由很多很多非常小的石头原子紧密排列堆积而成的。而实际上,一个原子,只有原子核是实心的,原子核外面很大的空间都是空的,我们的相信是错的。
关于原子的结构,其实我们上初中、高中的时候也都学到过,但我们还是会有错误的认识,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样的错误认识已经足够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了,甚至是更容易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也就是说,那错误的认识,是我们的心理模型。
我大约两年半以前买过一把电推剪,是用来给自己剃头的。(是的,我的光头是我自己剃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webkaifa/)侧面是开关,向前推是关闭,向后推是开动。
我平均每两周使用一次,两年半的时间大约使用了60次。每一次使用,反复开关2-3次。这多次的使用,直到最近一次使用,我仍旧会在要关闭的时候向后推(实际上那是开动)。我的心理模型总是向前(刀头的方向)是让一个机器运转起来,有促进的意思。而向后则是撤力,类似釜底抽薪的含义,所以我总是不能适应,总是会错。当然也许会有人和我的心理模型正相反,那这个设计对于他来说就是好的了。不过,我始终相信,我的本能反应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219/1612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