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发烧知识,健康生活每一天。今天图老师发烧专栏小编为大家介绍发烧相关知识,希望您时刻保持警觉哦!
【 tulaoshi.com - 发烧 】
发烧经验分享
图钉问:我的脸为什么总发烧呀?
图老师答:答:高热是一些疾病的前驱症状,引起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急性感染性疾病和急性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前者最为多见,如细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尿路及皮肤感染等,后者主要由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药物热、血清病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代谢疾病所引起。如果您有这方面的烦恼,请先到正规的医院诊断,再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发烧能捂汗吗
发烧不能捂汗
1、严格来说,发热时捂汗是不可取的。往往越捂越热,容易造成捂热综合征,还容易诱发高热惊厥。因为捂汗是通过先使体温升高,被动的出汗,再降低体温。所以在体温降低之前,会有一个体温升高的过程。如果体温升的过高,会引起脑水肿甚至昏迷,尤其是小孩和老年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发烧捂汗的危害
2 加重病情一般来说,当成人体温超过38.5℃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明显不适,此时盖上棉被捂汗,可能有两种结果:出汗或不出汗。如果不出汗,体温会被“捂”得越来越高,体温的攀升会给心脏等器官造成极大负担,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如果捂出了汗,大量汗液的蒸发会带走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导致体力虚弱,在补水不足的情况下,还有可能会出现虚脱。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对小孩伤害大
对于孩子来说,捂汗就更危险了。因为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健全,过高的体温可能造成其出现高热惊厥;捂得特别厉害可能会引起一种叫“捂热综合征”的病,这种孩子会出现抽风、昏迷,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甚至导致死亡。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发烧时正确的做法
3 体温在38.5℃之下发现发热后,除及时就医外,与“捂”相反的“散热”才是根本之道。当体温在38.5℃之下时,在没有对流风的室内,可以用洗澡、温水擦浴等物理方式来降温,同时让患者少量多次地喝些热水,帮助身体散热。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体温超过38.5℃
当体温超过38.5℃时,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确实可能出现头部滚烫、手脚冰凉情况,但不能一味盖被子或加衣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患者的衣服略微解开,让其充分散热,手脚部位则要适当保暖。在补水和物理降温双管齐下的同时,遵医嘱适当使用退热药物,达到降温的目的。
发烧时不宜喝什么饮料
浓茶
1、发烧时,避免饮用浓茶水解渴;因茶叶中的茶碱能增高体温,并且会影响退烧药的分解和吸收,降低药效;另外,过多饮用浓茶,会刺激大脑兴奋,加快脉搏,升高体温。
咖啡
2、咖啡由于含有咖啡因,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容易导致机体兴奋而致头晕,体温不降;且发烧期间,胃肠功能降低,喝咖啡容易损害胃肠粘膜,造成腹胀等不适。
酒
3、发烧时,不宜饮酒和含酒精性饮料,如米酒、果酒、葡萄酒、啤酒、威士忌、白酒等。因酒精会降低免疫力,造成体内缺水,不利于退烧,且会加重病情。
各种冷饮
4、人在发热期间不宜吃冷饮,如冰淇淋、雪糕、奶茶、冰果汁、冰汽水等;因其会降低抵抗力,刺激肠胃,使病情迁徙难愈;如果是不洁食物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导致的发烧,胃肠道功能下降,多喝冷饮会加重病情。
宝宝连续三天都是37.01-37.4 用退热贴啥的都不管用 这叫低烧么?
图钉问:宝宝连续三天都是37.01-37.4,用退热贴啥的都不管用,这叫低烧么?我要怎么做呀。。。好担心。
图老师答:婴幼儿体温<37.5度不算发热,不需物理降温,除多喝水/液体。发热本身不是疾病,是对待进入人体抗原的一种正当防护措施。发热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可动员白细胞中的吞噬细胞,是人体重要防护机制。发热时,一是避免/治疗高热引发的热性惊厥;再是寻发热原因。一味降热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发烧吃什么水果好
风热感冒吃什么水果
1、如果是患了风热感冒,出现发热,鼻涕黄卓,痰液黄臭,咽喉肿痛,小便赤黄,大便干结等内热症状的时候,可以吃一些性凉的水果来清热泻火,常见的凉性水果主要有雪梨,香蕉,枇杷,西瓜,猕猴桃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风寒感冒吃什么水果
2、得了风寒感冒的人一般容易出现明显怕冷,肩背颈部僵硬不是,浑身酸痛等寒邪症状,有的还会出现拉肚子,手脚冰冷等阳气不足的症状,这部分人群可以吃一些性质温热或平和的水果来调理,如葡萄,苹果,桃子,杏等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感冒发烧适合吃五种水果
3 西瓜西瓜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暑,止咳利尿的功效,在夏季食用率比较高,感冒是出现发烧,口渴,咽喉肿痛,尿黄赤等热症的时候,适量吃西瓜有助于缓解相关症状;当发烧大量出汗之后,不吃不喝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吃点西瓜或是鲜榨西瓜汁可以帮助退烧,补充体液,消肿利水。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荸荠
荸荠是含锌食物,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但热量不是很高,同时含有丰富的磷和抗菌成分荸荠英,不但对骨骼牙齿发育有力,还能促进人体内蛋白质,脂肪,糖类的代谢,而且对发烧初期病人特别有利,既能起到清热泻火,利尿通便,凉血解毒的功效,又能补充营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雪梨
雪梨性凉味甘,有生津化痰,清热的功效,并且雪梨中含有较多的糖类和维生素,易被人体吸收,增进食欲,能有效缓解风热感冒,发热口干,咳嗽痰多等症,风热感冒患者用一个雪梨加冰糖炖服,能够使本来属凉性的梨子转温和,有效缓解了咳嗽症状。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苹果
感冒发烧的时候吃苹果是有好处的,苹果中富含维生素C,而人体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能够有效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感冒发烧人群饮用鲜苹果汁就是不错的选择,苹果汁有杀灭病毒的作用,能为人体补充大量营养元素,甚至还有中和体内毒素的功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猕猴桃
猕猴桃中的维生素C含量丰富,有增强免疫力的效果;除了维生素C之外,猕猴桃中所含的多糖类物质有预防细菌感染功效,而且金黄色的猕猴桃比青绿色猕猴桃中所含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更多,感冒发烧的时候吃猕猴桃有缓解病情的效果,还能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起到抵抗感冒的功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每天下午4-5点开始发烧 已经有一周这样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图钉问:每天傍晚4-5点开始发烧,已经持续了一周左右了。感觉身体开始有点寒颤,开始有点无精打采,开始觉得虚弱无力,身体发冷。伴有食欲不振,恶心,但是不呕吐。脾气也变急躁。到夜里10点左右就慢慢恢复了精神,烧也慢慢退了。 在门诊和社区医院治疗过,他们开得药里面有消炎药头孢氨苄之类的,吃完之后就好了,也不发烧了,也没什么症状了。可是吃完几天的药后停药继续出现低烧现象。请问这会不会是艾滋病的低烧现象,如果是有炎症,为什么吃了消炎药后还是会发烧呢?
图老师答: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暂时不考虑感染艾滋病,建议进一步检查。如果感染艾滋病的话,这些药物根本不能改善症状,建议你查一个血象,拍一个胸片,看看是否由于肺部存在病灶导致的改变。
新生儿发烧怎么办
松解衣被
1、新生儿体温升高不一定是生病,常受外界环境影响。如室温过高,新生儿包裹过严过多;新生儿汗腺发育不良,遇热时排汗能力低,散热不足,而致体温升高。因外在因素引起的新生儿发烧,除了体温升高外,婴儿没有其他症状,精神好、吃奶好。家长只要注意给新生儿洗温水澡、松解衣被、多喂点凉开水,帮助新生儿退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物理降温
2、新生儿发烧,若体温超过38℃以上,可采取物理降温,因婴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高热时易出现抽风反应。可先将新生儿包被解开,用冷水或冰袋敷头,体温过高可以温水洗澡或温水擦浴。水温控制在33~36℃为宜。擦浴部位为前额、枕部、颈部、四肢、腋下和腹股沟处。
注意:新生儿禁忌用酒精擦浴,因为新生儿皮肤娇嫩,毛细血管丰富,吸收能力较强,用酒精擦浴,皮肤吸收后可引起酒精中毒。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酌情补液
3、新生儿可因脱水而发烧,多发生在生后3~4天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因新生儿出生后经呼吸、皮肤蒸发以及排出大小便等丢失相当量的水分,而生后3~4天内母乳量较少,如未及时补充可造成体内水分丢失过多,导致新生儿血液浓缩而发烧。妈咪可以观察自己奶量是否充足,喂养量是否足够。入量不足者应加喂母乳次数并酌情补液,给新生儿喂些凉开水,观察体温是否下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忌自行服用退烧药
4、许多家长,发现孩子发烧时,自己给新生儿口服退热剂,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这是不适宜的。新生儿体温中枢不健全,对退热药的反应不好,家长往往难以准确掌握用药剂量,甚至可因用药量过大,出汗过多,发生虚弱或体温不升。新生儿体温过高,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退热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10/1768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