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饺子的来历与习俗

2016-03-14 18:50 3 1 收藏

关于饺子的来历与习俗,饺子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它的制法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软的饺子皮,再以鲜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为馅,包成后下锅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

【 tulaoshi.com - 来历 】

关于饺子的来历与习俗

关于饺子的来历与习俗

饺子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它的制法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软的饺子皮,再以鲜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为馅,包成后下锅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 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14/1814218.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元宵节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下面一一为大家介绍。 一说是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人们如果在这三元之日洁身诵经,就可以接近神佛,得到幸福。三元中的上元就是元宵节。—《中国奇风异俗》。 另一说是,汉代张灯祭祀太乙天神,又受到佛教”大神变”“燃灯礼佛”影响,便...
标签: 春节 过年
春节与过年 春节不是过年,过年一般是腊月三十,春节则是过年期间(一段时间)。 如今人们都喜欢把春节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不同的,那它们两者是怎么来的呢?下面为大家讲解。 春节的由来 古代人们不把过年叫做春节,那时候所说的“春节”其实是则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这时候...
锅包肉的菜系与来历 锅包肉是什么地方的菜 锅包肉属于东北菜系,是黑龙江省哈尔滨的名菜,是清末滨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学瀛首席厨师的郑兴文发明的。在中国现代饮食史上,锅包肉让哈尔滨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它驰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没有人没吃过,这种菜肴兼有北方菜系的咸鲜,还略带西洋风味的酸甜...
支招:春节这样教宝宝不失礼! 回顾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许多人都对孩子的节日礼仪教育感受良多,究竟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家长反省和总结的呢?下面有我们资深专家给我们支招。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要求,最重要是不要强迫小孩 一、1-3岁:收礼时哭闹别太在意 案例1: 新年很热闹,但是个别孩子不适应这样的气氛,常常会大...
2018小年是几月几日 大家都知道春节是2月15日,春节也叫大年三十,但是大年前面还有个小年,很多人都只知道大年是几号,而不了解小年是几号,毕竟小年不是法定节假日嘛,但是我们还是得了解一下的,今年的小年就是2月8日,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具体如下: 2018年小年是几月几号:2018年02月08日 星期四 (丁酉年(鸡年)腊月廿三) 小年是中...

经验教程

357

收藏

97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