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装修的房子,很多建筑材料和家具中都可能含有甲醛。有些人对甲醛特别敏感,很容易就会对甲醛产生过敏反应,给身体带来不适,那么常见的甲醛过敏有什么症状表现呢?
【 tulaoshi.com - 甲醛的危害 】
1
甲醛有明显的致敏作用,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以引起过敏性皮炎,出现皮肤瘙痒、充血、出现斑疹、皮肤破损后可能还会发生换脓性坏死。
2
低浓度甲醛对人体的急性影响主要表现为轻度的眼睛喝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可以起咽干、鼻塞等症状,甚至可出现咽喉水肿。流涕、呼吸困难等症状。
甲醛还是一种环境致敏元,可以引起过敏反应,诱发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3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空气中的甲醛超过一定的浓度后会对眼睛造成刺激,可引起眼部烧灼感,表现出眼睛刺痛、流泪等症状。
4
长期生活在甲醛超标的居室环境中,可能出现甲醛过敏的症状,可引起头晕、头痛、乏力、失眠、食欲下降等全身不适症状。
1
甲醛也叫蚁醛,它是一种可燃、无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是工业中重要的有机原料,因此,在房屋装修中我们经常会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2
目前来说甲醛挥发的时间从3年到15年不等,主要原因是甲醛的状态不同,例如有力状态的几圈一般在3个月至1年内可以散发,但对于一些含有聚合状态甲醛的地板或家具如果完全散发最长可达15年,并在这过程中会随着温度的升高,环境的变化而散发不同浓度的甲醛。
3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家具里的甲醛主要来自于胶黏剂类物质和家具表面的油漆散发,胶黏剂类物质为聚合状态的甲醛散发时间较长;如果是家具表面的油漆所含有的甲醛为游离状态的甲醛一般来说几个月就可以散发完。
4
对于很多聚合状态的甲醛想要等他完全散发完几乎是不太可能,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使用一些去甲醛的方法来加块甲醛的散发,通常选择安全、无毒的活性炭来吸附甲醛。具体方法如下:
通常来说每600g活性炭能吸附10平米的甲醛,因此对于一些衣柜、床头柜等封闭的家具里可以置放1-3块活性炭,这样可以有效的吸附掉家具中的甲醛。
1
1.、刺激作用: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甲醛是原浆毒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
2、致敏作用: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3、致突变作用: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可引起鼻咽肿
2
竹炭、活性炭是国际公认的吸毒物质,就连活性炭口罩、防毒面具中都会使用活性炭。而竹炭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比一般木炭吸附能力强2-3倍的新型环保材料。因此,在刚装修完的房子里放有足量的活性炭或竹炭是清楚急甲醛的方法之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活性炭放多少:一般来说600g的活性炭适用于10平米的空间,每隔20天左右就把活性炭爆嗮三四个小时,再重复使用,一般可以使用5-8个月,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活性炭时房屋最好保持通风,这样甲醛会清除得更快。
3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刚装修好得房子,通常都不会马上居住,也因此会把门窗紧闭,这样更不利于甲醛的散发。最好的方法是尽量保持通风状态,避免空气不流通,室内甲醛不易清除。
4
如果是中低度的甲醛可以选择在家里放几盆盆栽食物,这样效果也会比较好。
注意:根据房间不同的功能、面积要选择不同大小的植物白发,一般情况下10平米左右的房间,1.5米高的食物放置两盆就足以。
1
甲醛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的挥发气体,它具有粘附性特质,能迅速深入人体毛孔、衣物纤维,如果宝宝出现在甲醛中毒反应,家长应该迅速带宝宝离开有甲醛的房间,并及时脱去宝宝身上的衣物,以防宝宝继续被甲醛伤害。而裸露在外的皮肤多应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之后再用肥皂水或2%的碳酸氢钠溶液进性中和性清洗。
2
宝宝如果是在极端内时间吸入大量的甲醛气体,进而出现了上呼吸道刺激性反应极其并发症。对于这类型的甲醛中毒患者,父母应注意让孩子静卧休息,在观察48小时并无任何其他病症之后方才适宜活动。
3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宝宝一旦吸入了高浓度的甲醛毒害气体,应及时就医治疗,给宝宝予以0.1%的淡氨水吸入,或者及时注入足量的糖皮质激素,可以很有效的防止咽喉、肺部水肿等疾病的发生。如果宝宝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则应尽可能的保持其呼吸顺畅,适当注入支气管解痉剂或去泡沫剂,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术。
4
当宝宝出现甲醛中毒之后,家长应该带宝宝进行适当的氧疗,不论是轻度甲醛中毒还是中毒甲醛中毒,都应进行内部氧气的输入,以保证宝宝各气管的有氧性呼吸。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1/191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