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式杨氏太极拳 太极劲的练习方法和技巧,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要懂得用劲的技巧。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通过练习太极拳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太极拳的特点柔和缓慢,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40式杨氏太极拳。
【 tulaoshi.com - 40式杨氏太极拳 】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要懂得用劲的技巧。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通过练习太极拳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太极拳的特点柔和缓慢,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40式杨氏太极拳。
太极劲的练习方法和技巧
习拳者的梦想都是太极推手和太极散手,如何能做到呢?首先就是要掌握劲的技巧,下面我们具体学习一下劲的练习方法。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太极就是在一开一合、一呼一吸的鼓荡之间。太极讲求,四正四隅,抻拉拔扯,上拔下拽中空,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虚领顶劲。
太极拳并不是越慢越好,慢是方法而不是目的。太极生万象,乃是万拳之母,其根源是佛家密宗禅法的一个支流。习太极拳者,与人交手时凭意念顺化其势,引进落空,同时迅速出手,达到力点时猛烈震击对方。伤其内脏,这一点是和外家拳不同的。
练好太极劲首先要做到气沉丹田,只有做到气沉丹田,才能巧妙的做到劲的收放。
练习太极劲应该松下来,精神放松,身体能松多少,松多少,不强求,松而不懈。上拔下拽,中空,劲在两头,周身是大丹田。练的是混元一气。
练习时应该遵循树式”练功法,即脚是树根,头是树稍,躯干是树干,指尖表皮是树叶。树根向下扎,树干树梢向上拔,枝杈树叶节节贯通,向外生长。式子在转换时,要去找那个转折点,即阴阳转换之间。
脚上的感觉式子转换时,有橡皮揣子抽吸的感觉;腿和身体,在做动作的时候,被抽起来了,整个身体成为一个整体;手和胳膊:手要空,胳膊也要空,才能引进落空;胯要沉下去,髋关节有脱离独立,运活自如的感觉。
练习太极推手要求粘连相随,而其中则是有劲链接,表现出太极拳的柔和美。
大约3个月以后,身上有如虫动的感觉,表皮和内部脱开了,肢体如蛇般的蠕动,脊柱和肋骨可以活动了,身体明显变的轻灵了。小腿也变的有感觉了,在走路的时候,有腾云驾雾般的感觉,内力先到前边,后到两侧,最后到后边。
注意这一切都是用最自然的,来自身体内部的感觉来练的,不是用意念引导,更不是用外力了。
内力出来后,身上会发出有无坚不摧的劲力,出手力度和方向角度无关。比如,在一个最不适合发力的角度和姿势下,也能发出强劲的内力,即穿透力和震撼力。
发力的部位也不仅仅局限于手足头肘膝胯了,而是周身可发。身体会有腾飞的感觉,窜跃能力明显增强。这就是:有朝一日功夫成,奥妙无穷非等闲,虽然不是真罗汉,也算一个自在仙。”
40式杨氏太极拳的六种劲
神形合一的意念劲
太极拳是强调内外兼修、形意兼练、形神合一的优秀拳种。它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中和元气,随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贯注”;要求在意念”指导下的内气鼓荡、出肾入肾,催动拳势或如日丽风和行云流水,或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或如搏兔之鹘起于九皋,或如捕鼠之猫专注一方。
这种意念主导下意气力、精气神完整合一的意念劲”,其意念”不是通常所指的意念、意识、思维、思路,而是一种意念主导下意气力、精气神完整合一”的功力超常、魅力超常的太极内功”。这与拳论所说用意不用力”的意”,其内涵是一致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松腰松胯的丹田内转劲
太极拳以丹田为周身劲力源泉。练太极拳就是要通过外形拳架的着熟”带动松腰松胯、丹田内转、丹田做功,腰胯在行拳中走立体横8字,达到一定量的积累之后实现以内带外、以气催形,内气鼓荡气敛入骨,腰不动手不发,内不动外不发。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没有丹田内转、丹田做功的拳架就是空架子”,就是单摆浮搁”。太极拳真正意义上的强身健体也就在于它的丹田做功。
杨式太极拳名师杨振基要求演练太极拳时要腰的动作多些,手的动作少些”,其中腰”的概念也就是松腰松胯,以腰带手,丹田做功,以内带外。
出肾入肾的内气鼓荡劲
太极拳讲究的是一起呵成。讲究的是气沉丹田,二是要出肾入肾”,以使之积精累气”、 积气归神”,将凝聚的体能量升华成为太极内功的高能物质。关于出肾入肾”,陈鑫拳论指出:周身元气皆出肾,肾水足则气则壮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气之所生实始于此,归宿必归到此。”
又说:命门者,肾也,中气之所由来也,动则出,静则入出肾入肾是真诀。”从传统陈式太极拳行拳体验来看,太极拳不仅注重长呼短吸”、气随手出”、呼出肺腑浊气而使真气下沉丹田”,催动腹内气息鼓荡起来,亦很注重静入动出,气运命门时时后撑,或在脊椎上领下沉对拉拔长中作气机调节。
这种注重丹田内气鼓荡、注重出肾入肾的内气修炼,充分吸纳了传统气功的修炼方式并在拳术中拳法加以发展,科学地解决了行拳与气机运化的矛盾,久之行拳中腹内如有温水摩荡、时有鸣声悦耳,行拳后口津泉涌、口齿生香、神清气爽、体舒心怡,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至柔至刚的刚柔相济劲
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刚柔并济,先是由柔至刚,然后至柔至刚,完全的放松身体是太极拳最基础的要求。
修炼放松要意念入静放松,心平气和,不要有拘紧、急躁、慌惶、忧伤等等不良情绪。要放轻手感,能轻才能松。手臂运劲要轻如杨花”、轻若鸿毛”,轻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要松开两肩、两胯四大块,每招每式每个动作都要注意沉肩坠肘,要以松腰松胯来带动每一个劲力。要在慢频率运劲中体会放轻放松。
在慢频率中平静心态,放松关节,使丹田内气从容鼓荡、从容凝聚而积柔成刚”。要从推手中体验沽连黏随劲,从而准确把握放松至刚柔相济的感觉。
劲走圆弧螺旋的缠绕折叠劲
拳谚说:要想打好拳,要把圈画圆”。拳论云:太极拳,缠丝法也。” 不懂折叠枉徒劳。”这些拳论或拳谚都很好地概括了太极拳的非圆即弧、缠绕折叠、螺旋运劲的特点。
太极拳不仅运劲非圆即弧,往复折叠,劲走螺旋,绝无直来直去的抽扯之形,定式造型也要求处处棚圆、非圆即弧,而且意念”也要圆,气势也要圆,要整体如同一个气势饱满的圆球,所发的劲力要像出膛的子弹,既有前进的抛物线路,又有旋转前进的螺旋线路。
八面支撑的对称平衡劲
大家熟知的太极图,中间以一条S线把大圆分成了两枚对立、对等的阴阳鱼,昭示了太极拳必须阴阳相济、阴阳对称、阴阳平衡的规则乃至规律。王宗岳拳论强调:阴阳相济,方为懂劲。”何谓阴阳相济”?
就是阴”和阳”既对等、对立、对称、平衡,又互根、互补、互济、互孕。其中对称、平衡,是阴阳相济”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法则之一。阴阳对称、阴阳平衡形之于拳架,就是手法、步法、身法的对称、平衡,内气、内劲的对称、平衡。
比如拳势中的虚实、开合、刚柔、快慢、轻沉、左顾右盼、上领下沉、前发后塌,以及推手中的沾连黏随、引进落空、化打结合等。手法、步法、身法的对称、平衡,内气、内劲的对称、平衡,是修炼中必须无条件遵循且须练一辈子、悟一辈子的拳理拳法要旨。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一、练理不练力
理”就是太极拳的道理、原理。太极拳练的是大道,即太极阴阳转换中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原理。太极拳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虚极生实,实极生虚,虚实转换。
通过精神集中、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形随的练习,做到一动全动,周身相随,内外相合。练功时循规蹈距,顺其自然,不能急于求成。
练力指的是练习气力,这种练习虽然将局部力量练得很大,但这种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灵性,为太极拳家所不取。
二、练本不练标
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肾中元气和下盘功夫。肾藏元阴元阳,为先天根本、发气之源。肾气充足,则五脏得养,肝、心、脾、肺、肾各行其职,故能精力 充沛、力量充足、反应灵敏、身体协调。
内气充盈为本源之一。其二是指在周身放松的基础上,气纳丹田,沉入涌泉,达到上盘灵,中盘活,下盘稳固,落地生根。
标”是指以练习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和硬度为主要目的的局部练习方法。太极拳是内功拳,内外兼修,以练内培元为主,培根润源”,培其 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
三、练身不练招
练身就是练整体功力,招则是每一动作的攻防含义。初练太极拳的人,往往最爱了解每招每势的用法。
如果单从招势上去解释和理解太极拳用法及内涵,不可能得到太极拳之精髓。练太极拳必须经过熟练套路、动作正确、去僵求柔的过程,使周身相随,内外相合,内气充实饱满,把功夫练上身。
太极拳主要是训练自身整体功力,在临敌应用时则根据客观形势,舍己从人,随机应变,并不拘泥于一招一势。内气充实了,全身尤如充满气的球体,有感皆应,挨着何 处何处能击。如拳论所说:到成时,敌人怎来怎应,不待思想,自然有法。”
太极拳的八字要诀
慢
行云流水,外形缓慢,内神活泼。练好步法,走对架子。
松
全身放松,骨节、筋腱拉开。
柔
由松入柔,含胸拨背,沉肩坠肘,松腰落胯,屈膝圆裆,气沉丹田,都是松柔要领。
刚
积柔成刚,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
圆
走弧形、曲形,螺旋缠丝、抽丝,勿使用曲陷、凸凹断续处。
匀
是要点,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冷静分析事物的能力。
静
心静,思想集中,全神贯注,心静体松,由松入柔,柔中寓刚。
轻
周身轻灵,迈步如猫行,轻是松的前提。
图老师小结:综上所述,相信大家已经学会了太极劲,谈起太极劲不得不说气沉丹田,丹田这个部位集合了身体的全部力量,想要在实战中发挥巨大的力量,就要学会收放,这样才能有制胜的把握。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5/1987207.html
看过《40式杨氏太极拳 太极劲的练习方法和技巧》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