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器械套路 太极拳具体如何练,根据陈家沟所传,陈式太极拳器械有刀、剑、枪、棍、锏、双人粘枪、杆等。其中双人粘枪及杆最具独创性,将陈式太极拳与众不同的缠丝劲用到长兵器上,为长兵器对练开辟了一条简便易行、迅速提高技术的途径,同双人推手一样,开辟了武术中的新天地。器械套路在历代拳师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而日臻完善。古老的陈式器械套路多没有起势、收势,现代的大师们为使器械套路显得更科学、完整、严谨,多增加了此二势,本志所收录器械套路均采自当代名家著述。
【 tulaoshi.com - 太极拳 】
根据陈家沟所传,陈式太极拳器械有刀、剑、枪、棍、锏、双人粘枪、杆等。其中双人粘枪及杆最具独创性,将陈式太极拳与众不同的缠丝劲用到长兵器上,为长兵器对练开辟了一条简便易行、迅速提高技术的途径,同双人推手一样,开辟了武术中的新天地。器械套路在历代拳师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而日臻完善。古老的陈式器械套路多没有起势、收势,现代的大师们为使器械套路显得更科学、完整、严谨,多增加了此二势,本志所收录器械套路均采自当代名家著述。
太极单刀(又名十三刀)
陈式太极单刀是太极拳器械功夫套路中短器械的一种,古老套路只有13个动作,故称十三刀。套路短小精悍,势势用法逼真。它的滚、闭、扎、拦、劈、砍、撩、截、缠、抖、架、抹、挑等13种刀法,体现了陈式太极拳的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蹿蹦跳跃、松活弹抖、沾粘连随、缠绕旋裹的特点,确有刀如猛虎、力劈华山之势,并兼有短兵长用之法。
太极单刀
1930年至1938年,著名太极拳师、陈氏十八世陈照丕在南京授拳时,在十三刀的基础上,增加了9个动作,形成了现在流行的陈式太极单刀套路,陈式太极拳大架系多习练之。
太极双刀(34式)
陈式太极双刀是陈式太极拳器械套路中双兵器的一种。几百年来,34式双刀在陈家沟广为流传。套路布局合理,衔接紧凑,刀法清晰,用法逼真。它以劈、砍、撩、挂、扎、截、拦、压、推、抹、横、架及舞花等刀法,结合陈式太极拳舒展大方的身法,灵活稳健的步法,将陈式太极拳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活弹抖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太极双刀(24式)
同太极双刀(34式)一样,也是陈家沟广为流传的太极拳器械套路,现陈式太极拳小架系多习练之。
太极单剑(49式)
陈式太极单剑是太极拳器械套路中短器械的一种,几百年来,在陈家沟广为流传。
太极双剑(39式)
太极双剑是太极拳器械套路中双兵器的一种,套路中有刺、点、撩、挂等剑法,配合太极拳缠丝劲,动作灵活多变,腕力突出。
太极十三杆(13式)
又称陈式太极十三枪(加上枪头即为枪),是陈式太极拳器械套路中长兵器的一种。杆采用三米多长、尾部较粗的白蜡杆制成。套路短而精,没有舞花动作,一招一式用法逼真,威力无穷。它以劈、崩、点、穿、挑、拨、扫等枪法合以沾、缠、绞、拦、披、崩、拖、挂、横、扎、抖、架、挑等杆法,方便灵活,机巧多变,独具特点,是陈式太极拳器械中的佼佼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tjq/)太极二十四枪(24式)
是博采众家枪法之长,融入太极拳功法所形成的套路。 太极枪(77式)陈式太极枪亦名梨花枪夹白猿棍”,是陈式太极拳器械套路中长兵器的一种。它汇集枪、棍的特点,在实战应用中,既有枪扎一条线,又有棍打一大片的技击效用,结合陈式太极拳中缠绕沾粘法,故称陈式太极枪”。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tjq/)太极单锏(34式)
太极单锏是太极拳器械中单兵器的一种,原为铜铁所制,现多木制。一般长70~90厘米,锏柄尾有孔,可穿绳套,用于套腕。锏身方形凹面,四边角凸起成棱,无刃无突,故又有凹面锏”、方棱锏”之称。单锏练习与运用在手、眼、身、法、步相结合并与内劲协调一致的基础上,结合掤、架、推、挂、截、点、压、横、拦、劈、砸、舞花等技击方法,体现出刚劲勇猛、力大无穷的神威。
太极双锏(28式)
太极双锏是太极拳器械套路中双兵器的一种,套路中配合陈式太极拳的手法、身法、步法,有各种挂、截、点、压、横、拦、劈、砸等锏法。现习练者不多。 太极春秋大刀(37式)亦名青龙偃月刀”,是陈式太极拳器械套路中长兵器的一种,
套路名称由三十句歌诀组成,与其他套路名称不同。其他套路一个名称基本上是一个动作,此路刀一句歌诀包括几个动作。
太极棍(24式)
棍是原始的长兵器械。太极棍在演练时动作走圆弧,棍的扫、挑、扎、抖、崩、护要随身催动,左旋右转,前进后退,一气相连,人棍合一,刚柔并济。
太极齐眉棍(17式)
棍子立于地,棍高以眉齐为度。有劈、崩、点、拨、拦、封、撩、扫、缠绕等棍法,演练时要手臂圆熟,身棍合一,力透棍尖。双手执棍开合,旋转时要圆熟自如,舞棍时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合一。
太极双棒棰(33式)
棒棰亦称棒槌,是用来捶打的木棒,多用来洗衣服、布匹。太极双棒棰是将生活用具化作武术器械,将太极拳的手法、步法、身法融入棒槌中。古代多为女子习练,现会者、练者较少。
太极狼牙棒(36式)
狼牙棒系木制,长4~5尺,粗大的一端表面用铁皮包裹并带有铁钉,形似狼牙,故名狼牙棒,是一种古老的打击用冷兵器。
太极单锤(28式)
为长柄单锤,技法有涮、曳、挂、砸、擂、云、盖等。武术谚语说:锤走曳式。”
太极双锤(30式)
为短柄双锤,用时双手各持一锤。主要击法有涮、曳、挂、砸、擂、冲、云、盖等。
拳种介绍
太极拳是汉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
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起源
元末明初,武当道人张三丰开中国内家拳”之先河。其后发展出太极十三势”,为太极拳的原型,后发展成为武当太极拳。
17世纪中叶,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陈卜九世孙,祖籍山西泽州,今晋城市)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内家拳精髓,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在长期的流传演变中,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多家流派。
太极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太极拳的来源有下列3个方面
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术极为盛行,出现了很多名家、专著和新拳种,太极拳就是吸取了当时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而编成的。
②结合了道家导引、吐纳之术。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所以被称为内家拳”之一。
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特点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
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
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阴阳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其拳术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单锏、双锏、枪、大杆和青龙偃(yan一声)月刀等。
太极拳这枝中华武术奇葩已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推崇。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及广大民众对太极拳这一古老文化体系的保护意识日益强化,各级政府相继制定保护措施,以太极文化为主的各个地方先后举办了11届国际性太极拳交流大会。
传承人、民间传承组织也加大深入推广的力度。2006年5月,太极拳被中国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太极拳逐渐成为连接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的文化纽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传播重要载体之际,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太极拳文化。
武当山钟云龙,陈师行等道长相继开办武当武术传统训练班,21世纪开始,吸引诸多海外人士,来武当山学习武当无数,太极文化。又着手新建太极馆,对日益壮大的来武当山寻求太极文化的人士,提供一个完善的,核心的场所。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1989819.html
看过《太极拳器械套路 太极拳具体如何练》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