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程 教你练习陈式太极拳缠丝劲,缠丝劲也叫螺旋劲”,是太极拳的的术语之一,属于较为高深层次的功夫,在实战中有广泛的应用,那么你知道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怎么练习么?不清楚的话就赶紧来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 tulaoshi.com - 太极 】
缠丝劲也叫螺旋劲”,是太极拳的的术语之一,属于较为高深层次的功夫,在实战中有广泛的应用,那么你知道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怎么练习么?不清楚的话就赶紧来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动作一(预备势)
身桩端然恭立,顶劲虚虚领起,以中气潜转为轴,松腰下气,身体螺旋下沉,双肩松开似脱,下塌外碾,内卷里合,膻中穴微内含,心气与横膈膜同步沉降,双手同时转换有序,互为主宾。
双手出劲双顺缠,自身体胯侧折腕旋转,借助旋腕转膀之劲,画下弧分别运升至身体两侧上方,气聚轴腕,上搠下折,肘微里合,高与肩平,双手指松直偏下,虎口撑圆,劳宫穴内含,掌心向下。
双脚右(左)前左(右)后站立,横向距离约60厘米,前脚尖对准后脚跟,同时,松(右)左胯,泛(左)右臀,双胯挣衡前卷里合,开膝合膑,双腿里缠,十趾抓地,裆部撑圆,重心蓄于右(左)腿,六四分成,腰劲向下松串,注入脚底植地生根。周身合住劲,同时呼气,气聚中宫,眼注前方,耳听身后,兼顾两肾。
动作二
接上势,顶劲虚虚领起,以中气潜转为轴,腰劲后撑,向下松塌,身体螺旋下沉,双肩松开似脱,下塌外碾,乘开中寓合的运动挣衡对拉拔长,由前向后旋转半圈,引导肩井、云门、极泉、曲池、曲泽、内关、劳宫等诸穴内气机潜转。开胸合背,双手同时转换有序,互为主宾。
双手入劲变为双逆缠,自身体两侧上方坐腕旋转,借助旋腕转膀之劲,由前向后画上弧缠绕半圈,气聚轴腕,上折下掤,肘微里合,高与眼平,双手指松直,虎口撑圆,劳宫穴内含,掌心向前。
同时,松(左)右胯,泛(右)左臀,双胯挣衡前卷里合,开膝合膑,双腿里缠,十趾抓地,裆部撑圆,借助旋踝转腿之劲,小腹关元与中极穴向内收敛纳气,冲震命门,裆劲上弧调动,重心移至后腿,六四分成,腰劲向下松串,注入脚底植地生根。周身合住劲,同时吸气,气结中宫,眼注视前方,耳听身后,兼顾两肾。
动作三
接上势。顶劲虚领,以中气潜转为轴,松腰下气。身体螺旋下沉,画内下弧做合胸开背,双肩松开似脱,下塌外碾,乘合中寓开的内卷里合运动,由后向前做下弧立圆旋转,引导肩井、云门、极泉、曲池、曲泽、内关、劳宫等诸穴内气机潜转,膻中穴微内含,心气与横膈膜同步沉降,双手转换有序,互为主宾。
双手出劲变为双顺缠,自身体两侧上方坐腕旋转,借助旋腕转膀之劲,由后向前画下弧缠绕半圈,气聚轴腕,上折下拥,肘向里合,高与肩平,双手指松直向左右两侧,虎口撑圆,劳宫穴内含,掌心向外。
同时,松(右)左胯,泛(左)右臀,双胯挣衡前卷里合,开膝合膑,双腿里缠,十趾抓地,裆部撑圆。借助旋踝转腿之劲,下弧调裆,重心移至右(左)腿,六四分成,腰劲向下松串,注入脚底植地生根。周身合住劲,同时呼气,气聚中宫,眼注右手,耳听身后,兼顾两肾。
动作四→→→
接上势。顶劲虚虚领起,以中气潜转为轴,腰劲后撑,向下松塌,身体螺旋下沉,画外上弧做开胸合背,双肩松开似脱,下塌外碾,乘开中寓合的运动挣衡对拉拔长,由前向后做上弧立圆旋转,引导肩井、云门、极泉、曲池、曲泽、内关、劳宫等诸穴内气机潜转,双手同时旋转有序,互为主宾。
双手入劲变为逆缠,自身体两侧上方坐腕旋转,借助旋腕转膀之劲,由前向后画上弧缠绕半圈,气聚轴腕,上折下掤,肘微里合,高与眼平,双手指松直向前上方,虎口撑圆,劳宫穴内含,掌心向前。
同时,松(左)右胯,泛(右)左臀,双胯挣衡前卷里合,开膝合膑,双腿里缠,双足内旋,十趾抓地,裆部撑圆,借助旋踝转腿之劲,小腹关元与中极穴向内收敛纳气,冲震命门,上弧裆劲,重心移至左(右)腿,六四分成,腰劲向下松串,注入脚底植地生根。周身合住劲,同时吸气,气结中宫,眼注前方,耳听身后,兼顾两肾。
动作五
接上势。顶劲虚领,以中气潜转为轴,松腰下气,身体螺旋下沉,画内下弧做合胸开背的蛹动,双肩松开似脱,下塌外碾,乘合中寓开的内卷里合运动,由后向前做下弧立圆旋转,引导肩井、云门、极泉、曲池、曲泽、内关、劳宫等诸穴内气机潜转,膻中穴微内含,心气与横膈膜同步沉降,双手同时转换有序,互为主宾。
双手出劲变为顺缠,自身体两侧上方坐腕旋转,借助旋腕转膀之劲,由后向前画下弧缠绕半圈,气聚轴腕,上折下拥,肘微里合,高与肩平,双手指松直,虎口撑圆,劳宫穴内含,掌心向外。同时,松(右)左胯,泛(左)右臀,双胯挣衡前卷里合,开膝合膑,双腿里缠,十趾抓地,裆部撑圆,借助旋踝转腿之劲,下弧调裆,重心移至右(左)腿,六四分成,腰劲向下松串,注入脚底植地生根。周身合住劲,同时呼气,气聚中宫,眼注视前方,耳听身后,兼顾两肾。
要点说明
1.胸腰折叠,动作一为练习的预备势,动作二(画上弧半圈)至动作三(画下弧半圈)合成为第一圈,动作四至动作五为第二圈,以此类推,遵循规矩,循环无端,功不问断,圈自会转圆。
2.以身圈旋转为动力,以节节贯串为传递方法,将劲别传递于掌指间,方可领劲。否则,手决不可妄动。这就是太极拳以身催手、以手领身的拳理,学者不可不知。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一、太极拳缠丝劲的形成
太极拳行功时,不仅和一般内功拳相同,要引导内气在肢体中不停顿地收放运转,还要使肢体不停顿地做屈伸进退的螺旋缠绕运动,二者结合,就形成了太极拳特有的缠丝劲。换句话说,太极拳的缠丝劲,就是以内气的运转为动力,肢体做螺旋屈伸进退的太极拳特有的一种劲。太极拳缠丝劲是太极拳的精华,是太极拳区别于其它拳种的重要标志之一。陈鑫说:太极拳,缠法也。缠法如螺丝形运于肌肤之上……而要莫非以中气行乎其间,即引即进,皆阴阳互为其根之理也。”(《太极拳图画讲义》第33页)又说: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
内气,我国传统医学称之为真气或元气,在陈鑫的著作里,多称之谓中气或丹田气。它是人体内部的一种特殊物质,不是呼吸的空气。内气充沛,则身强力壮;内气不足,则体弱力薄;内气消失,则生命终止。练习太极拳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植和运用内气。关于内气的产生、贮存和运转,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中有详细的阐述,主要论点是:周身元气皆出于肾”,丹田为全体之气归宿处”,命门为气所出入之门”,气行骨中,充于肌肤”,往外发者皆发于丹田,向里收者皆收于丹田”。概括起来,就是:气生于肾,贮于丹田,出入于命门,顺骨而行,充于肌肤,发于丹田复归于丹田。
划弧转圈和螺旋形的屈伸进退,是太极拳在外形上的特点。太极拳行功时,手足和身躯都不停顿地划弧和转圈。有的是顺时针转,有的是逆时针转;有的向前转,有的向后转;有的转正圆,有的转斜圆,有的转椭圆,有的还是像古太极图的转圈。并且,在手足伸缩进退的同时,既要有以肩肘胯膝为轴作弧形运转的大圈,又要有以股肱骨骼为轴做正反缠绕的小圈。后者是太极拳缠丝劲的表现形式,尤为重要。
太极拳缠丝劲是内气收放运转同肢体螺旋形屈伸进退的结合。只有内气的收放运转,而无肢体的螺旋形屈伸进退,或者只有肢体的螺旋形屈伸进退而无内气的收放运转,都不能构成太极拳的缠丝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二、太极拳缠丝劲的分类→→→
区分太极拳缠丝劲,常见的方法,是分为顺缠和逆缠,就是:小指侧向手心旋裹或小趾侧向足心旋裹叫顺缠。大指侧向手心旋裹或大趾侧向足心旋裹叫逆缠。这种方法,没有同内气的收放结合起来,显得过于简单。陈鑫在《太极拳图画讲义》中,把缠丝劲分为十二种,就是: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顺缠,逆缠;大缠,小缠”,则显得过于繁琐。根据太极拳缠丝劲的内涵和特点,把它区分为出劲顺缠、收劲顺缠、出劲逆缠、收劲逆缠四种缠丝法,比较容易掌握。
①出劲顺缠。凡手足向外伸展,内气循臂腿内侧向前斜缠而下至于手足者,称为出劲顺缠。比较详细些说,手臂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经命门穴,循脊而上,过大椎穴,逾肩井穴向后,绕臂斜缠而下,从尺骨端向里,过掌心劳宫穴,达中指端,是上肢的出劲顺缠。足腿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下行至会阴穴,经前裆向外,过胯向后,绕腿斜缠而下,经内踝,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里侧向前,达大趾端,是下肢的出劲顺缠。
②收劲顺缠。凡手足向里屈收,内气循臂腿外侧向后斜缠而上至于肩胯者,称为收劲顺缠。比较详细些说,手臂屈收向里,内气从中指端回收,过掌心劳宫穴,从桡骨端向外,绕臂斜缠而上,至肩,经胸部膻中穴,向下归于丹田,是上肢的收劲顺缠。足腿屈收向里,内气由大趾端回收,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外侧向后,经外踝,统腿斜缠而上,过胯,由后裆至会阴穴,再向上归于丹田,是下肢的收劲顺缠。
③出劲逆缠。凡手足向外伸展,内气循臂腿外侧向前斜缠而下至于手足者,称为出劲逆缠。比较详细些说,手臂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经命门穴,循脊而上过大椎穴,逾肩井穴向前,绕臂斜缠而下,从桡骨端向里,过掌心劳宫穴达中指端,是上肢的出劲逆缠。足腿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下行至会阴穴,经后裆向外,过胯向前,绕腿斜缠而下,经外踝,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外侧向前,达大趾端,是下肢的出劲逆缠。
④收劲逆缠。凡手足向里屈收,内气循臂腿内侧向后斜缠而上至于肩胯者,称为收劲逆缠。比较详细些说,手臂屈收向里,内气从中指端回收,过掌心劳宫穴,经尺骨端向外,绕臂斜缠而上,至肩,经胸部膻中穴,向下归于丹田,是上肢的收劲逆缠。足腿屈收向里,内气由大趾端回收,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里侧向后,经内踝,绕腿纠缠而上,过胯,由前裆至会阴穴,再向上归于丹田,是下肢的收劲逆缠。
三、太极拳缠丝劲的功能
在医疗保健方面,以内气运转为内容的缠丝法,有利于疏通经络,增强脏腑功能,锻炼肌肤、骨骼和关节。出劲缠丝着重疏导手三阴和足三阳经气,收劲缠丝着重疏导手三阳和足三阴经气。手足每转一圈,十二经和任督二脉都得到疏导。《灵枢·本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疏通了,脏腑机能就可加强,肌肤、骨骼和关节就可能得到濡养。缠丝法的划圈旋转与通常的手足屈伸相比,能使更多的肌肤、骨骼和关节参与活动,也有利于提高肌肤张弛的机能,增强骨骼和关节的柔韧性。
在技击竞赛方面,缠丝劲是太极拳各种技击方法的基础。太极拳主张因势利导,借力打人。与人交接时,肢体螺旋形的屈伸进退,能够避免同对方来力顶抗,化减来力强度,便于利用力学原理适当加力,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力的方向,动摇对方身体重心,造成我顺人背的形势。缠丝劲的沾连法,还能够沾连住对方的肢体,使其不易脱离。陈鑫说:拳中必用缠丝者,沾连之法全在于此,引进之法亦在于此。”又说:唯以柔软缠丝法接之,未沾住人身则已……如既沾住,则吾以缠丝法捻住其皮肉,缠而绕之,沾之,连之,粘之,随之,令其进不得进,进则前入坑坎;退不得退,退则恐我击搏,故不敢硬离去。此缠丝劲之在拳中最为紧要妙诀也。”
缠丝劲还是技击爆发力的基础。身躯和四肢的缠丝法,可以使内气的收放运转畅通无阻;可以使全身劲力以腰脊为枢纽节节贯串,达于手足;可以使关节运动幅度增大,灵活性提高,稳定性加强;可以使全身肌肉一部分充分松弛,另一部分充分紧缩,增强肌肉的伸缩机能。因而当技击发放时,内气自丹田猝发,肌肉张弛倏然一转,就可做到动力完整,爆发力增强。
图老师小结:太极拳是一门有很多学问的功夫,练习太极拳一定要坚持不懈,进步往往是在一次次改正错误中产生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够在太极拳修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1991763.html
看过《太极拳教程 教你练习陈式太极拳缠丝劲》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