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拳理的基本点是松

2016-03-26 02:35 35 1 收藏

杨式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拳理的基本点是松,现代人为什么喜欢练习太极拳呢?因为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放松,当今,我国正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太极拳的特点心静体松让人们感觉很舒服,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杨式太极拳吧!

【 tulaoshi.com - 杨式太极拳 】

杨式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拳理的基本点是松

  现代人为什么喜欢练习太极拳呢?因为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放松,当今,我国正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太极拳的特点心静体松让人们感觉很舒服,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杨式太极拳吧!

  练习杨式太极拳拳理的基本点是松

  生命在于运动,而太极拳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杨式太极拳的诞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乐趣,也是中国武术的新的发展。

  各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的技击术(武术)与导引术,在新诞生的杨式太极拳里得到了融合。

  我一直在想,杨式太极拳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最近的某一天,我忽然悟到,源远流长的技击术与导引术的交融点,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那个字:松”。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打杨式太极拳的人若是不知道松,则等于白练。松是太极拳的练习的基本点,也是在技击术和引导术发展的根源。

  促使我悟到这一点的,是我亲眼所见的一件事,尽管领悟是在这件事发生的一段时间以后。

  在我公园里结识的打拳朋友里,有一位姓金,一位姓沈。金先生与沈先生都有几十年的拳龄,两人看上去年龄、个头、体型也相差不多。

  相比之下,金先生年轻些,将近七十,身体稍清癯些。沈先生年长些,年过七旬,身体精干些。金先生练杨式太极拳,一直是走松静一路的;沈先生除了杨式太极拳,还练过多种外家拳,两臂敲过树,练过排打等硬功。

练习杨式太极拳对现代人养生有很大的帮助

  练习杨式太极拳对现代人养生有很大的帮助,杨式太极拳运动柔和缓慢,符合现代人养生特点。

  这一天,沈先生与几个人在交流击打与排打功夫,金先生也在一旁听,听到后来,不知怎的来了兴趣,主动向沈先生提出,要他在自己背上敲两下试试。

  金先生没有练过排打,对自己是否抗得住沈先生那一击心中没底,故事先打招呼,第一下轻一点,如果我抗得住,叫你加,你再加。金先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沈先生则是恭敬不如从命,就抡臂敲了第一下。

  金先生挨打后,脸不改色,说:你加!”沈先生加力打了第二下,金先生说:再加!”沈先生又加力打了第三下,金先生说:再加,你加足!”不料沈先生收手不打了,而且跑了开去。过了一会儿,有人跑来说,沈先生的手腕肿了起来。

  一条经过锻炼、敲过树干的手臂,打在没有练过排打,当时也绝无作布劲准备的背上,结果却是手臂肿了起来,这就像石头去敲鸡蛋,结果碎裂的是石头,若不是亲眼所见,我是无论如何难以相信的。

  我这个人有个优点,就是见到了与经验常识相背的事实,不肯轻易地放过,或仅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我一直在琢磨其中的道理,终于有一天忽然开悟,这里的奥妙,其实就是一个松”,而此松”,正是发明杨式太极拳的前贤找到的使技击术与导引术、防身与养生相交融的那个点。

  我们从技击术方面说,因为杨式太极拳首先是拳。在杨式太极拳以前,技击对抗,是没有松”这一概念的。人对应击来的外力,自然反应就是硬”,就是紧”。肌肉在受击刹那间,会绷紧,受过训练的,会绷得非常紧,硬如铁蛋。

  这种紧张,是为了保护骨骼不受到外力的冲击。就像腰间盘突出,或胸椎与腰椎压缩性骨折,腰背肌会绷紧、铁硬一样,目的是减少椎骨的受力。医学上称之为保护性反应。

  人体的这种保护性反应,其实是以牺牲肌肉来保护骨骼。但人体是否还有更合理承受外力打击的方法呢?我们的祖先早就观察到,同样的外力打击,如果发生在婴儿与醉汉身上,受伤害的程度就可能轻得多。

  婴儿与醉汉,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外力的厉害,所以在受击的一刹那,肌肉并不是绷紧的。因此,肌肉绷紧的这种保护性反应,其实还是在意识的命令下发生的,照道家的理论,还是识神所为,而不是元神当道。

  因此,究其实还不是真的自然反应,是一种后天获得反应。这种后天获得反应,也不是从人体生理结构来说最合理的反应。

  在肌肉绷紧的情况下,血管是收缩的,血流就不畅。这种反应,也是为了在一旦受伤、血管破损的情况下,不会出很多的血(包括皮下淤血)。但有一利必有一弊,血管收缩的结果,也使一旦出血,特别是内出血,就不易消散与吸收。

  不通则痛,也会加剧疼痛的程度。更主要的是,形成了一个块面,来与外力碰撞,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局部瞬间受力很集中很强大,容易受损,至多是两败俱伤。

杨式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拳理的基本点是松(2)

  要使来击外力在碰到我方铜墙铁壁似的肌肉刹那间被摧毁,那我方功夫不知要超过对方多少倍,真是谈何容易。而在肌肉放松的状态下,血管是舒张的,皮肉因供血充足,营养丰富,稍受损害,也易修复。

  从力学角度说,外力打在柔软的皮肉上,就像一拳打在面粉团上,所受之力迅速扩散,单位压强并不是很大。又像一拳打在悬挂的布帘上,布帘随着拳头一同顺来拳前进方向移动,使来拳速度迅速变零,也就是来拳力量迅速变零。

  压强不大,速度变零,这就是松”使来势汹汹的外力化解的奥秘。

  对生命现象或曰人体运动力学这种深入的观察,很早就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反映出来,这就是柔弱胜刚强”(《老子.王弼本三十六章》)。

  这个胜”,现在都理解为战胜”、胜过”,其实,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定义:胜,任也”,应该作承受”解。柔能够承受刚,刚却承受不了柔。

  杨式太极拳的发明创立者,肯定是悟透了这一条道理,所以对技击术以松”为基本点,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太极推手中有一句名言化即是打”,这就是柔弱胜(任)刚强”思想的经典表述。

  在杨式太极拳以前,任何拳术,不管是用手还是用腿,都只是击打,都是主动进攻,以某一击打伤、打倒对手为目的。对手之间身体没有较长时间的接触。只有角力(摔跤)才是在身体接触的情况下,以摔倒对方为目的。

  严格说来,角力(摔跤)不是技击术,而是一种游戏,一个体育项目。而杨式太极拳当其发明之时,首先是要达到技击实用(战)目的。也不能简单地说太极推手吸收了摔跤的技巧,因为太极推手尽管吸收了一点擒拿术、摔跤术的技巧,但这只是在低层次上使用的。

  到高层次上,真是推手不用手,发劲推出也好,引进落空也好,朋捋挤按,采列肘靠,其实是不像摔跤一样要用力抓住你肢体,像擒拿一样要使劲锁住你的关节,只是在一刹那,莫名其妙使你飞了出去,或摔了个嘴啃泥。

  飞了、摔了,还不知道打在哪一点上;硕大的个子,强劲的实力,怎么不堪一击?据我体会,杨式太极拳把力学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这一点将在以后详细分析介绍),而这一切的基点,唯松”而已。

  因为松”,能任”,故将击打改成了接化,将先发制人改成了后发制人,有了借力打力”、四两拨(或曰拔”)千斤”的理念。

  杨式太极拳的实战,不管是推手还是散手,都要充分利用与来力刹那间的接触,这就是粘”与随”,使来力为我所用,变成打击对方的力量。

杨式太极拳以前的任何拳种

  杨式太极拳以前的任何拳种,在实战中,都要尽量闪避对方的击打,唯杨式太极拳,要以最合理的方式承受对方的击打,在承受的刹那间反客为主。如果没有承受(粘”与随”),后发制人等等均不可能实现;而如果没有松”,粘”与随”也无从谈起。

  因为以松”的状态来承受外力击打,与人们日常的经验(应该是后天形成的观念)是相反的,所以,为了用训练的手段改变人们的观念(世界观的转变是个根本的转变),杨式太极拳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创造了太极推手这种训练方式。

  过去,我依顺传统的理解,认为从陈式的蹦跳腾挪、盘旋发劲的拳架,演变为杨式的绵绵不断、动中寓静的拳架,是为了适应杨式太极拳走向宫廷豪门、而那些王公贵族练拳吃不起苦的需要。现在,我认为,更合理的解释是杨式创始人更加深了对松”的认识,所以用这样的拳架来磨性,以培养人在实战中当外力相加时也能保持松静自然的状态。

  由于在打拳时要求肌肉保持放松的状态,这样,血管舒张,血流畅通,微循环改善,内脏机能激活,就与中国古代的五禽戏、易筋经、百段绵等导引术接上了轨。

  过去技击术与导引术所以各行其道,是因为技击术通过外练筋骨皮,要使身体能坚硬如铁,以硬制硬。所以,即使练成一身刀枪不入的武功、硬功,但同时也落下一身伤病,坚强者死之徒”,武功高超的多不长寿。

  杨式太极拳观念一变,柔弱胜刚强,松静自然,用意不用力,在练武功的同时也使身体柔软,内脏更新,何乐而不为呢?所以,练武同时能健体,健体开始还是副产品,到今天,却变成了杨式太极拳成为中华第一拳,能传之久远的最重要的理由。

  但当初杨式太极拳革命,最重要之目的还在技击上的突破、飞跃,故理解杨式太极拳之真谛,还是要从技击方面切入。

  但归根结底,杨式太极拳所以能做到使分流几千年的技击术与导引术融合,是因为创始人的认识,达到了生理学与人体运动力学的本质层面,即自然”的层面。

  而回归人之天性(先天条件)与自然,正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因此,杨式太极拳带来的一系列的武术新理念,都能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找到它的来源与根基。

  研究杨式太极拳,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与人文精神的理解;而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认识的加深,又可以反过来帮助我们理解杨式太极拳道。所以,以后的篇章中,可能多从技击、力学角度来阐释,但此仅是指月之指,望读者不要认指为月。

杨式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拳理的基本点是松(3)

  如何轻松愉悦练太极

  第一点,心态上要保持轻轻松松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别把练功夫当负担,宋先生说要玩而求之”,这是杨式太极拳入门的钥匙。大家要往轻松愉快里练,往神清气爽里练。站桩的时候可以听轻松的音乐,可以看风景。

  刚开始诸事不问,累也不管,错也坚持!先在姿势大概正确的前提下保持时间。最起码冲到四十分钟,然后再往里面转。大家放心,这个阶段筋骨疲劳酸痛是很正常的,每天只要不超两个小时的标准训练量,想落下毛病也难!

  练杨式太极拳讲究的是心静体松,心静能帮助我们缓解大脑疲劳,有效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第二点,重心在前脚掌上

  保持下肢三节(胯、膝、踝)的弹性,千万不要把腿站死了。站满脚跟是其他训练体系的要领,后面的训练步骤有其特殊要求。

  虽说杨式太极拳各宗各脉殊途同归,但是起始阶段大家不要乱套用。人家是有传承的,练到一定阶段,老师会告诉他,怎么调整一下,人家功夫就上去了。那个要领你不知道,还一直站在脚跟上,时间长了,很容易伤后脑。

  第三点,颤抖是好事,出汗也是好事,不用担心

  长辈说出完大汗出臭汗,出完臭汗出细汗,出完细汗出香汗”。到了只细细出汗,但不疲不喘才算进门。刚开始大汗淋漓之关是一定要过的。

修炼杨式太极拳身体能得到放松

  修炼杨式太极拳身体能得到放松,能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时也能解决生活中的烦恼,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抖是调整内里的上乘法门,妙处说不尽,大家自己在练里体会,金子撒在地上,谁拣到算谁的。

  第四点,松肩”

  但肩”的问题不要多问、也别多想,记着松”这个大要领,先站去。松肩涉及的要素太多,说不明白,越说越糊涂。

  其实就是耗的肌肉没劲了,筋就抻开了,筋一开就不用别人给讲了,自己就明白了。如果能把肩松下来,手就沉了,这是个标准。利用手的沉劲,进一步松肩,慢慢就把颈、背的筋腱抻开了。这样劲才能顺着脊椎沉下去,然后才能谈到练腰。

  太极拳放松要领

  慢

  行云流水,外形缓慢,内神活泼。练好步法,走对架子。

  松

  全身放松,骨节、筋腱拉开。

  练习太极拳要求放松,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肉体上都有很大的好处,松可以调节神经放松,从而让达到精神放松。

  柔

  由松入柔,含胸拨背,沉肩坠肘,松腰落胯,屈膝圆裆,气沉丹田,都是松柔要领。

  

  积柔成刚,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

  圆

  走弧形、曲形,螺旋缠丝、抽丝,勿使用曲陷、凸凹断续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圆是中国的象征美,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在一个圆中进行,练习太极拳要始终保持周身在一个圆内。

  图老师小结:综上所述,练习杨式太极拳可祛病延年,杨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符合现代人养生要求,常练杨式太极拳对身体各器脏均有好处,而杨式太极拳的放松是人们精神向往的境界。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1992703.html

延伸阅读
太极拳视频 杨式太极拳拳法有何练习方法 太极拳拥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一项对人的身体有很多益处的健身运动,那么怎么样练习太极拳的拳法动作呢?下面,图老师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太极拳的几种拳法动作的练习方法,赶紧看看吧! 杨式太极拳 拳法练习 杨式太极拳,拳的握法是四指并拢,向手心卷屈,大指压住二指...
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24式的练习法则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练太极拳。以前只有中老年人喜欢练太极拳,现在很多年轻的帅哥美女也喜欢练太极拳。24式太极拳是最基础也是最好学的太极拳。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杨式太极拳二十四式的练习法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杨式太极拳二十四式的练习法则 1、起式(一)左脚分开半...
杨式太极拳 十三首杨式太极拳拳品歌诀 诗有品,书亦有品,古人尝品之而著为文章,拳可无品乎?因仿司空圣表诗品体例,戏成杨式太极拳品。拳品高低,实以人品为准。 十三首杨式太极拳拳品歌诀 (一)端严 太极拳虽属传统运动项目,而理精法密,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又是增强人民体质的适宜方法。学者应在锻炼中,...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拳理教学 随着 太极 拳强身健体作用逐渐得到认可,练习太极拳得人也越来越多,那么你知道在太极拳的拳理有哪些么?不清楚的话就赶紧来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几百年来,历代太极拳名家终身致力于太极拳之研究,不断推动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如同世间万物的运动变化一样,太极拳的招招势势均存在于客观世界...
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如何做到松腰松髋 杨式太极拳的碾脚” 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有展脚、扣脚、拧脚的动作出现,在杨式太极拳中称之为碾脚”。 不同的脚法变化,重心的虚实变化也截然不同。它们的区别就在于: 展脚”是实脚踏地,前脚掌微离地面,重心移于后脚掌,以后脚掌为支撑点、受力点,小腿...

经验教程

33

收藏

61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