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 如何理解陈式太极浑身俱是缠丝圈,陈式太极拳是我国太极拳流派中成立最早的门派,陈式太极拳的特点主要就是缠丝劲,太极先辈们常说,太极浑身都是缠丝圈,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太极拳教程里有详细的描述,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视频学习一下吧!
【 tulaoshi.com - 陈式太极拳 】
陈式太极拳是我国太极拳流派中成立最早的门派,陈式太极拳的特点主要就是缠丝劲,太极先辈们常说,太极浑身都是缠丝圈,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太极拳教程里有详细的描述,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视频学习一下吧!
陈式太极浑身俱是缠丝圈
太极拳,缠丝也,螺旋缠丝运动是陈式太极拳独特的运动方式,在此基础上有创出了太极内劲,缠丝对太极拳历史有很大的影响。
缠丝劲的特点
其柔时,粘住何处何处缠,令人难进亦难去,如蝇虫落胶,有翅难飞;其刚时,挨着何处何处击,缠绕诸靠我皆依,如红炉出铁,人不敢摸。浑身上下处处是手,处处咬人。由此也可以看出,陈式太极拳的刚柔内劲,是通过缠丝劲体现出来的。
太极拳的螺旋缠丝运动合乎天体万物循环不息的自然法则。古人谓之缠丝法,默行乾坤不息之螺旋线,循环无端,神妙可物”。太极者天地之大道也。
物体的运动都离不开螺旋缠丝的循环运动规律,只不过是有隐有显、有强有弱而已,从大的方面讲犹如宇宙间与各星球之间的关系,小者如枪炮子弹的运动方式。
太极拳缠丝劲的分类
区分太极拳缠丝劲,常见的方法是将其划分为顺缠和逆缠,就是:小指侧向手心旋裹或小趾侧向足心旋裹叫顺缠,大指侧向手心旋裹或大趾侧向足心旋裹叫逆缠。这种方法,没有同内气的收放结合起来,显得过于简单。
陈鑫在《太极拳图画讲义》中,把缠丝劲分为十二种,就是"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纏;里缠,外缠;顺缠,逆缠;大缠,小缠”,则显得过于繁琐。
根据太极拳缠丝劲的内涵和特点,把它们区分为出劲顺缠、收劲顺缠、出劲逆缠、收劲逆缠四种缠丝法,比较容易掌握。
太极拳是门博大精深的武术,其中缠丝劲的分类就很多,所以学习太极拳的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好好的领悟太极拳的含义。
出劲顺缠
凡手足向外伸展,内气循臂腿内侧向前斜缠而下至于手足者,称为出劲顺缠。比较详细些说就是,手臂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经命门穴,循脊而上,过大椎穴,逾肩井穴向后,绕臂斜缠而下。
从尺骨端向里,过掌心劳宫穴,达中指端,是上肢的出劲顺缠。足腿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下行至会阴穴,经前裆向外,过胯向后,绕腿斜缠而下,经内踝,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里侧向前,达大趾端,是下肢的出劲顺缠。
收劲顺缠
凡手足向里屈收,内气循臂腿外侧向后斜缠而上至于肩胯者,称为收劲顺缠。比较详细些说就是,手臂屈收向里,内气从中指端回收,过掌心劳宫穴,从桡骨端向外,绕臂斜缠而上,至肩,经胸部膻中穴,向下归于丹田,是上肢的收劲顺缠。
足腿屈收向里,内气由大趾端回收,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外侧向后,经外踝,绕腿斜缠而上,过胯,由后裆至会阴穴,再向上归于丹田,是下肢的收劲顺缠。
以上,就是顺缠,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逆缠,其两者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出劲逆缠
凡手足向外伸展,内气循臂腿外侧向前斜缠而下至于手足者,称为出劲逆缠。比较详细些说就是,手臂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经命门穴,循脊而上过大椎穴,逾肩井穴向前,绕臂斜缠而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从桡骨端向里,过掌心劳宫穴达中指端,是上肢的出劲逆缠。足腿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下行至会阴穴,经后裆向外,过胯向前,绕腿斜缠而下,经外踝,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外侧向前,达大趾端,是下肢的出劲逆缠。
收劲逆缠
凡手足向里屈收,内气循臂腿内侧向后斜缠而上至于肩胯者,称为收劲逆缠。比较详细些说就是,手臂屈收向里,内气从中指端回收,过掌心劳宫穴,经尺骨端向外,绕臂斜缠而上,至肩,经胸部膻中穴,向下归于丹田,是上肢的收劲逆缠。
足腿屈收向里,内气由大趾端回收,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里侧向后,经内踝,绕腿纠缠而上,过胯,由前裆至会阴穴,再向上归于丹田,是下肢的收劲逆缠。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1992751.html
看过《陈式太极拳 如何理解陈式太极浑身俱是缠丝圈》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