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 浅谈太极拳阴阳与刚柔之要义,太极拳的特点是柔和缓慢、连绵不断,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流派中成立最早的流派,其特点较为突出。陈式太极拳讲究的是阴阳变化、刚柔相济,阴阳变化中包含虚实的转换。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视频学习一下吧!
【 tulaoshi.com - 陈式太极拳 】
太极拳的特点是柔和缓慢、连绵不断,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流派中成立最早的流派,其特点较为突出。陈式太极拳讲究的是阴阳变化、刚柔相济,阴阳变化中包含虚实的转换。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视频学习一下吧!
太极拳阴阳与刚柔之要义
陈式太极拳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螺旋缠丝,学习陈式太极拳必学它。但是陈式太极拳的刚柔变化也是很经典的,下面我们学习下。
陈氏太极拳的刚柔变换程度,相对应着精、气、劲、意、神的隐显变化。所谓隐则柔,显则刚”就是这个道理。随着功夫精进,气与劲均可隐藏得极深,外形则显得极柔软、极灵活。
使人感到好像从刚强又回复到柔软,其实内在的质量却更刚强了,最终是柔而见刚,刚而又柔,刚柔相济的效果。
无论是后期学习推手还是技击,都要掌握刚柔相济,即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这就是太极拳练习的核心。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落点尽处是气聚血凝止归之所,因此宜用刚法。运动行气全凭阴阳扶承,促使气血畅通循环流利顺达,此时宜用柔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刚柔变化的原则全在于此,如果纯用刚法,则气铺周身,牵制不利,不仅耗气伤神,且全身易出现呆滞状态,落点时反而不能坚刚勇猛;如果纯用柔法,则气散而不能聚,没有归着,落点毫无掤劲。
总之,刚柔变化在于掌握阴阳转化,内气潜转,来脉转关,劲由内换,神气鼓荡与内敛的体悟程度,还在于神气隐显和肢体动作开合的有机结合,刚柔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经常练习太极拳能使身体更柔软,更深意的讲,练习太极拳能拉伸韧带,这样能使身体更放松。
由此可见,应刚而柔则气聚而不聚,应柔而刚则气运而不运,皆不得刚柔相济之妙。能善用刚柔者,运劲如风摆杨柳,又似高空行云,落点坚刚,勇不可当,全在周身之劲尽串一处迸发而出,落点如蜻蜓点水,一沾即起。
行气如风轮旋转,滚走不停。此即陈氏太极拳的阴阳与刚柔”的要义所在。
陈式小架阴阳鱼的特点
第一条线路是阴鱼眼通过会阴带着丹田往下顺着两条大腿内则沿少阴经而下,直达两个涌泉,我们把两个涌泉设为下丹田,然后再加压,把你平时练的松沉之劲刹那间入地。
这时大地产生反弹之力,这个反弹之力再到了身上就是内劲了。也就是后天之劲。
第二条路线是通过反弹之劲,经两腿外侧阳明经而上至命门入丹田,经丹田命门的转换加工,再通过命门带着阳眼继续沿督脉上行,通过颈椎直达百会,把百会设为阳鱼眼往外,也可设称上丹田,形成顶天之势。这就是虚灵顶劲,中定之理。
可见,太极拳的博大精深所在,个中蕴含了广泛的哲理。
第三条路线是上述由第一条路线反弹到丹田的内劲,经丹田和命门转换加工后,由内放射到带脉周围,这就是所谓带脉之气,但要外松内坚,也叫浑圆之气。
第四条路线是通过丹田命门转换加工形成一系列内涵的缠丝,棚劲,听劲,采劲,拿劲,提劲,回劲,放劲等,由任督并行直达前胸和两臂,再到手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但还要有超过手梢之意,实用时,就产生收缩之内劲了,收缩时略加内涵缠丝之劲,即为粘劲、化劲或拿劲也。但接触点要接实,先听后化,根据来力的不同角度去处理,发劲前要必断其根,对准一点,一气呵成。
第五条路线是通过反上来的内劲,直达二胯和丹田,命门,形成三位一体,牢不可破。它就是主要枢纽,一有风吹草动,它就有变化。
主要是为全身和两前臂而服务的,特别是两前臂的缠丝、棚劲、听劲、采劲、拿劲、提劲、回劲、放劲等等,全靠这三位一体来主宰。
第六条路线是通过左右两个裆,也就是胯窝比成阴阳鱼眼,走裆的路线就是阴阳鱼的分切线。也就是陈式小架说的后裆劲(后弧),走阴鱼把上身的手棚起,手不是自己抬起来,是裆劲把他带起来。
然后松鱼眼,缠丝的手变成捋劲,也是裆合住,把手捋出来。这就是一个整体劲和螺旋劲。这就是陈式小架的起式,然后两肾相换,把腰劲打出来。这就是陈式小架的寸劲。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1992773.html
看过《陈式太极拳 浅谈太极拳阴阳与刚柔之要义》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