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身法特点和放松要领,在吴式太极拳的身法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斜中寓正”这个要领,关于这四个字我们该如何理解,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原本强调中正,而今有斜这一说法,两者是否有矛盾,带着这些疑问下面小编给大家做相关的介绍。
【 tulaoshi.com - 吴式太极拳 】
在吴式太极拳的身法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斜中寓正”这个要领,关于这四个字我们该如何理解,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原本强调中正,而今有斜这一说法,两者是否有矛盾,带着这些疑问下面图老师小编给大家做相关的介绍。
关于斜中寓正”这一说法,历来一直有很多观点,下面图老师小编就从自身的经验为大家分享几点认识。
第一、斜中寓正”的斜”,不能理解为重心超出体外,迟滞不稳的那种斜”
练拳时更不能出现前俯后仰的姿势。这里所说的斜”,是要求在单腿负重,重心垂直的定势时,非负重的另一条腿向斜后方或斜前方自然舒伸。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从外形上看从头顶到脚跟是一条斜线,但是斜线内的主体是中正的,即两脚正(前后两脚尖基本朝前),两肩、两胯正,头向上虚领,下颌微收,非负重腿能抬而不抬。所以叫斜中寓正”。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斜中寓正”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斜中寓正”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以斜助正”——斜腿就像电线杆的拉纤或一根立柱的斜撑一样,对负重腿起到助稳和助灵作用。
第二、斜中寓正”的斜”还可以理解为有倾向”之意
即凡是两腿出现一正一斜时,思想上必须把意念完全放在中正的腿上,斜腿要为正腿服务。要向正腿倾斜。
第三、斜中寓正”符合对立统一”的哲理
从技击的实践看,我发力向前推击对方时,意念必须放在背后而不能放在前面;反之对方从背后推我时,我一想前面,对方就推不动了;向左蹬脚时意念在右掌,向右蹬脚时则意念在左掌。
所以说,在吴式太极拳斜中寓正”的学习中,我们也需要发挥好意念的作用。
只有这样做重心才能稳定,发腿才能有力。没有这种意念的倾向,只求中正安舒”,稳定性和力量都不会获得最佳效果。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练拳或实战中前进后退,左右变化时,要在保证单腿负重且中正安舒”的前提下,意念上稍稍有点前、后、左、右的倾向,即向前迈步意念倾向后腿,向后撤步意念倾向前腿,向右移动意念在左,向左移动意念在右,向上而寄寓下意,向下寄寓上意。
所以斜中寓正”可以全面解释为正中有斜,斜中寓正,正斜相依,阴阳互助”。斜中寓正”正好充分表现出太极拳的哲理性。
斜中寓正”的提法,对加强太极拳体用过程中肢体的稳定性、灵活性,对加快前进速度,加大向前的冲击力和向后的吸化力,是科学有益的。
吴式太极拳对松的认识
松,是意识活动
意识上自己犹如闲云野鹤一般,并不着意要干什么,大脑先放松下来,然后逐一检查身体的各个部位,将肢体、内脏都放松和舒展开来。松,需要用意念去引导,每一个细微部位都松到;需要意念去追寻,去有目的地关照。反过来,细细感受、品味各部位的松,本身又是训练意识的有效手段。
松,是为了求得身体重心下降
全身肌肉、经络、筋骨的舒展放长,身体各部位处于最佳结构而对拉拔长、相对稳定,由舒展放开而得到轻灵变化的弹性力。
松”非散懈,亦非软飘,这一点是很难把握的。只有松透了,才能求得全身意、气、力的均匀一致,获得周身一家的整体力,使得驰——张——弛的瞬间变化成为可能,同时肌肉的弛张差越大,则爆发力越好。
真的放松到意、气、力都沉人脚底,且人地很深时,会觉得有一种东西从脚底向上升腾起来,渐渐充盈全身,将人向上拔起。有了向上领起的感觉,便会加深全身向下松沉的体验。
这时才能真正领会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拳意,而顶头悬也会于自然中形成。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1993117.html
看过《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身法特点和放松要领》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