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85式视频 杨式太极拳85式练习的基本方法,杨式太极拳85式在太极拳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一直广为流传,学习的人非常多,想将其学好需要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巧,今天小编就从几个方面综合为大家讲述一下,希望通过下文的讲解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家的认识。
【 tulaoshi.com - 杨式太极拳85式视频 】
杨式太极拳85式在太极拳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一直广为流传,学习的人非常多,想将其学好需要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巧,今天图老师小编就从几个方面综合为大家讲述一下,希望通过下文的讲解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家的认识。
目录
1、杨式太极拳85式视频 2、杨式太极拳85式练习的基本方法
3、论杨式太极拳85式的荡劲 4、杨式太极拳85式的腰圈、胯圈、肩圈
5、杨式太极拳85式起势和收势的区别 6、杨式太极拳85式刚柔的感悟
7、杨式太极拳85式技击特点 8、杨式太极拳85式如何发劲
杨式太极拳85式视频
我们先了解一下杨式太极拳85式相关特点。
杨式太极拳85式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85式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在练习时,我们需要遵循这些特点和原则。
由于杨式太极拳85式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85式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
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对此,我们学习杨式太极拳85式时,需要注意适度的原则。
杨式太极拳85式练习的基本方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一)基本手型、手法
1.手型、手法。在练习太极拳时,在手、眼、身法、步的要求中把手放在第一位,说明了它的重要性。现分别介绍如下:
(1)拳
四指卷屈握拢,拇指扣压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关节上,拳面要平,拳不易握的太紧,拳有拳心、拳背和拳面。
其拳势有搬拦捶、肘底捶、撇身捶、栽捶、指裆捶,还有打虎式、双峰贯耳、弯弓射虎之捶等八种捶法。
(2)掌
五指自然舒展,掌心微含,虎口呈弧型。掌易微伸,指易微屈,指缝稍离。掌分为2个类型约9种:
第一类型:坐腕立掌型,有5种掌法,立掌(如搂膝拗步上方掌)、正掌(如揽雀尾之按)、平掌(如由按势转单鞭之过渡式)、俯掌(如白鹤亮翅之下方掌)、反掌(如玉女穿梭之上方掌)。
第二类型:直伸型”有4种掌法,垂掌(如预备式)、直掌(如单鞭过渡)、侧掌(如云手的棚)、仰掌(如高探马的下方掌)等。易犯错误:五指并拢;掌心外挺,食指翘起。
(3)勾:五指第一指关节自然捏拢屈腕,也称为吊手。易犯错误:屈腕僵硬,不松弛。
2.手法的动作说明
(1)内旋:拇指向手心方向旋转。
(2)外旋:拇指向手背方向旋转。
(3)缠绕:手臂自然运转的同时在空间弧形运转。
(二)基本步型、腿法
1.步型
(1)弓步
两脚前后分开站立,前腿屈膝,膝尖不的超过脚尖,后腿微屈前蹬,脚尖向前倾斜45度,全脚着地,两脚横向距离约10—30厘米。
顺弓步:(如单鞭”,左腿、有左手一顺或右手、右腿一顺)两脚横向距离约10—15厘米。
拗弓步:(如搂膝拗步”,左腿与右手前,或右腿、左手在前时),两脚横向距离可以在15—30厘米之间。
易犯错误:前脚尖外撇,膝与脚方向不一致,后腿挺劲绷的太直。
(2)虚步
两腿屈膝,后脚尖斜向前方,屈膝半蹲,全脚踏实,前腿微屈,脚尖或脚跟点地,两脚横向距离约5厘米左右。
易犯错误:前腿膝部绷的太直;前后膝部由于腿力不足,形成过分内扣夹裆。
(3)仆步
一腿全蹲,大腿和小腿贴紧,臀部接近小腿,膝部与脚尖稍外展;另一腿自然伸直,脚尖内扣,两脚着地。
易犯错误:伸出的脚外侧掀起,蹲腿膝部向里裹扣成跪膝;上体前倾,导致突臀。
(4)丁步
两腿屈膝半蹲,重心落在全脚着地的支撑腿上,另一脚前掌点地于支撑腿的内侧。易犯错误:脚尖点地。
(5)独立步
一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屈膝提起,大腿膝高于胯根,小腿及脚尖自然向下微内收。易犯错误:支撑腿过屈或绷的太直。
2.腿法
主要有分、蹬、踢、拍、摆、踹、踩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三)眼法
眼为心之苗,眼是传神的窗户,是内在意识的表露,手眼相随。
眼法一般规律是:目光平视,以主攻的手方位为主,神态要自然。
在练习的时候,眼要随着动作的情形而示意。假如动作开展时,眼神要随着动作而前望示意。
假如动作收回时,眼神也要随动作而回顾。但这不过是稍微有一点意思而已。
不可使神气锋芒外露,要使神气普照全身,不能专注某一部分,但也不忽略某一部分,以免有挂一漏万、顾此失彼之情形。
总之,目光要灵活有神,自然睁开,威而不猛,表现出沉着、机敏、严肃的神态。
手在前面定势时,目光自食指头端向前延展放远。凡两手上下、左右展开亮势时,目光要平视远望,要有视机而动之神态。
论杨式太极拳85式的荡劲
杨式太极拳85式的技击精髓在于腹内松净气腾然,一气鼓荡,循环无间,使之形成整体劲、轻灵劲,从而应感而发。
应感而发的主要特点是掷放,它运用抽丝劲和松沉劲,粘连黏随不丢顶,借力打力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
以一种独特的掷放术,使对方如弹丸腾空飞出。这是杨式太极拳的精妙之处。
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练习时,体用的十三势(即八法五步)到位、十年以上的时间到位、知行合一的悟性到位,则是三个同时必备的元素,缺一不可。
若能自觉运用荡”劲,则会显收事半功倍之效果。
杨式太极拳85式外极虚静,内极精神;外极松柔,内极坚刚;外极缓慢,内极迅猛;外极轻灵,内极稳固。实际上,在动作的体现上主要是凭靠荡”劲来完成的。
从理论上讲,欲要周身无有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李亦畲《走架打手行工要言》)。
荡劲在太极则是鼓荡之劲,就像一个浑身松净气腾然的皮鼓,丰满而有收放开合之弹簧劲,轻敲则吟,重捶则响,自然顺势,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易经》)。
刚柔相摩产生阴阳二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中产生新的和谐体。
可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因而,张三丰提出了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太极拳经》)。
气宜鼓荡”,讲究太极拳运用内气(也可称为内劲)的开合、虚实、刚柔、起伏、进退;神宜内敛”讲究无有张扬,无有楞角,神情柔绵,儒雅亲和。二者合一乃是太极拳的神韵。
杨式太极拳老谱则进一步说道: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而求柔软之于外,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非有心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太极下乘武事解》)。
从实践上讲,所谓鼓荡,实质上指的就是太极阴阳外柔内刚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脚追手、手追神的动短劲长,神意远放。
杨式太极拳套路的虚实变化、刚柔相济、气遍周身,以及表现出来的技击能量,基本上都是通过鼓荡之劲来完成的。
通俗地讲,就是利用荡秋千的意念来完成若干个大大小小松拔相间的动作。
凡是从下而上或者平摆的弧形动作,诸如起势两臂上举、单鞭两手平摆、提手上势挑掌、白鹤亮翅上掤、左右搂膝拗步、抱虎归山回臂、肘底看捶平摆;
倒撵猴前后展臂、海底针挑掌下按、扇通背侧掤、斜飞势大挒、云手下抄上抄、高探马折叠前砍;
翻身白蛇吐信、野马分鬃正挒、玉女穿梭滚掤、左右金鸡独立、转身摆莲展臂、十字手下抄合抱等等都有着明显的荡劲。
每一个动作在开始的时候,它的阳手或阳臂,即发力的手或臂(指攻防转换中的攻方),必须彻底松软下来,继而调动内气。
运用一弛一张荡秋千的方法,完成在动作结束时候的能量交换,使阳手或阳臂充满比常力要强大许多的弹簧劲,这就是荡劲。
此荡”完全符合太极内劲阴阳的开合和收放。所谓内劲,乃是外柔内刚,柔中寓刚;不僵不滞,屈伸圆活;劲不上浮,形不外露;
神凝气沉,功蕴于内;忽隐忽现,变幻莫测”(沈寿《太极拳推手问答》)。因此,荡劲也是太极内劲的一种,外形尚圆,劲不外露。
不仅如此,细细推敲下来,太极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无不充满着荡劲。
这样的一松一拔、一鼓一荡,在细微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滔滔不绝,绵绵不断,加之它固有的抽丝劲和松沉劲。
杨式太极拳的健身养生效果是有目共睹,世人皆知的。
当然,会运用荡劲则是长期用心习练的结果,张而不弛,松而不懈,形不外露,功蕴于内,关键是一个度”字。
合度才能够精妙,精妙而后方可圆融,这就需要我们竭尽毕生精力去体会和验证。
杨式太极拳85式的腰圈、胯圈、肩圈
在杨式太极拳中,称腰为中盘”;胯为下盘”;肩为上盘”。三盘”,以中盘”为主宰,融为一体。
下盘(胯),也叫底盘”。底盘要稳住,放平,放正。只有底盘稳住平正了,躯干才能中正直竖。
就像石碑的底座一样,底座稳住平正了,石碑才能竖得正直稳当,不至歪斜倾倒。
太极拳在盘拳架时,底盘始终要稳、平、正。怎样才能做到稳、平、正呢?
总体上讲,就是要遵循太极拳的要则理法,只有依照太极拳的规矩,才能成就太极拳的方圆。
说得具体些,直接些,就是在沉劲”时,要开胸”开背”(含胸拔背),肩要放松,肘要屈坠,并侧重开背”,以气下,这时气就下沉丹田。
顶劲”时,也要开胸开背,肩要放松,肘要屈坠,并侧重开胸”,以神提,顺项贯顶,虚灵之气形成,或者说,虚灵顶劲”形成。
这里说的顶劲,不单指头部,而是从胯(底盘)以上皆要神提,经腰而上,顺着脖颈,贯至头顶。顶劲时,沉劲不去;沉劲时,顶劲不失。
上下有股对拔对拉劲势,使得躯干直竖中,出现一种空灵憩适伸筋拔骨般的舒展感觉。至于什么是在沉劲时侧重开背,顶劲时侧重开胸呢?
这是由于人们在后天演变出一种拙力,就是这种拙力导致躯干形成病态——不同程度的凹胸凸背,随着年龄的增长,凹凸形状越来越大。
开背,是在纠正凸背;开胸,是在纠正凹胸。背开胸开了,胸、背就都平正了,内气就能通顺了,这样,就能有效地增进躯干的直竖。
躯干直竖了,也相应验证了底盘是稳、平、正的。底盘和躯干都稳、平、正了,平送腰胯尾闾垂”才能成为可能。
底盘稳、平、正了,两腿就会被带动得顺势灵便,气感充盈,迈步如猫行”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脚底似植地生根”的感觉也就出来了。
上盘(肩),要松沉。在盘拳架时,上盘始终要松沉、虚腋、与肘相随,与顶劲配合,与开胸、开背协作。
肩(上盘)要松沉,就须虚腋,不虚腋,双臂就会贴着躯干,僵硬劲去不掉,使得内气受阻。
肩的放松,须与肘相随;肘的屈坠,可以加大肩松的程度,使之达到松沉境地。
尤须注意的是,要与顶劲配合,与顶劲配合起来,才能体现出轻灵劲势,否则,就会导致上盘神不顶,一身难轻灵”的毛病。
这里,要特别留神,顶劲时,肩不能相随俱上(相随俱上是拙力,或叫生活习惯用力)。
相反,肩要松沉,肘要屈坠劲向底下,这样,有顶有沉、有上有下、对拔对拉,就出现一种伸展虚灵劲势。
再就是与开胸开背协作好,因为,两臂与胸背相连,与开胸开臂协作好,可增大两臂的灵活性,增强两臂的气感。
在与开胸开背协作、并侧重开背的同时,结合顶劲,拔背”(一种劲道)的感觉,就明显地出来了。
这些与肩直接相关的部位配合得越充分,肩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中盘(腰),系力源所在,四肢拳脚皆由这里带动。上行——腰(中盘)带肩(上盘),肩带肘,肘带腕,腕带手掌达于指尖;下行——腰带胯(下盘或底盘),胯带膝,膝带踝,踝带脚掌达于脚趾。
可见,上、下盘皆由中盘带动,中盘在三盘中,居主宰地位。拳论喻腰为蠹” 、为车轴”,是很恰当的。士兵的作战行动,必须服从司令部的号令;车轮的转动,必须先有车轴转动的带动。
可是,人的四肢拳脚动作,在后天背离了力源”,养成自动、直动的不良习惯,已成积习。
因此,短时间不易进入太极力道”里去,这是要有思想准备的。
在学习中,不可道听途说、不可自作聪明,要严格按照太极拳的要则理法锻炼,尤其要严格纳入被腰脊带动的状态。
即四肢拳脚不可直接出动,不可自行其是,不可局部比划,不可乱动。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1993675.html
看过《杨式太极拳85式视频 杨式太极拳85式练习的基本方法》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