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 简述杨式太极拳的荡劲内涵,在杨式太极拳中,我们会听到有一种说法叫做荡劲”,它在杨式太极拳的运用及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杨式太极拳的荡劲”,希望通过本文介绍,对于大家学习杨式太极拳可以有所帮助。
【 tulaoshi.com - 杨式太极拳 】
在杨式太极拳中,我们会听到有一种说法叫做荡劲”,它在杨式太极拳的运用及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图老师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杨式太极拳的荡劲”,希望通过本文介绍,对于大家学习杨式太极拳可以有所帮助。
荡劲,也属于一种劲法,在技击中自然应用非常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技击精髓在于腹内松净气腾然,一气鼓荡,循环无间,使之形成整体劲、轻灵劲,从而应感而发。
应感而发的主要特点是掷放,它运用抽丝劲和松沉劲,粘连黏随不丢顶,借力打力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以一种独特的掷放术,使对方如弹丸腾空飞出。
由此看出,杨式太极拳确实博大精深,魅力无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练习时,体用的十三势(即八法五步)到位、十年以上的时间到位、知行合一的悟性到位,则是三个同时必备的元素,缺一不可。若能自觉运用荡”劲,则会显示事半功倍之效果。
杨式太极拳外极虚静,内极精神;外极松柔,内极坚刚;外极缓慢,内极迅猛;外极轻灵,内极稳固。实际上,在动作的体现上主要是凭荡”劲来完成的。
从理论上讲,欲要周身无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李亦畲《走架打手行工要言》)。
此要言简单概述了荡”和精神”的作用。
荡劲在太极则是鼓荡之劲,就像一个浑身松净气腾然的皮鼓,丰满而有收放开合之弹簧劲,轻敲则吟,重捶则响,自然顺势,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易经》)。刚柔相摩产生阴阳二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中产生新的和谐体,可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
因而,张三丰提出了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太极拳经》)。气宜鼓荡”,讲究太极拳运用内气(也可称为内劲)的开合、虚实、刚柔、起伏、进退;神宜内敛”讲究无有张扬,无有楞角,神情柔绵,儒雅亲和。
二者合一乃是太极拳的神韵。杨式太极拳老谱则进一步说道: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而求柔软之于外,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非有心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太极下乘武事解》)。
从实践上讲,所谓鼓荡,实质上指的就是太极阴阳外柔内刚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脚追手、手追神的动短劲长,神意远放。
杨式太极拳套路的虚实变化、刚柔相济、气遍周身,以及表现出来的技击能量,基本上都是通过鼓荡之劲来完成的。
通俗地讲,就是利用荡秋千的意念来完成若干个大大小小松拔相间的动作。
凡是从下而上或者平摆的弧形动作,诸如起势两臂上举、单鞭两手平摆、提手上势挑掌、白鹤亮翅上掤、左右搂膝拗步、抱虎归山回臂、肘底看捶平摆、倒撵猴前后展臂、海底针挑掌下按、扇通背侧掤、斜飞势大挒、云手下抄上抄、高探马折叠前砍、翻身白蛇吐信、野马分鬃正挒、玉女穿梭滚掤、左右金鸡独立、转身摆莲展臂、十字手下抄合抱等等都有着明显的荡劲。
每一个动作在开始的时候,它的阳手或阳臂,即发力的手或臂(指攻防转换中的攻方),必须彻底松软下来,继而调动内气,运用一弛一张荡秋千的方法,完成在动作结束时候的能量交换,使阳手或阳臂充满比常力要强大许多的弹簧劲,这就是荡劲。
此荡”完全符合太极内劲阴阳的开合和收放。所谓内劲,乃是外柔内刚,柔中寓刚;不僵不滞,屈伸圆活;劲不上浮,形不外露;神凝气沉,功蕴于内;忽隐忽现,变幻莫测”(沈寿《太极拳推手问答》)。
因此,荡劲也是太极内劲的一种,外形尚圆,劲不外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不仅如此,细细推敲下来,太极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无不充满着荡劲,这样的一松一拔、一鼓一荡,在细微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滔滔不绝,绵绵不断,加之它固有的抽丝劲和松沉劲,杨式太极拳的健身养生效果是有目共睹,世人皆知的。
当然,会运用荡劲则是长期用心习练的结果,张而不弛,松而不懈,形不外露,功蕴于内,关键是一个度”字。
合度才能够精妙,精妙而后方可圆融,这就需要我们竭尽毕生精力去体会和验证。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1994048.html
看过《杨式太极拳 简述杨式太极拳的荡劲内涵》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