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气与力合的用法,陈式太极拳的学习,需要把握相关的规律和联系,我们通常所说的气与力合”就是一种普遍的联系,那么我们在练习中如何可以实现呢?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做详细的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tulaoshi.com - 太极拳视频 】
陈式太极拳的学习,需要把握相关的规律和联系,我们通常所说的气与力合”就是一种普遍的联系,那么我们在练习中如何可以实现呢?下面就由图老师小编为大家做详细的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论什么功夫,都是要讲究基本功的练习,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进行强化训练。
气与力合
先以不发劲的方式慢慢练习拳架,通过一年半截,盘架子千遍以上,身法已比较自然,劲路已比较顺畅,动力大概已经定型,再把掩手肱捶一式抽出来单独练习,根据修炼者自己的情况每天至少打上几十次,并逐渐加快速度、加大力度,直到瞬间以弹抖之力打出为止,完全实现劲整的要求。
凡内家拳”都有气与力合的练法,当动作、呼吸、力量三者结合为一体的时候,还可以结合发声的方法以气催力”,形意拳称这种情况为雷声”,发声不但能够以声助气,而且能够从心理上震慑对手。
正所谓先声夺人”,在气势上我们就可以震慑对手。
太极拳各派发声不大相同,杨式太极拳发声按劲向上、远、下三个不同方向,分别以鼻音的哼、喉音的哈、口音的咳等三咱不同声音。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陈式太极拳则根据不同拳势,有呵、哂、嘘、吹等四种不同声音。我见过不少心意六合拳家在一趟拳的结束处往往喜欢发咿”的声音,这大概与习惯有关,并无严格的定律,修炼者不必拘泥于上述种种,根据自己的感觉择善而从即可。
发劲可达两吨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学会了掩手肱捶的发劲,其它上肢发劲的拳式皆可按图索骥。一路拳的发劲动作熟练之后,二路炮捶各式动作发劲则唾手可得,陈小旺二路炮捶打得呼呼生风,可以窥见前辈太极拳名家英雄所向无敌”的雄姿。
要想达到这一境界,还是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可。
其它下肢的发劲动作,如蹬一根、金刚搗碓等,遵循的原则依然是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不过蓄劲由双腿变成为单腿,形于手变成形于脚罢了。
初学者也可以不发劲的方式练这些动作,待快练的掩手肱捶打好之后,再以相同的过程练下肢的发劲。
将陈式太极拳中发劲跳跃动作稍作调整,不发劲、不跳跃,同样适用于中老年修炼者。
将玉女穿梭的窜跳改为插歩转体,将摆脚跌叉改为摆脚仆歩,左右擦脚改为左右拍膝,翻身二起脚改为转身拍膝等等,适度地发挥陈氏拳快慢相间、松活弹抖、连绵缠绕等特点,对于改善中老年动作缓慢、反应迟纯皆不无裨益。
现在杨式太极拳在健身运动中非常普及,其实许多动作并不大适合中、老年人练习,譬如较多的分脚、蹬脚,原地360度的单腿支撐转体,以及摆莲腿、下势等,对于中老年人都算是高难度动作了。
如果练陈氏拳,先不发劲,待功夫适合的时候,发一下劲,震一下脚,抒发一下老骥伏枥的胸中豪气,满足一下心理的需要,对于身心健康大有好处,杨氏拳则无此便利,这也是陈氏拳受到普遍欢迎的原因。
无论什么样的修炼者都要从不发劲练起,再逐渐练习加劲,盘架子到成千上万遍的时候,自然会达到着熟。
对于已经掌握发劲的修炼者,还要注意安排好发劲在整个盘架子中的运动量,练拳的初级阶段要少发劲,偶然发一下劲有画龙点睛之妙,可以提高练拳的趣味。
初学阶段发劲多容易练成硬拳,过快容易一滑而过成滑拳,太极拳发劲由脚、胯、腰、肩、肘、手等,是全身性力量,在短距离内发出以后十分强大。
四川科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美籍华人陈国灿著《陈式太极拳(老架)》一书,作者说:有人科学地用仪器计算过,说是太极拳的这种发劲可达两吨之多。”沒见过确实的科学的测量数据,我不太相信力量如此之大。
如果这种说法是真的,两吨之多的能量的确是很大的力量。
力度大消耗必然也大,过多的发劲必然会伤身,违反打养结合原则,要恰到好处地掌握运动量。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1994076.html
看过《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气与力合的用法》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