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走步的五大要点,武术中评价拳法的谚语曰: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这说明,走步是太极运动的基础和先导。
【 tulaoshi.com - 吴式太极拳 】
武术中评价拳法的谚语曰: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这说明,走步是太极运动的基础和先导。
吴式太极拳强调劲起于脚跟,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而手,上下相随,完整一气。所谓下盘决定上盘,步法对,身法才对。
否则,根基不稳,地动山摇。因此,增强脚上的功夫,练好太极走步十分重要。那么如何习练好太极走步呢?
笔者认为,除平时打好马步、弓步、丁步、虚步、仆步,独立步、进步、退步、横步、斜步、跟步、垫步等步型步法基础,加强桩功、行步锻炼,以及腿部支撑力和柔韧性锻炼之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五点。
吴式太极拳走步的五大要点
一、重心虚实要分清
吴式太极拳的每个套路,除起式和收式时两脚短暂平行站立外,其余动作无时无刻不在虚实转换中行进。
打拳时,人体重心始终偏于一只脚,否则就会犯双重”错误。如陈式太极拳的重心偏移还可以四六开、三七开、二八开。
根据来力和发力的变化,及时调整两脚虚实及其轻沉比重,以保持自身的稳定。同时,还要注意上肢发力时与脚下虚实的关系。
例如陈式太极拳右拳向右前偏下发劲,重心绝不能偏右,一定要左移;左拳向左前偏下发劲,重心绝不能在左。
吴式太极拳走步能分清虚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相交相济,张弛有度,才能灵活转化,耐久不疲。
二、提脚高度要适中
原则是进步宜低,退步宜高。低是贴近地面,高为不超过脚踝。这就应特别注意步法转换时脚的高度要适中,行拳过程中身形高度整体上要保持一致,不能过高过低,忽高忽低。
同时还应注意上步脚跟铲地,退步脚尖先行”的原则。也就是说,进步时,前进脚脚跟先着地,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
例如野马分鬃;退步时,后退脚脚尖先落地,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例如倒卷肱;侧行步,前脚掌内侧先着地,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例如吴式太极拳中的云手。
三、两脚运行要保持横向距离
除起式前与收式并步外,吴式太极拳在行进中,两脚最容易犯的毛病是踩钢丝”。即走在一条直线上。这样非常不利于身体重心转换。
所以,不论进步或退步,要使身体重心尽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由原来的支撑脚转换到另一脚,两脚必须保持一定的横向间距。
一般的横向间距,马步约为本人2-3脚宽,虚步20厘米左右,弓步一般25厘米左右,太极在行进中并步时,两脚间距约为10~30厘米,呈小开步,不得靠得太紧。
如陈式49式太极剑中的白蛇吐信,并步前刺转斜飞势时,两脚必须保持半脚宽的间距,以便左脚辗转时不与右脚相撞。
四、步幅大小要恰当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步幅的大小可影响行拳过程中的虚实转换与稳定。人的身体有高有低,腿有长有短,迈步大小远近,要根据习练者自己身架量体裁衣”。
步幅太小不到位使不上劲,步子迈得过大过远,腿和身容易同时向前冲,重心不稳,且换步不灵,虚实不易变化。
因此,脚步大小应以脚步舒展、重心稳固、不过前过后、迎送相当、转动灵活为宜。例如弓步,以一腿屈膝支撑,另一腿自然伸直为好。
再例如42式太极拳中的如封似闭转开合手,跟步转并步而不是完全并跟上去,而是只跟半步,目的就是要在向右转体为小开步时,能灵活转换,同时也好与下个单鞭动作自然衔接。
五、起落要轻灵而沉稳
武术中讲举步轻如鸿毛,落步重如泰山”,说的就是走步既要轻灵,又要沉稳。
例如武当太极剑中的行步,要特别注意屈膝落胯,不能跑,不能颠。武术中常说的落地生根”,其实是一种比喻,就是说练拳要注重脚下的稳定。
这就要求在步法转换上一定要到位,不能落步以后再去转动脚掌的位置与角度来调整身形上的不协调。例如陈式太极拳的翻花舞袖,起步要松,落点要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同时,我们习练吴式太极拳,要做到轻灵稳健,就必须在步型步法上下工夫,一定要规范标准,要根据自己的身高和体型,找到适合自己的步幅与步宽。
另外,还要练好腰腿功夫。如果腰腿不好,也是做不到步法轻灵稳健的。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1995624.html
看过《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走步的五大要点》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