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 如何学杨式太极拳练拳的四阶段,杨式太极拳《拳论》说:理不明,延明师;路不通,访良友。”在我见到的杨式太极拳武馆、武校中,有一大批曾拿过国家级、省级比赛冠军、亚军的杨式太极拳修炼者,他们基本上现在都是教练员,有的还任馆长、校长等职。
【 tulaoshi.com - 杨式太极拳 】
杨式太极拳《拳论》说:理不明,延明师;路不通,访良友。”在我见到的杨式太极拳武馆、武校中,有一大批曾拿过国家级、省级比赛冠军、亚军的杨式太极拳修炼者,他们基本上现在都是教练员,有的还任馆长、校长等职。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但是由于理不明、路不清,不 知太极较高境界,所以当在比赛中拿到名次后,惰于练拳,给人有苗青壮而未结穗”的感觉。睹此情景,实为惋惜。
从练拳与方法而言,可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一、熟套路、明姿势
套路是杨式太极拳的整套架式,姿势是整个架式的动作结构。初学时主要侧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让明”师去正架,侧重于姿势的正确,只有这样才能牵动内气。
因为杨式太极拳是动中求静,以外有的动作去牵引体内的先天真气。所以练拳时必须排除杂念,保持头脑清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收敛内气,引得真气先天之气在体内鼓荡。
《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即肾脏先天混元之真气,也就是下丹气、命根元气,是人体的发电机”,一切拳法,气功都从此处进行开发。
怎样才能引动内气(真气、元气)?要求必须静”。怎样才能静”?要求必须松” 。这就是儒家所谓的松而后可静”。
二、全放松、调身法
在熟套路之后,这一阶段主要纠正第一阶段表现出来的毛病。为什么出现这种毛病?对放松”理解不够,腿的支撑力不足造成难以放松,所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早、晚坚持练桩功。
杨式太极拳老前辈们讲:欲求高功夫,必须多站桩,站桩为换劲之根,习而久之,能使弱者变强,拙者化灵。所以拳谚有练拳不练桩,等于瞎晃荡;桩功是个宝,健身技击不能少;拳法无桩步,房屋无梁柱。
三、疏经络、引内气
经络遍布周身,内连脏腑,外系肌表,沟通人体上下表里,是调节机体和内气运行的通道。
俗语说人活一口气,气分为禀赋于父母的先天元气(真气),与饮食物化生的水谷之精气,称为内气。还有口鼻吸入的大自然之气,称外气。
《拳论》说:气者,生之本,经者,气之路,经不通则气不行。”又说:以吾身自有之元气,运气吾身”,以气运气,一气贯通”。
以有形的动作,具体的一招一势,通过放松、入静等手段,配合意念与呼气,由外气(鼻呼鼻入)引动下丹田肾脏之真气,日积月久内气充足后冲贯百脉,使经络畅通无阻。一开一合,内气上下鼓荡,达一气贯通。
在第二阶段的后期,体内已有内气流动之感觉,练拳也有兴趣,但这个感觉如波浪起伏,时有时无,时隐时现,经过一段时间,甚至会全然无有,这是经络之气通流不畅,机气运行不利,内气引动不力之故。
为解决这个问题,在第三阶段一定要注意意念导引,即一举一动先要意到,意到才能气到,气到才能劲到。在大脑意识的指挥下,以意运形,使内气节节贯穿。
练拳有时会出现不顺,自觉别扭等现象,可自行调整最佳身法,以得劲为准。
练拳速度应慢不应快,做到一招一式,精力专注,活泼无滞,达外形尽量与内气、意识保持一致。
即开内气散布于四肢;合内气下沉,气沉丹田。这样进一步练习一段时间,内气就会自然畅通,僵劲、拙力也会慢慢克服,逐渐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自己按拳势要求练拳时,明显会觉得随动作开合,内气上下鼓荡有节奏,有规律地运行。
四、形合气、环无端
形是拳架动作的外表,气是内气与外气统称。《拳论》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及能收敛入骨。”
又说:以气运身,务令顺遂。”这就要求招势都要注意以心意引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气催外形。
此阶段要求形、气结合。用气的方式是通过鼻呼鼻入外气,加强意念,通过动作引动内气,但呼吸要绝对保持自然,通过拳架动作的开合,使内气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地在体内运行。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1995743.html
看过《杨式太极拳 如何学杨式太极拳练拳的四阶段》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