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式太极拳 学习和式太极拳的四种松垮方法,对修炼和式太极拳内功而言,以胯裆为主宰的行拳练功,使之以身领手,引动腹内的太极轮转,支配了逆腹式呼吸。
【 tulaoshi.com - 和式太极拳 】
对修炼和式太极拳内功而言,以胯裆为主宰的行拳练功,使之以身领手,引动腹内的太极轮转,支配了逆腹式呼吸。
一系列的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连绵不断,皆由此而成。阴阳、虚实以及丹田呼吸全赖胯裆之运转,在外是拳架、揉手(亦俗称推手)的练习;在内则是丹田的运转。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最后练就心意合一,由丹田统帅整个身体的运动。劲力的基础在脚下,起动能的来源是腰胯。胯根是轴心,带动各关节进行运动。裆劲转圈由外达内,由内达外,浑然一体。
裆圆胯撑(中级阶段)和松胯活裆(高级阶段)这两句话,似乎不难明白,但练到位却是不易。
和式太极拳爱好者如何体悟松胯用胯
一、缩胯
缩胯是由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
缩胯在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成身整退化,又能使下盘稳于泰山,并为后半部分进攻发劲提供足够的动力距。
缩胯用于如封似闭、倒撵猴、海底针, 或是其他弓步转为半马步的动作。
二、落胯
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
胯以下肢体松沉至涌泉穴,胯以上肢体向上领劲(即虚领顶劲)。要落胯沉稳与脚蹬腰发协调顺达,才能形成足够大的反弹力,在稳固的下盘支撑下将劲道作用于目标上,产生预期的发放效果。
落胯应是放松境界的层次,而非表面姿势的技巧。因为技巧无论多高,摆出的落胯一旦受 到外力,仍习惯本能地去顶。然而进入松透的落胯,外力进来不是被吞入身体,就是被轻松化掉。
和式太极拳传人林文涛先生应邀在广西钦州太极推手辅导站教学中说:接劲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落胯用于揽雀尾、栽捶、指裆捶等动作。
三、坐胯
坐胯是指在落胯的基础上,臀 再加点下坠的意思。下坠的时候胯不能挺出去。坐胯时立身中正,臀部肌肉、胯骨自然下垂。
膝盖要朝着脚尖的方向微微顶一点儿,实脚尖有回扣之意。要体悟下肢在放松状态下的对拉,要领做对了,脚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会有沉胀的感觉。
和式太极拳名家陈微明先生教授太极推手时指出:化劲首以松腰坐胯,以腰松沉之转 动为主。坐胯用于揽雀尾、高探马等动作。
四、塌胯
塌胯与顶头悬同是和式太极拳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规则,从作 用上说它与沉劲、化劲、发劲等关系密切。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和式太极拳名师张义敬先生在《和式太极拳拳理传真》一书中谈到塌胯时说:和式太极拳多用弓箭步,初学塌胯,后腿髋关节必然紧张,很不自然,这正是不松的缘故。
弓箭步的后脚,膝关节应微曲,如弯曲过多,髋关节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但膝关节太直也不对。这真是说来容易做时难,对于 初学者的确是非师指难明的事。
塌胯,在求髋关节的灵活,特别是在立身中正身体下的灵活。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所谓气沉丹田、松腰塌胯、开裆、沉气等等说法,都不过是在强调降低重心而又灵活安稳。
在髋关节灵活之后,再加以腰部的旋转自如,才可能化解对方的来力,安稳不败。一般化劲功夫不好的人,大多是没有 经过严格的塌胯训练,髋关节未能松柔灵活的结果。”运用弓步时先落胯,后塌胯。
塌胯时腰背部、臀部肌肉放松,胯骨自然下垂,胯骨与脚底涌泉穴形成弓势。和式太极拳名家林墨根先生在四川省太极推手教练员学习班上说:发劲时松腰塌胯,人就跌出去了。塌胯用于搂膝拗步掌、撇身捶等动作。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1995752.html
看过《和式太极拳 学习和式太极拳的四种松垮方法》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