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的根基是脚的功夫,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根基是脚的功夫,是步法,功夫不上身,主要是没练下肢的脚(步法)。
【 tulaoshi.com - 杨式太极拳 】
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根基是脚的功夫,是步法,功夫不上身,主要是没练下肢的脚(步法)。
脚下不练功,周身不易松。太极拳练掌、练拳,不练脚是练半截拳。传统杨式太极拳脚步的运用,离不开方向和方位,因为脚是定向的根。
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根基是脚的功夫
盘拳离不开跟,丢跟”就不称传统杨式太极拳了。练拳先练脚,是传统杨式太极拳首先训练的科目。王宗岳《太极拳论》: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在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差就差在脚下的步法。拳谚:七分看下,三分看上”、一步走错,步步歪”、步不稳则拳乱”。
脚功是传统杨式太极步法的基础功夫,毫厘也差之不得。杨式太极拳有老架、大架、小架(低架)之分,其步法、步型也各有不同。
过去,拳师不轻易教弟子步法,有传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的说法。
传统杨式太极拳盘拳、推手、散打对练,最注重脚”的运用,凡太极拳虚步都暗含着各种脚法。
斜步步功量大
以当今杨式太极拳新架的弓步为例说明如下:新架上步(前进),身体后坐、重心后移、前脚外撇、脚掌踏实、脚前弓、体重前移;后脚再上步踏实,体前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简言之,即前后移动体重”。杨式传统太极老架、大架、小架盘拳上步,不倒体重,因此拳是承重型。据测算新架前进一步为8.5秒,老架前进一步为5秒。
显然老架比新架上步速度快2∕3,即3.5秒,如果在技击上,新架不如老架应急。
当今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弓步,在老架杨式太极拳中,称为斜步(前进步)。该步功量大,走三至五步,热感从脚底热串到腰脊之上。
斜步(即弓步)迈步,要突出五个字:曲碾弧伸抓”,歌诀:曲腿碾步体侧移,弧行曲伸跟着地,落胯圆裆趾抓地,气沉凝神体前移”。
该步前后两脚跟形成一直角形,两脚跟相距长度为70厘米,宽度(底边为长度)是自身脚长的1.5倍至2倍(体形高大者,两脚跟相距要75至80厘米)。
走该步,步幅大小要恰到好处。步过大,进退摆放不能随机应变,容易被动失势;步过小,不利于塌腰、落胯、内气下沉和重心稳定。
无论步幅大小,但都不能踏成两足跟(底边)相距小于自身脚长的一脚之内,成为直线步。
传统杨式太极拳老架的斜步要求
有部分初学太极拳的爱好者,弓步、虚步、仆步等步型的两脚误站在一条横线上,这样因底面积过窄而容易产生重心不稳和别扭的现象。
《太极拳论》说: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这句话也包括步型与步法的正确性在内。
传统杨式太极拳老架的斜步”,在其套路中的掤、挤、按、搂膝拗步、搬拦捶、栽捶、指裆捶等式迈的都是直角步型,即当今弓步”。
斜步”要求:前腿膝尖与足尖须成为一条垂直线,且支持全身体重。
斜步即弓步,内含曲碾弧伸抓”步型,其中碾字为碾步,是杨家拳中重要步法。
据说杨家前三代,特别重视碾步”,碾步排在传统杨式拳步法中第四位,其在杨家太极拳中之重要性,可想而知。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1996152.html
看过《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的根基是脚的功夫》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