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流派 和式太极拳的不同之处有哪些,每一套的太极拳都有各自的独特特点之处,当然和式太极拳也一样有它自己的不同之处。那么,今天小编就来为你介绍一下关于和式太极拳有区别于其它太极拳流派的地方,赶紧了解一下吧!
【 tulaoshi.com - 和式太极拳练习阶段 】
每一套的太极拳都有各自的独特特点之处,当然和式太极拳也一样有它自己的不同之处。那么,今天图老师小编就来为你介绍一下关于和式太极拳有区别于其它太极拳流派的地方,赶紧了解一下吧!
和式太极拳特点
一、三直
所谓三直,即头直、身直、小腿直。
1.头直
在行功走架或站行坐卧时,下颏微内收,竖颈顺项,不低头仰面,使头部正直,头顶百会穴似有一线轻轻上提,也称顶头悬(或称悬顶、提顶、虚领顶劲)。头直时,注意颈不要僵硬,也不能软塌,要自然竖直。脊髓、血管、气管等汇集颈部,头直可使气血通达、神能贯顶、意能下达,时时处处做到精神鼓荡、周身轻灵,可使颈椎及颈部肌肉得到较好锻炼,对防治颈椎病有很好的作用。头正则颈直,颈直则气血畅通,头脑清醒,可使外界情况变化及各种信息汇集大脑后得到迅速的加工处理,及时准确作出判断,及时反应,并发出信号使身体各部协调配合,动作稳健准确。
2.小腿直
小腿,即膝关节以下、踝关节以上的部位。在行功走架时,膝不过曲,也不能不及,小腿与地面垂直。膝不过曲,能很好防治膝关节损伤和膝关节受力过重引起的疼痛。膝关节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它的基本运动方式是曲和伸,在膝关节适当曲时,小腿可做小幅度内旋和外旋,但不可做外撇或内扣运动,否则极易引起膝关节韧带拉伤。人体在站立时,膝关节弯曲超过90度,膝关节受力明显加重,弯曲度与膝的受力成正比。膝关节弯曲过度时,突然起身发力或旋转不当,都极易造成膝关节损伤。同时,膝弯曲过度,下肢气血流通不畅,造成小腿活动受限而使步法迟滞。但是膝弯曲不及就达不到练功的效果,因此要求小腿直,并在招式运行中更要注意适时调整。身体重心移动时,要注重调整承重小腿使其直;在膝关节弯曲时,要尽量不使小腿部有过度内扣或外撇。
3.身直
这里的身”,指人体的躯干。躯干不能左歪右斜,不能前俯后仰。身直,还要做到含胸拔背、松胯裹臀等。身直使腰脊中正,可使上部所受重力迅速下传,经骶髂关节传至骨盆,通过骨盆及胯的转换,根据所处状态及受力情况下传于双脚或一侧脚,在走化对方来力的同时或进步反击,或退步卸力,或长身起发。躯干也是下体产生的劲力达于掌指的传递枢纽,躯干不直,劲不顺达。腰脊是督脉通行的部位,督脉下起骶骨尾部中央长强穴,沿督脉上行至颈部背面的大椎穴。腰脊中正有利于气血的畅通。腧穴都在背部,是人身气血的总汇,脏腑精气由腧穴而相互贯通,身直可促使经络、气血畅通,增强体质。
三直是和式太极拳在练架时综合形成的态势,不可或缺。三直,能促使身体重心保持在垂直线上,从而保证运行中身体的稳定。
二、五顺
头、身、腿分别为人体的三节。《九要论》第三中说: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自空。下节不明,自家吃跌。”明三节,拳规矩,练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顺就是顺身、顺腿、顺手、顺脚、顺意。
在行功走架中,顺手时,手与小臂直,不能坐腕、折腕。手腕不顺则气血不畅,气力不能达掌指。同时,手向左去时,身顺之去。腿向左去时,脚也要顺之去。顺脚时以后脚跟为轴,摆动脚尖随势而动。脚、腿、身、手在运动中要相互配合,特别是在转换方向时更要注重周身协调一致,无论前后左右,没有抽扯凹凸之形。拳论中说:以心行气,务令顺遂。”形以意统之,只有意顺才能形顺,形顺气自顺,气顺周身顺遂,内外一体,处处劲力通达。周身气血顺畅,自可达到健身养生和技击防身同修的效果。
五顺是太极拳周身之劲成为一家的先决条件。
顺,则周身通达自然。拳论中说:其跟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子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脚、腿、身(腰)、手是主要的劲力源泉和通路。只有劲力通达,角度适当,才能专注一方,发劲时才能无坚不摧。如果在走架或技击时身体有一个部位不顺,就会造成相互牵扯而散乱,使周身难成一家。只有身体处处顺遂,才能随对方之势而进退,才能黏随不脱,听、引、化、发才能随手奏效。
周身顺遂也是实现太极拳四两拨千斤、借力打人的重要因素。和敬芝在《高手武技论》中说:顺来横挡顺着进,横来顺挡顺着进。”只有顺,才能做到周身内外在前进后退中无丝毫散乱,得机得势一瞬把握时机,才能实现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的最省力之技击效果。
和式太极拳在练习时,要求势势处处规矩到位,三直与五顺合而为用,使身体各骨节位置处于有序摆放状态,通过认筋识穴使人体处于顺遂自然的最佳状态,做到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在技法上达到以顺制逆、我顺人背、避实击虚、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和式太极拳练习阶段
一、动作学习及套路熟练阶段
目的:主要是记住动作,连贯成套,在练习时不能出现忘记动作和方向等问题,尽量能成套熟练的练习。
要求:动作要放开,无论是双臂还是双腿或是步法、身法都要展开放大,也就是说深桩下扎,做到柔筋掰骨,前阶段会感觉到腿疼、臂酸、双跨紧僵、呼吸不自然、气喘如牛、处处不舒服,有被绳索绑住和在泥潭里活动的感觉,一个字僵”,所以这个阶段对于拳法的柔化非常重要,需勤奋练习。就像日常学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需要长期的练习,并且坚持下去。
问题: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1、东倒西歪。
2、膝盖疼痛。
方法:注意三直和四顺。三直即:头直、身直、小腿直。头一直,神不散,身一直,有中正,小腿一直,不贪不欠。这样形成垂直的两条线,将整个身体初步固定,克服了东倒西歪;四顺即:手顺、足顺、臂顺、腿顺。手顺则肘坠,臂顺则沉肩,足顺则气沉,腿顺则腰跨松。做到四顺,骨胳、肌肉、心意、气血则自然通顺,膝盖也就不会疼痛。这个阶段的总量练习需要2000—3000遍,更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二、定式外三合练习阶段
目的:在初级阶段的练习基础上,本阶段进一步提高了四肢和身体各部位有序摆放,做到定式外三合。
要求: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跨合,正面看动作成面,侧看动作成线。所谓定式外三合,是在动作开始和结束时一定要做到以上所说的外三合,前阶段会感到手不是手,足不是足,很难控制四肢的位置和力度,重心的转换不能随心所欲,有上下不随的感觉,很吃力。这个阶段的身法从倒换重心向转换重心过渡;另外也是心气自然下沉,五趾抓地双脚生根的关键阶段,需认真对待不可马虎。
问题: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1、腰酸背疼。
2、心浮气燥。
在这阶段会因为身体酸痛,心气的浮燥,而使许多学员放弃进一步深入学习,非常可惜。
方法:头要虚领,胸要含,开档松胯尾闾正。头要虚领即定式时,百汇穴意要上提虚领,做到这一点,为其他各部位的放松和运动打开了空间;胸要含即呼吸、心气要松开,不可憋气,做到这一点气血自然而然贯入丹田;开档松胯尾闾正即定式时要注意曲膝开档如有坐凳之感,做到这一点则力、气贯于四梢。做到以上几点腰酸背疼,心浮气燥的现象自然消失。这个阶段的总量练习应在3000遍左右。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此阶段因牵扯到阴阳的变化和呼吸的变化,更是手、眼、身、法、步,进一步协调的关键时期,应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完成,始而勉强,久则自然。
三、动态外三合的练习阶段
目的:上下相随,不丢不顶,练架如有绳、练劲圆转。
要求:动作、呼吸、意识三者开始协调统一,进一步做到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处处有圆,势势成圈。这一阶段的感觉在练拳时轻松自然、气血通畅、舌下生津,有乐于练拳的欲望和感受。
问题: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1、喜欢跟着感觉走。
2、自满骄傲好夸夸其谈。
大部分学员练到此阶段都会偶有感悟,自认悟性所生,非他人所及,日渐自满,目空无人,忘记了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这经典格句。忘记了和式太极拳本身是内家拳法,忘记了既有外三合,便有内三合,忘记了用劲自然、捻手变化、急毒不觉。
方法:和式太极拳动作要求干净、端正、自然,在规矩中展示自然,在自然中感悟规矩,所以说规矩和自然是和式太极拳的灵魂。三直四顺内外三合是规矩;尊师重道更是规矩。此阶段更需朝夕盘打,虚心请教,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总量练习应在万遍左右,方可功夫渐近,用身心来体会和式太极拳的神韵。
图老师小结:上文中介绍了关于和式太极拳的不同之处:三直五顺。喜欢学习和式太极拳的朋友们可以多多的了解一下。同时,图老师小编还介绍了关于和式太极拳的几个练习阶段,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应该会有帮助哦!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1996408.html
看过《太极拳流派 和式太极拳的不同之处有哪些》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