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吃什么,在我们生活中,好多女性朋友会遇到月经来的时候,不知道吃那些食物。你们知道哪些食物可以在月经期间吃吗?有哪些美味食谱吗?那么。让图老师的小编告诉你。一起来看看吧。
【 tulaoshi.com - 月经期间吃什么食物 】
在我们生活中,好多女性朋友会遇到月经来的时候,不知道吃那些食物。你们知道哪些食物可以在月经期间吃吗?有哪些美味食谱吗?那么。让图老师的图老师小编告诉你。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大多数女性,在月经期间是比较脆弱的,身体会比日常更加的虚弱,所以有好多建议关于女性在饮食上需要注意的地方,及时补充身体的营养,注意饮食的技巧,这样才能让自己在那几天变得更轻松。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月经是成年女子的正常生理现象,但月经来潮期间,机体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抵抗力降低,情绪容易波动、烦燥、焦虑等。
由于月经失血,使体内的铁元素丢失较多,尤其是月经过多者。因此,月经期除了避免过分劳累,保持精神愉快外,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以下宜忌。
月经期饮食的宜与忌
1、忌生冷,宜温热
据医学界表明,血得热则行,得寒则滞。月经期要是吃了一些生冷的食物的话,一则伤脾胃碍消化,二则易损伤人体阳气,易生内寒,寒气凝滞,可使血运行不畅,造成经血过少,甚至痛经。
即使在酷暑盛夏季节,月经期也不宜吃冰淇淋及其它冷饮。饮食以温热为宜有利于血运畅通。在冬季还可以适当吃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牛肉、鸡肉、桂圆、枸杞子等。
2、忌酸辣,宜清淡
月经期常可使人感到非常疲劳,消化功能减弱,食欲欠佳。为保持营养的需要,饮食应以新鲜为宜。
新鲜食物不仅味道鲜美,易于吸收,而且营养破坏较少,污染也小。
月经期的饮食在食物制作上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吃或不吃油炸、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消化和辛辣刺激引起经血量过多。
3、荤素搭配,防止缺铁
大多数女性月经期一般为每次失血约为30~50毫升,每毫升含铁0.5毫克,从而说明每次月经要损失铁15~50毫克。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它不仅参与血经蛋白及多种重要酶的合成,而且对免疫、智力、衰老、能量代谢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月经期进补含铁丰富和有利于消化吸收的食物是十分必要的。
4、多吃鱼类食物
鱼类和各种动物肝、血、瘦肉、蛋黄等食物含铁丰富。
生物活性高,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而大豆、菠菜中富含的植物中的铁,则不易被肠胃吸收。所以,制定食谱时最好是荤素塔配,适当多吃些动物类食品,特别是动物血,不仅含铁丰富,而且还富含优质蛋白质。
总之,月经期仍应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并结合月经期特殊生理需要,供给合理膳食,注意饮食。
月经期吃的食物
1、胡桃
民间又称长寿果,胡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能营养大脑与皮肤,迅速补充体力,有延缓衰老、滋补养颜之功。
2、芝麻
黑芝麻含有丰富的胱氨酸和维生素B和E,可增加皮脂分泌、改善皮肤弹性、保持皮肤细腻,是改善皮肤粗糙的最佳食物。
3、鸽肉
鸽肉含丰富的血红蛋白,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高9.5%,而又比鸡肉更易消化吸收,因此民间有“一鸽九鸡”的说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4、羊肉
羊肉性热,温中暖身,补虚益气,每500克羊肉能提供6427卡热量,而羊肉中的脂肪含量仅有猪肉的一半。
5、海参
海参擅长填益精血,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胆固醇含量几乎为零。女性常食海参不仅能驻颜美容、抗衰老,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6、淡菜
淡菜蛋白质含量极高,有“海中鸡蛋”的美誉。淡菜含丰富的人体必需脂肪酸,能保养皮肤,降低胆固醇。中医认为淡菜补肝肾、益精血,可治疗各种虚劳之症。
注意事项
月经期间,抵抗力下降,情绪易波动,有的人可出现食欲差、腰酸、疲劳等症状。
因月经失血,尤其是月经过多者,每次月经都会使血液的主要成分血浆蛋白、钾、铁、钙、镁等丢失。因此在月经干净后1~5日内,应补充蛋白质、矿物质及补血的食品。
选用既有美容、又有补血活血作用的食品和中药,如牛奶、鸡蛋、鸽蛋、鹌鹑蛋、牛肉、羊肉、猪胰、芡实、菠菜、樱桃、桂圆肉、荔枝肉、胡萝卜、苹果、当归、红花、桃花、熟地、黄精等。
月经期间,还应补充一些有利于“经水之行”的食品,如羊肉、鸡肉、红枣、豆腐皮、苹果、薏苡仁、牛奶、红糖、益母草、当归、桂圆等温补食品。
有食欲差、腰痛等症状时,饮食宜选用营养丰富、健脾开胃、易消化的食品、如大枣、面条、薏苡仁粥等。为保持营养平衡,应同时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食物以新鲜为主,不仅味道鲜美,易于吸收,且营养破坏较少。
总结:通过以上介绍,大家是否对在月经期间应该注意哪些是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吗?知道怎样合理调理自己的月经期间的状况了吗?记住图老师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几种健康的食疗方法了吗?在平时,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2001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