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视频 浅谈划圆缠丝的规律及变化,圆是太极拳表达的艺术美,太极拳的特点是周身是圆,每个动作都构成大大小小的圆。太极拳教程中对圆的走法有详细的描述,在太极拳中处处都能看到圆,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视频学习一下圆!
【 tulaoshi.com - 太极拳视频 】
圆是太极拳表达的艺术美,太极拳的特点是周身是圆,每个动作都构成大大小小的圆。太极拳教程中对圆的走法有详细的描述,在太极拳中处处都能看到圆,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视频学习一下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划圆缠丝的规律
圆的运动规律
直径或者半径的大小都会构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圆,圆是美的象征,也是我国多年不变的审美观。
圆运动的要素,圆的形成,圆的运动。圆的直径与半径,圆的周长,圆心。立体圆,与平面圆。圆与方的变化。圆的立体空间组成。有三个基础圆。平圆,纵立圆。横立圆。
圆的运动方向
有顺逆,顺时针,逆时针。形成圆运动,要具备:意念导圆,扎根助圆,气掤转圆,松胯加速,转腰增圆,开头引圆。划圆缠丝的规律。首先身法要中正。弓步时,百会穴与会阴穴上下垂直,单步时要百会与涌泉上下相照。
万物都是运动着的,圆也在其中,根据每个姿势动作的不同,圆也发生着变化。
形成轴的垂直。身体是个圆柱体。轴是脊柱。胯是上下肢的枢纽。转腰脊实质是转胯。要用意控制他。向左右各转45度。手的划圆缠丝。内旋为顺缠,小指领劲大指开。外旋为逆缠,大指领劲小指合。划大圆是按钟表时而定。
双手不过中线,上要护头,距离1尺余。下护裆,距离一拳。左右停在85度。上下肢的造型,要身备五弓。落脚形成45度。前进步45度,后退步45度。左右开步要平行。向前,向左右都是脚跟着地。向后是脚尖划地,到位后脚跟在着地。
腿的缠丝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向里旋转为逆缠丝。向外旋转为顺缠。圆变方,方变圆,要以彼而变。防守划圆,进攻出方。出方打发劲,要心中有数。圆上加速,与出方加速要巧妙结合。有时用圆的外切线,有时用圆的内切线。
缠丝即表现为连贯,动作轻柔中又不失刚劲,腿部的缠丝劲训练为上身的舒展做好的良好的固定。
有时用圆的直径,有时用圆的半径技击。划圆要注意主与次,大与小,动与静的变化。划圆要与对方合拍。要随机而变。太极技击全在心,要在导引术上,下功夫。步法决定上肢的空间。上肢的肘要与下肢膝相照。
无论划那种圆,上下肢要有机结合。要用多个圆的组成,进行技击。技击的划圆要注意时间。时间是一维性。要注意时速问题。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行。都讲注意时速问题。
没有与对方接触时,要以静带动,接触后再有目的划圆缠丝,没有接触的划圆为妄动,接触后没有目的划圆也是妄动。接触后不动为顶。划圆缠丝就是空间的变化。就是有规律的动。动就是法。
要记住: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行”。这是由被动变主动法则。彼的动是己的动前提条件。要注意三维空间的变化。要牢牢把握时间。要突出一个先”字。
诗曰:世传陈氏太极功, 刚柔相济妙无穷。
太极拳中的方圆
太极拳充满了方圆的运动和形态,正如《杨氏老谱·太极正功解》所说:元之出入,方之进退,随方就元之往来也。方为开展,元为紧凑,方元规矩之至。”
指出太极拳所有运动最根本的抽象即规矩之至”就是方圆运动。《杨氏老谱·太极四隅解》又指出:四正即四方也,所谓拥捋挤按也;初不知方能始圆,方圆复始之理无已焉。”指出太极拳中方圆互寓互生、相互转化的变化是无休止的。
现代太极拳界的有些人说太极和太极拳只有圆没有直(方),从以上论述可知是既不符合中国古哲学,也不符合太极拳理,是错误的。
从太极拳的动态可以看出来,本身就是圆,所以说没有了圆也就没有太极。
拳经中也有大量方的内容,如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尾问中正神贯顶”、提顶吊裆”、有上即有下”等,说的就是上下方向的直线。胸背开劲两捶争”、有左即有右”说的就是左右方向的直线。
发劲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发劲如弓发矢,正其四体”、放即是收”、有前即有后”等,说的就是前后方向和四面八方方向的直线。
郑曼青先生在《郑子太极十三篇·劲与物理第七》中写道:吾师澄甫,每每告余日:发劲须找到一直线方可发,发时如放箭似的。是言已穷发劲之能事。”在同书《述口诀第十三》中又写道:要注意尾闾与夹脊得中,方为不失中定,至要至要。”
尾闾与夹脊中正对直,方为不失中定。磨转心不转,磨转者即喻腰转;心不转者乃气沉丹田之中定也。按磨转心不转者,此家传口诀也……余得此意后,自觉功夫日见进境。”
从郑曼青先生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诫中,可见方在太极拳中的至关重要,如果没有直即方在太极拳中的存在,太极拳也就不成其为太极拳了。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2001932.html
看过《太极拳视频 浅谈划圆缠丝的规律及变化》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