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视频 论内劲的形成及在推手中的运用,在太极拳推手的学习中,是离不开内劲的运用的,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内劲的相关知识,内劲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相对于其它武术,太极拳重视内劲的运用,下面我们就结合太极拳视频一起来学习吧。
【 tulaoshi.com - 太极拳视频 】
在太极拳推手的学习中,是离不开内劲的运用的,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内劲的相关知识,内劲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相对于其它武术,太极拳重视内劲的运用,下面我们就结合太极拳视频一起来学习吧。
关于学习内劲在太极拳推手中的运用,我们需要掌握一下三个方面的知识。
一、人体经络走向与气血运行的关系
人身的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构成的。其中最根本的则是任脉与督脉,太极拳大师陈小旺先生授课时也注重强调了任、督两脉在练功时的重要性。
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前行于腹胸正中线,经过咽喉,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上齿龈交穴于督脉后分而上行至两目下方”。功能即总领一身之气,为阴脉之海”,并由支脉自胞中向后贯嵴,与督脉相通。
所以说,学习太极拳扥内劲,就需要我们对人体的经络有一定的了解。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背部正中线,上行头项正中,经头顶下行于额、鼻,止于上唇系带处的龈交穴,与任脉相会,并有支脉络肾贯心,还有支脉与足太阳经交会于目内龇,上行头顶,左右交叉入络脑”。
丹田归经于任脉,是人体经络场的重要场源,气聚于气海后就会沿经络运行,丹田气足,人的精、气、神易外显。武术家们常提到诸如气沉丹田、意守丹田”等等,从中医学理论角度讲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二、身法整合与内劲形成
劲”与力”在汉语解释中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如果单纯从力的角度来讲,力是由站桩而得,由试力而知,由发力而用,由推手而懂,由实作而知变化,由试声而固元气,力量才能笃实。
在太极拳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把握好整体劲的运用。
概括来说太极拳的这种内劲”是全身高度协调的运动,包括精神、意念、呼吸,在瞬间爆发出来的能量,是人体精、气、神相凝聚的一种完整的力。
陈鑫老前辈认为太极拳内劲的实质和运行是以意行气,运于骨缝之内,再由骨缝内运于肌肤,贯注于四梢,复归于丹田,缠绕往来,轻灵圆转,逐渐产生的一种绵软而又沉重,外似棉花,内如钢条的一种内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其实人体的内劲是很复杂的,它是多种力源交织在一起所形成的。力是劲的基础,其来源于人体的中部,即丹田和腰肌。
柔中有刚为弹劲,刚中有柔则为韧劲。所谓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辩证地说明了弹劲和韧劲的特性及相对立的统一性。
内劲具有神以知来,智里藏往”的特点。隐于内而不显于外,随人之动而不断改变方向,不丢不顶,内动不令人知,内劲足,弹性的韧性就足,这是太极拳套路和推手相结合所产生的一和独特的劲。
推手时如果单凭触觉灵敏,而缺乏一种浑厚轻灵的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及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的内劲,即使已做到一身备五弓,掌握了呼吸与蓄发的运用,仍然不可能将对方引之即来,不得不来,放之而去,不得不去”的效用。
三、内劲在运动中的发放
太极拳有阴柔轻灵的一面,谓之和风细雨;亦有阳刚沉着的一面,谓之雷霆万钧。在推手进退中两者兼备互用,凡偏刚无柔的需防跌失,偏柔无刚的则难临强敌。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一举动,轻柔重刚齐发,处处控制对方重心,使对手失去平衡。处处能越过对方防守点而轻灵逼近,使对方不知我手从何处来,达到出手不见手,手到不能走”的境界。
推手中,虚实开合,螺旋缠绕,引、化、打结合,在散手对抗中,则可用踢、打、摔、拿等技法,这对运动员自身的整体综合实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是推手还是散手竞技,运用灵活的身法,控制对方重手脚齐到轻灵逼近对方防守点,抓住时机近身,发力与灵活的步法协调配合,在运动之中掌握自身平衡适时整劲发出,往往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平时推手练习时以缠丝劲的沾连粘随为灵魂,又要以刚柔兼备的内劲”为统帅。
同时,内劲又是灵活善变的,太极两仪的上下相合、刚柔虚实必须兼备。加上不断练习,功夫才可能上身,且渐臻精妙,在推手与实战技击中才有望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2002635.html
看过《太极拳视频 论内劲的形成及在推手中的运用》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