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视频 简述太极拳中物理学的应用,太极拳博大精深,它的出现可谓是古人强大智慧的展现,其早在之前就已经创立,当中就已经包含了我们现代物理学的相关知识,这是很难得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一讲太极拳是如何运用到物理学的。
【 tulaoshi.com - 太极拳视频 】
太极拳博大精深,它的出现可谓是古人强大智慧的展现,其早在之前就已经创立,当中就已经包含了我们现代物理学的相关知识,这是很难得的。下面图老师小编就为大家讲一讲太极拳是如何运用到物理学的。
太极拳源于自然,源于生活,所以说它的存在是有规律可循的。
拳势的弓步、半马步、虚步、川字步、仆步在定式和行步中都不能踏成两脚跟(底边)相距成为直线的步子,步型的前后两脚跟相距,宽距大约20至35厘米(视身高而定),这样练法会增加下盘底面积,提高身体站步的稳固性。
物理力学告诉我们,一个物体要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应满足如下三个条件:一是物体的重心必须落在支撑面内。
重心是保持物体平衡的关键因素,太极拳中重心协调好,才能使身体保持平衡。
二是重心离支撑面越低越稳定,但是人体不是物体,拳势下盘的步型站得过低就会使膝盖等部位出现僵硬,诸如虚实转换、刚柔相济的动作变化跟不上。
三是支撑面的面积越大越稳定,但是人体不是物体,步型的步幅大小要恰到好处,步幅过大,进退摆放不能随机应变,容易被动失势;步幅过小,不利于身势松沉和重心稳定。所以说,既要考究力学,又要练拳求中,求中是练拳的重要内涵。
平衡中心是太极拳技击的中心环节。物理学告诉我们;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叫平衡。在哲学上则指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统一。
所以说,我们需要通过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和学习太极拳。
平衡和运动不可分,在绝对的永恒的物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相对的暂时的静止和平衡。太极拳为整体力的发放并攻防兼备,首先要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平衡对于稳定重心较为重要,因为只有稳固的中心,才能击倒对方,而自已不会失重、失手、立于不败之地。
掌握平衡,保持中心稳固,成为决定技击胜败的关建。正如王宗岳在《太极拳论》说的,有了立身平准”,才能活似车轮”,才有取胜的保证。
运动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拳术运动中的平衡是暂时的,甚之是瞬存即失的。
在千变万化的招术中,如何保证重心平衡和稳固呢?力学方法是保持随遇平衡。就是处于平衡壮态的物体受到微小扰动后,能在任意位置继续保持平衡”,无论是手法、腿法、步法的转换,也无论是化是打,都必须保持随遇平衡。比如:前辈有前不过脚尖,后不过脚跟”、肩不出内圈,膝不出中圈,脚不出外圈”的说法。是重心随遇平衡的方法之一。
高度功力与技巧相合的四两拨千斤”,不以拙力胜人的有些动作体现了杠杆定律。
杠杆的受力点称力点,固定点称支点,克服阻力的点称重点,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称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称重臂,当力臂大于重臂时可省力。
比如:为什么园林工用剪刀修整树枝那么省力?磅秤称重的增砣虽小为什么能压千斤?这就是当杠杆所受作用力和所克服的阻力在同一平面内时,作用力和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和重臂的乘积;当力臂长于重臂,作用力小于阻力时,必然省力的简单原理。
太极拳的发劲,要求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这样身体的腕、肘、肩、髋、膝、踝等几大关节接牢连在一起,就相当于增加了力臂的长度,全身组成力臂,脚是力点,肘、腰尾骨、膝可做支点。
根椐拳势和对方态势的不同,灵活变换重点支点和力臂。手脚齐到,方为真”就有几个接触点同时发劲的拳法。
另外,太极拳发劲的作用特征,是攻击对方中心掀而挫之,拿法中主要拿住对方中心劲路,以梢节制末节,同样是发挥杠杆作用。
再则,诸如野马分鬃、倒撵猴、斜飞势、高探马等拳势都是手脚上下或左右或前后交叉又多点进攻的方式,也体现出杠杆的力学特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根劲桩功” 体现出杠杆的力学特点,是这样动作的:站立步的实腿髋骨、股骨、胫骨与脚跟贯通而松沉于地面,实腿松沉的劲力带动虚腿脚跟、脚掌提起离地。
尾闾借助沉到实脚底的地面反座弹力,使骶骨、尾骨向前翘,通过股骨的杠杆发力撬动虚腿之膝弓出去。同时借助沉到实脚底的地面反座力,推动手臂用掤劲向上圆滚。
根劲桩功”的用法也体现了四两拨千斤”的特点,松腰沉提劲、掤劲从脚起是四两拨千斤”需要的功力,拔跟使对方失重不稳是四两拨千斤”需要的技巧。玉女穿梭”的化打合一也体现出杠杆的力学特点。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2003450.html
看过《太极拳视频 简述太极拳中物理学的应用》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