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几种闺蜜会跟你抢老公,现在女人谈个恋爱就得练就十八般武艺,不仅要做贤惠女友还得防火防盗防闺蜜。事实证明很多恋爱都是毁在了“闺蜜”手中。那么那些闺蜜容易变成情敌呢?今天我们就来为您揭秘那些闺蜜要提防。
【 tulaoshi.com - 恋爱心理学 】
现在女人谈个恋爱就得练就十八般武艺,不仅要做贤惠女友还得防火防盗防闺蜜。事实证明很多恋爱都是毁在了“闺蜜”手中。那么那些闺蜜容易变成情敌呢?今天我们就来为您揭秘那些闺蜜要提防。
一、美女
如果你的闺蜜是个肌肤白皙的大美女,而你自己又相貌平平,我只能说你很倒霉了,美女抢你所爱没商量。也许她并不是故意的,但有什么办法呢,两个相貌差距如此大的女人放在一起,傻瓜都知道要怎么选啊,你又能怪谁呢。
有这样一个美女时刻在你旁边,你也就只能沦落为绿叶了,绿叶再美,也比不上红花的,所以最好别找自找麻烦。你身边一定大部分的男性朋友都会向你打听她的消息,甚至还会让你为他们搭桥。
二、才女
这已经不再是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了,如今才气也是女孩子增加吸引力,增加人气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人虽然没有像美女的威力那么大,但也算是一个定时炸弹,你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爆炸。男人一开始可能不会太注意这样的女人,但是时间一久,经过慢慢的接触,他们也许会被她的才情所吸引的。这种人你真的是防不胜防,人家靠的是真本事,你能怎么办呢?
三、弱女
这类闺蜜的也是十分可怕的。一双楚楚动人的大眼睛时时闪着无辜的光,说话轻声细语,走起路来仿佛会被风吹倒。这样的阵势,就连我们都不免想要呵护她,何况男人天生有一种大男人心理,想要保护弱者呢。碰到这样的朋友,一定觉得很无可奈何,但又能怎么办呢?毕竟柔弱不是可以轻易装出来的,一旦装的不像,反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男人更讨厌你。
四、性感女人
你不得不承认如果你的闺蜜是一个性感的人,那她一定是一个很懂得打理自己的女人。她懂得利用自身的资本,充分的发挥女性的魅力,让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当她吊到了一个你心仪已久的帅哥,也许你会心里泛酸,认为她是在摆弄风骚,但这是不是你自己的酸葡萄心理呢?
五、贤惠女人
你的闺蜜也许不漂亮,也没什么才气,但至少她很勤劳。她会在男人运动完之后默默地递杯水过去,会在男人生病的时候在身边嘘寒问暖。她会在生活各个方面无微不至的关心着照顾她看中的男人,这些看似默默付出的行为,其实威力无穷。它会让男人慢慢习惯有她的日子,会让男人离不开她,最终就能够抓住男人的心理。贤惠之所以千百年来都会被人们追捧不是没有道理的。
六、会耍小心机的女人
所谓的小心机并非指用卑鄙的手段达到见不得人的目的,其实会使用小手段的女人是很聪明的。她也许会装作忘记了男人的生日,然后冷不丁的变份礼物给她。她会突然有一天换一个造型,给男人惊艳的感觉。她懂得如何去制造情调,毕竟不是只有女人需要浪漫,男人同样需要。她会每天变着花样的讨男人欢心,时刻保持新鲜感对男人来说是很重要的,男人对这类女人通常也是吃不消的。
七、富家女
如果你喜欢的人看上了你有钱的闺蜜,你也别生气了。奢华的富家女自然有她的优势所在,现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男人们的压力也很大,试想下如果他们的女朋友是个富家女,他们可以省多少的事啊。不要说要靠女朋友吃软饭,但至少女朋友有钱了,他就不用养她,而且万一有个什么危难时刻,女朋友还能救下急呢。正如很多女的喜欢能够嫁个富豪一样,很多男的也希望能够泡个富家女,让自己少走些弯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恋爱应该找性格相似还是互补的?
“性格不合”常常作为男女分手时的经典台词。痴男怨女们初听这条理由时仍会垂死挣扎,“当初在一起时还情意绵绵地说什么志趣相投,性格互补,怎么一到分手就成了性格不合?”别急,其实分手理由中还有一条那就是“性格太相似”时间久了好像在和另一个自己谈恋爱,没激情;更因为深知对方底细,吵起架来能分分钟戳中对方的痛处,刀刀毙命,死无全尸!
乍听之下,性格互补不行,相似也不行,这简直就是一道无解的死命题啊!广大的痴男怨女们估计要一边泪眼婆娑一边咆哮:难道要注定单身到死了吗?!
一、性格相似和性格互补都有助于爱情的发展
心理学上认为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最重要的方面,它通过人对事物的倾向性态度、意志、活动、言语、外貌等方面表现出来。
不可否认,两个陌生人若能意识到彼此的相似性,则容易容易相互吸引,两者越相似越能相互吸引,产生亲密感。社会心理学家柯尔等人研究发现,一个人最好的朋友,与他们在教育水平、经济条件、社会价值等方面都很相似,即所谓门当户对。这种相互交融、相互吸纳、相处共生的感觉会让人们更加欣赏自己,起到正面强化的作用。相似的人容易共同组成一个群体,人们生活在这个团体中,能获得更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为了证实“相似性原则”的效用,美国心理学家纽加姆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他让17名互不相识的大学生同住在一间宿舍中,对他们之间的情感变化过程,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跟踪调查。实验结果表明:在相识之初,空间距离的远近决定了彼此的亲疏程度;然而在实验的后期,那些在信念、价值观和个性品质上相似的人,在研究结束时都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与“相似性”不同,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互补定律”也极大地影响着人际交往。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显性”与“隐性”(影子)两种不同的人格,也就是说,一个很活泼的人实际潜藏着抑郁的一面;而一个很安静的人也可能变得躁动不安。因此,当遇见一个有我们“影子性格”的人时,我们内心会涌起兴奋的愉悦感,因为对方体现出我们所缺乏或压抑着的特质。这种心理被称为互补定律,指人在需求、性格、兴趣、能力、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当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又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彼此更会有吸引力。体现在亲密关系中会常见这样的恋人搭配如:支配型的人和服从型的人、热情健谈的人与忧郁沉静的人、脾气暴躁的人与稳重恬静的人。研究表明,互补因素增进人际吸引,使双方的关系更为协调,满足彼此的需求。
二、爱情的消退并不完全因为性格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原来性格相似和性格互补都有助于爱情的发展,因此“性格问题”的分手理由纯粹是无稽之谈吗?也不是。
性格相似的人,起初双方因为“心有灵犀”的契合感而产生的熟悉认同,在时间久了之后就会产生审美疲劳,退去激情。性格互补的人,相处时间久了双方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一旦一方不再满足对方的互补需要,就会暴露原先就存在只是双方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争吵、矛盾日渐增多,彼此之间伤害也就越大。
很明显,性格问题与恋爱长久之间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你可能因为一个人的性格而爱上他,也可能在后来的相处过程中,因为他的性格而讨厌他。所以你看,爱情虽然不完全是盲目的,但却足够没道理。
既然不完全因为性格,那么究竟还有什么会让爱情渐渐消退呢?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爱情是源于人体自然分泌的一种物质我们把它称为“爱情物质”,如苯基乙胺、多巴胺,内啡肽等。研究表明,这些爱情物质的分泌能使男女之间产生爱慕之情。比如多巴胺,在热恋期时能喷发而出,传递情欲、迷恋、兴奋及愉悦等信息,使人产生快感并上瘾,但它们不是源源不断的,通常会持续一年半到3年。随着多巴胺的减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变为平静。
当多巴胺风平浪静的时候,我们该如何维持自己的爱情呢?
三、双方的爱情需求匹配才能支撑恋情长久
选择一个与自己性格相似还是互补的人并不重要,因为选择一个人只是爱情的开始,在以后的日子中还需要不断地磨合与调整。生理学也告诉我们,没有永远激情不散的爱情,一切都是浮云,找准对方的爱情需求是王道,匹配才能支撑恋情长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男女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机体,他们对爱的理解和需求也各不相同。美国心理学家认为男性和女性分别有6种基本的爱情需求——男性的包括信任、接受、感激、赞美、认可、鼓励;女性的包括关心、理解、尊重、忠诚、体贴,安慰。这并不是说,男女只各自需要这6种,女人基本的爱情需求对于男人也同样重要,只不过对于女人而言她的基本需求能带来更大的快乐。换句话说每一个男女都需要以上这12种形式的爱。
举个例子:当女人深爱着男人,就可能事无巨细,处处为他着想,过问他的大小事情。女人以为这样就是关心,但是对男人来说,他觉得自己不被信任,被女人时刻控制,失去了自由,于是愤而反抗。再如:在情人节、生日或周年纪念日时,男人为女人精心挑选礼物,这无疑能极大地满足女性对被尊重被认可的需要,她会感到来自男人的体贴温柔;当女人对男人的这一举动表示感激时,男人也能从中获得快乐,从而强化这种行为模式,使男人乐意讨好女人。
因此,言归正传,我们发现“恋爱要找性格相似还是互补的”这并不是多大的问题,关键还是你决定开启一段怎样的感情,以及以后能接受什么样的恋爱生活,双方将如何满足对方的恋爱需求。性格相似的人相对来说会有比较稳定的恋情心理和生活状态,可能从今天起就能看到未来五年或十年的发展趋势,而不会有太大的变故或说惊喜;但有的人可能无法接受这种平淡似水的状态,他们更愿意挑战反差,需要不确定性的刺激,从而确保感情能始终保持新鲜度,哪怕白发苍苍的时候还能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准备随时收拾东西离家出走。
同样的,也没有一劳永逸的爱情模式,就算双方都相亲相爱,这份爱情也不是高枕无忧的,爱情是一个过程,双方都要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增进了解,拉近距离,彼此融合在对方的生命里。毕竟于千千万万的人海里,遇到一个相爱的人,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就是一份奇迹。爱他,是在用你的行动和生命延续这份神奇。
总结:人们常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有时候最亲密的人恰恰会是最危险的人哦。当然,我们今天为您介绍的恋爱心理小知识仅仅是为您提供一个参考,爱情最重要的还是信任,同时友情也要相互信任哦。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2006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