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视频 深入认识太极拳气的要义,气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气是维持我们生命的关键。然后在太极拳中也有气的存在,同样的道理,可以说太极拳中的气是太极拳的生命,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想要运用气,就必须先掌握气的理论。
【 tulaoshi.com - 太极拳视频 】
气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气是维持我们生命的关键。然后在太极拳中也有气的存在,同样的道理,可以说太极拳中的气是太极拳的生命,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想要运用气,就必须先掌握气的理论。
气存在于各个角落,无论是什么样的状态。气对于太极拳来说是如此的重要。
字典对气的解释为: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指呼,吸,如:气息;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物理学指的气体是物质的一个状态,其定义为:气体可以流动,可变形,可压缩。如没有限制(容器或力场),气体可以扩散,其体积不受限制。气态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之间可以自由运动。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气是指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物质,肉眼看不见。同时,气的活动力很强,而且不断地运动着。自古以来,可以说气的概念自提出后,就一直被各个领域用来试图解释宏观及微观的事物。这些解释都是感性上的。太极拳经中用气这一术语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拳经中对练功中出现的诸如沉、舒适、温热感、得力感、劲感等也是在感性认识的范畴内用气这一概念予以解释的。
拳经中的气与丹田
在太极拳的拳论中有这样的说法,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也是对气的一种描述。
让我们首先看看什么是丹田:脐下肾间动气者,丹田也。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原,太子之府。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水,……故知丹田者性命之本也”。而今天的医学常识告诉我们,丹田一处不是什么器官,也并不具备此种功能。
我们还注意到,传统理论对丹田的解释,多数意见是:上丹田为两眉之间的泥丸;中丹田为两乳之间的绛宫:下丹田在脐或脐下”。这里可能就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太极只讲下丹田?其实道理很简单。从上下、前后、左右来看,下丹田的位置正好处于人体的物理中心。初学者稍加意念于此,身体其它部位,特别是上半身,相对就较易放松。这样不仅有助于降低重心(上半身僵持会使整体的重心提高),增加了身体的稳定程度,还有利于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虚灵顶劲,气沉丹田”的另一层意思就是通过头向上顶(当然不是用力去顶)及身体中心下沉(这里仍是用意不用力)这一相反运动”,就把从头项到身体中心拉直”起来。所以,如果这里用意守丹田”可能引起的误解会少些。但这个沉”字更能体现身体放松后的重力感。意守丹田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要时时关注小腹部,使其保持放松。换言之,这里的气指的是意,是意守。用意放松腹部,就能腹式呼吸。
拳经中的气与练功方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在王宗岳的拳论中,仅一处用了气这一词。但到了武禹襄的太极拳论里,气的说法却有十多处。如果将以心行气……”与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对比,就显得互相矛盾。到底这个气是要还是不要?答案是肯定的。
气的运用和练习的前提是关键是你怎样来理解这个气,理解不同掌握的状况也就不同。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让我们先来看看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十三势行功解>武禹襄)。对这句话解释好像可以是:用意使气不仅要向丹田那里沉”(受气沉丹田”的影响),还要在那里着”,就是停留,该气就会收敛入骨;再以此气(已经在骨髓里了)去运身,并令其通达身体各处,便能(行动)随心所欲。这样的解释,无疑会使很多人都摸不着头脑。收敛入骨”,在西方被传为气沉到丹田且又收敛入骨后,对骨髓有好处”。当然,这不是西方人的错,因为有些教拳的教师就是这样说的。而被解释成这样的太极拳,就很难登上今天科学的殿堂了。笔者遇见过几位这样将气沉到丹田的西方人,他们都是将口中吸入的气,用意念通过横膈膜(还真是令人不得不佩服),再送入丹田。其中一位,还要将送入丹田的气,屏住呼吸,进行若干秒钟的停留(沉着),后因腹部产生不适而停止。
笔者以为下面的解释比较合乎太极行功的原则:以心行气,务令沉着”就是指在静止情况下还没有进行任何动作(比如预备式)时,用意识遵照太极原理来行气”,即练习。姿势正确,身体放松后,当然还包括内脏(特别是小腹)的放松,就会产生沉”的感觉。这就是前人常说的气往下沉”。这个下沉感,实质上是全身肌肉放松后,地心引力对身体作屉而产生的重力感。换句话说就是自身感受到自己肌肉骨骼的重量。这个沉重感,跟吸入的空气无关。成人一次呼入肺部的气体约为3500ml左右,其重量不超过5g,是不会在体内产生沉重感的。笔者推断,如果在太空中,不管你怎样松,大概都不会产生沉”的感觉的,因为那里不受地心引力作用。至于乃能收敛入骨”,是对思想精神高度集中的形容。这里事实上也说明了太极存在着一个静功(就是没有动作的)练习阶段。这里的行气即是指没有动作时对身体(如虚灵顶劲,松腰松腹敛臀等)和心理的调整(如意守丹田,即集中精神)练习。这里还有必要说一下意守丹田。熟练之后,除发劲外,只要时时保持小腹放松即可,可以完全不意守丹田,因为这时意识的关注需要遍布到周身,以求得周身的得力”。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指身心达到了上述要求后(心行了气之后,即得力”之后),才能进行动作,并且要求全身保持处处灵活(顺遂),有了灵活的身体,动作才能随心所欲。这实质上是练习太极的第二个阶段,即动作练习阶段,或称运劲”(对此问题笔者将在下期《太极拳的劲浅探》中详述)。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十三势行功解>武禹襄)中的气指的是意念过重以致肌肉紧张,也就是练拳时用了拙力。有气者无力”中的力”,是指太极拳劲。如果练太极用了拙力,就违反了太极用意不用力”的根本原则,所以不仅会肢体不灵(滞病”),而且即便使出了力,其也不刚。因为若在发劲前某些肌肉紧张,发劲时就会与其它肌肉产生的力量相互抵消。
拳经中的气宜鼓荡”颇让人费捉摸,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腹式呼吸就是气宜鼓荡,其实不然。如果回过头再去阅读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和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加上反复练习揣摩,就会得出正确答案。这个气的鼓荡”是全身松净得力后,去体会静中触动动犹静”这个太极拳的动静之机”。可以说,太极拳的主要奥秘就在于此。这里的气的鼓荡是指周身的那种由静到动,由动复静的、不断循环的生机勃勃的精神及身体状态。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2006441.html
看过《太极拳视频 深入认识太极拳气的要义》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