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视频 如何掌握分清虚实稳定重心,太极拳的练习讲究的是刚柔并济的原则,以柔克刚是它的关键点,想要达到太极拳的更高的竞技水平就必须学会去怎么柔。这里的柔并不是都是柔,在柔的同时也要学会怎么去刚,这对我们练习太极拳是很重要的。
【 tulaoshi.com - 太极拳视频 】
太极拳的练习讲究的是刚柔并济的原则,以柔克刚是它的关键点,想要达到太极拳的更高的竞技水平就必须学会去怎么柔。这里的柔并不是都是柔,在柔的同时也要学会怎么去刚,这对我们练习太极拳是很重要的。
(一)先练轻灵---由松入柔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练习太极拳的动作一定要轻灵,还要沉着。
轻灵,要动作轻缓,去掉人体原有的僵劲,这段时间越长越好,目的是求得由楹入柔。然后,再练沉着。
在放松、协调打下基础后,逐渐每势用意贯劲,视何手何足为主,内劲即缠绕流转贯注于何手何足,潜移默化,轮流贯注,透达于两手尖、两足尖。贯劲仍然用意识作想象,不可用力,也不可练气;用力和练气,都失之于硬,一犯硬则转动不轻灵。停式时的微微贯劲,目的在于求得沉着的内劲,达到积柔成刚的要求。
(二)轻沉刚柔练法
练习太极拳的时候自身的内劲一定要有九分,神气要有十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每势完成时的似停非停,停而不停”,是太极拳势势相承,着着贯串”的必要条件。劲断意不断”,断而复连”,即是指的形式上似乎停顿,而意识仍然贯注,内劲仍然在运转。这样,练习日久,手臂能松柔圆活,不僵不滞,微微有膨胀延展之意。这时,可以更加注意练轻沉结合、柔刚相济,即逢由实变虚的蓄”、吸”时,要注意轻灵,逢由虚变的发”、呼”时,要注意沉着。当然不能绝对划分,应该体会轻灵中含有沉着,沉着中含有轻灵的意境。这样,用功日久,手臂自然会产生一种越来越沉着的内劲,富于缠绵曲折的意趣;沉着中带有轻灵,轻灵中带有沉着;轻灵而不流于飘浮,沉着不犯滞。胸腹部分运转从心,和顺舒畅,两腿轻灵稳健,步随身换。这样就帮助了手法上折迭”和步法上转换”的锻炼,使轻沉、刚柔,得到交互并练周身一家”,一气呵成”,不仅手臂似松非松,将展未展”,而且全身内外也都如此(似松非松是一种不柔不刚、能柔能刚的内劲;将展未展是一种开合未定、蓄而不发的气势它是技巧与功力并重的)。动作似柔而含刚,精神内藏而不露”,这是轻沉兼务、刚柔内含”的高级功夫。技艺到此地步,再从虚静上志一修炼,处处体会空、松圆、活”的意趣,以至最后连刚柔的痕迹也看不出来,只见一片神行,一举一动,至虚至灵,无迹象可寻,无端绪可指,浑然一太极圆像。
(三)太极拳不可偏于柔或偏于刚
太极拳为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的拳。太极拳之内蕴为阴阳两种力量,阴变阳,阳变阴,阳中有阴;阴阳互为其根,不可分为两橛。里往外开者皆属阳,久往里收者皆属阴。故凡外击者为阳,内引者为阴。拳势内,外开者蓄百不发,内收者引而不击,而击搏之劲自然藏于引进之中,惟其如此,帮愈练而愈精密细巧。刚柔互运,虚实渗透,久练纯熟,无端绪之可寻,无迹象之可指,斯为得太极之真谛。
陈鑫说: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帮此拳不可以刚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极之无名名之。”又说:世人不知,皆以太极拳为柔术,殊不知自用功以来,千锤百炼,刚而归之于柔,柔而造之于刚,刚柔无迹可见。但就其外而观之,有似乎柔,故以柔名之耳,而岂其然哉?且柔者,对乎刚而言之耳。是艺也,不可谓之柔,亦不可谓之刚,第可名之为太极。太极者,刚柔兼于,而浑于无迹之谓也。可以柔名,日久恐流于滑关也;亦不可以刚名,日久恐流于硬拳也。故直以太极之无名名之。”拳论说:柔过劲,刚落点”。太极拳是柔中寓刚的拳,刚柔交互为用,又是刚柔相济的拳,刚柔不能截然划分;柔非无劲,刚不呆滞;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摧逼不捷。当柔则柔,当刚则刚;柔过劲”表示运化,刚落点”表示发劲。
无论练习太极拳最后有怎么样的成果,但有的人刚多而柔少,有的人则柔多而刚少。
凡气形于外,而内恃静重者,偏于刚势;气屯于内,而外轻和者,偏于柔势。至于至柔至刚,刚柔兼到,阴阳所存,无迹可寻”的太极拳家,古今都不多见。为了提高太极拳技术,发扬传统,更好地指导普及,似应采取措施,有计划地培养新生力量,虚心向前辈学习,超越前人,把前辈累代丰富起来的经验上升为现代科学的系统理论,这是当前提倡太极拳运动中一项重要任务。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2007469.html
看过《太极拳视频 如何掌握分清虚实稳定重心》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