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视频 必须知道的太极拳三大基本功,太极存于每动中
【 tulaoshi.com - 太极拳视频 】
太极存于每动中
太极势为传统太极拳对拳架预备势的称呼,不知曾几何时被约定俗成地改称为起势。我们在细细斟酌以后隐约地感觉到古人称其为太极势的真正含义是那么深远。
仅从预备势的角度看,在每套拳开始之时,要平心静气将心猿意马收回到准备练习的太极拳套路中,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太极势的做好与否直接影响着整套拳的练习。
从形体上讲,太极势中一般含有虚灵顶劲、神凝于耳、舌顶上聘、松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裹档护臀、松腰松胯、松落涌泉等等诸多注意要点。
然而若从气的角度上讲,道家讲求守一”之术,其主旨在于守住精气神,使之不外逸,而使其充盈体内,与形体抱而合一。太极者一”也,为人之元气。
元气是道”在人体的体现之一,其内涵阴抱阳,阴阳之气相合相荡,则为《道德经》 中所云的冲气以为和”。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事物在阴阳相荡,大气冲和的状态下,才能有变化,才能在相对的平衡中不断地顺利发展。
养生长寿首要的条件是人体内环境中的阴阳平衡,假如人整体的阴阳失去了平衡,则会造成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失调,出现相应的疾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故而《 黄帝内经》 中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决。”太极拳中的太极势实际_L 是由形体的十六关要渐求体内的阴平阳秘”的冲和之气”, 并在练拳之中以太极”状态抱而守之,静养真元。
即道经云:专守精气使不乱,则形体能应质而柔顺。”通过不断的修炼感悟,使之四肢百骸气血通畅无阻,脏腑经络协调无谬,则百病不生矣。
从技击角度来说,太极拳从后发先至到发于机先,都是以静制动的。因为心静如水,方能显现出对方的变化和目的,不用通过大脑的思考随机而变,方能赢得时间,稳操胜券。
然而以静待动一定要具备阴阳冲和的太极状态,以及随之而应的虚实、开合、刚柔以及进退、抽添等等的阴阳之变化。这两点是太极拳修炼者必须掌握的应敌之要。
由太极势的初步练习到冲气以为和”的太极状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修炼过程,这一过程首先是由太极拳定势开始的。
细细推求,这大概正是太极拳先贤们将太极拳的预备势称之为太极势”而不叫起势”;将练拳结束称之为合太极”而不叫收势”的缘故吧。
从六面劲到太极拳的圆
众所周知,练太极拳者,其气场宜圆。然其气场从何而来,如何体会,这正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关于太极拳的场,倘若我们对蓬松和太极势有所了解,在这里就不难体会了。
我们知道定势在每一动后要将动作停顿一至六个呼吸,在停顿的时间里我们的知觉运动并没有半点儿懈怠,而是在这段时间里随着呼吸以太极势为核心,以蓬松为基础,逐渐用意向外扩展出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
六个面随意气的开合扩大缩小,不知不觉中自然成为一个浑圆的球体,随着功夫的增长蓬松出来的气场也不断地增大,以致功夫深厚者有将其放之则弥于六合,藏之则密于内”的能力。
太极拳由三百多个动作组成,其中不同的动作很多,不同的定势,犹如不同形式的桩功,经过这样诸多的桩功,修炼功夫的增长自然是不容忽视的了。
定点的变化
经过一番脱胎换骨的训练渐臻浑圆之气,这时有可按照自身的要求不断调整太极十三势在周身内外的感觉。如一掌推出后可将意随着劳宫、涌泉的开合,进行劲气的进退抽添,并能根据自身的要求不断地调整周身意气开合的定点。
其点的设定可按照用法的着力点、经络穴位、关节肌肉,随棚、持、挤、按,采、例、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十三势变化而确定。
久而久之,随着意气的开合,一身筋肉任我所用,自可练就一处自有一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的纯正功夫。
这种知觉运动渐渐由身体内部延续到体外,综合以上所述的蓬松、六个面的练习统称为蓄外意”,用于养生可随体呼吸而吐纳,不断养蓄正气使之浩然。
用于技击可随敌势而变,做到我独知人,同时用十三势接彼来手,则彼焉能不处处受制于我。
总体来说,定势犹如桩功,是着重于自身劲气量与质的修炼,通过练习以修得太极之气,并使其气场在修炼中不断加大,因此有别于其他气功。
故昊图南师爷称太极气功为通过练习太极功而成的气功”。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2009575.html
看过《太极拳视频 必须知道的太极拳三大基本功》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