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视频 俞霄潇演示42式杨式太极拳,太极拳的学习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对于太极拳的境界划分却有不同的标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其中一种将太极拳境界分为三种进行学习的方法,以便大家更好的结合太极拳视频进行太极拳的学习。
【 tulaoshi.com - 太极拳视频 】
太极拳的学习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对于太极拳的境界划分却有不同的标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其中一种将太极拳境界分为三种进行学习的方法,以便大家更好的结合太极拳视频进行太极拳的学习。
合度
合度,就是合于法度。在恭敬、虚静状态下,身体各部位在静态和动态技法中的方圆规矩就是法度”,使之到位便是合”。
合度先要敬”及虚静”
敬
敬不仅是太极拳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更是所有的武术练习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只有敬,我们才能虔诚的进行杨式太极拳的学习,才能帮助自己更好的掌握杨式太极拳的要领,也只有敬,我们真正的进入太极拳的境界之中,去体会其中的奥妙。
虚静
太极拳形神兼备,性命双修,是在一种澄静的状态下完成的。入静,是练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重要的练功方法。静由心静到体静,是一个自我修养和提炼心性的过程。
心静,太极拳以静制动,首先要制自己的心动。道家说以虚静为本,内察一心,了然明静”。静就是收心,就是一念不起,做到无视无听,无思无想,无欲无念,使自己的思想意识真正处于一种物我两忘,达到致虚极,守静驾”的境界。
太极拳真正的静,是体静心闲,至虚中生神,至虚中生气。我们练拳应心平气和,沉淀杂念,凝神调息,勿助勿忘,持平守中。祖师张三丰对持平守中”是这样解释的,他说,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心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这就是静定。
虚静对于拳术来说,就是始终要保持松静”,让大脑中枢神经静”下来,然后放松周身肌肉、关节,做到心静体松,用意不用力”。在虚静的状态下,不是一片空茫,而是专心致志,用心打拳,从而体察拳术攻防之道的奥妙,洞悉这门体现天地自然法则的学问,最终达到舍己从人、唯道适从、应感而发、阶及神明。
如果我们每临上场打拳,能够平心静气,毕恭毕敬,能敬能静,自葆虚灵,以虚灵之心,养刚中之气。但凭得周身空灵,一缕中气随势扬,那么可以这样说,我们开始踏入了杨式太极拳的殿堂。
合度的具体要求
骨节舒、腱柔韧、肌调谐、肤宽敏、步谙虚实、置身稳、举措当、作止轻利、使力刚捷。统言之为外形和顺。
严格按照杨式太被拳的要领操作即可外形和顺。其中:方位面南(合天象,顺磁性)、提起精神(全身意在精神)、虚灵顶劲(后颈贴衣领,顶劲要虚灵)舌顶上腭(连通任督,润胃养人)、气沉丹田(细长静慢,下盘稳健)、含胸拔背(先松胸而后拔背)、松肩坠肘(手臂放长,保护两肋)、松腰实腹(动为车轴,松、沉、竖)、圆裆落胯(用沉劲带动全身旋转)、塌腕坐腕(虚实转换,手则阴阳)、手与肩平、胯与膝平(立身平正,架势工整)、尻道上提(提肛敛臀,与百会上下呼应)、尾闾中正(螺旋装,中定之关)、内外相合(形正气顺,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等十五个方面都是很关键的。
在含胸拔背上,通过经年练习,我认为首先是含胸,胸部肌肉放松,从膻中穴(人身气海)开胸顺气,使阴气沿任脉(人身之阴脉)下降,沉于丹田。而后拔背,使丹田之气徐徐通过会阴沿督脉(人身之阳脉)上升使气贴于脊,力发于背。含胸拔背之间有一个瞬间的时间差,使内气有充足的时间潜转降升。通过松拔往复不断地动作,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内气,完成太极拳纯任自然的绵绵不断的气象。在中医经络学说上叫做顺用阴阳,实现阴阳变换”。
精妙
习练太极拳的第二种境界是精妙”。形与气均能相合相顺,内机与外肌弛张相得,脏腑经络之间遂畅无滞,是为精妙。
举通三关”为例
太极拳将人体喻作一个小太极。运用太极内丹修炼的原理,围绕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达到气通三关,即要求内气通过尾闾关、夹脊关和玉枕关,它包括整个脊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气通三关的路线是:膻中→丹田→尾闾→夹脊→玉枕→泥丸)这是锻炼任脉(会阴~承浆)、督脉(长强~水沟)、带脉(环腰一周)、冲脉(横骨~幽门)的重要方法。古代称打通小九天,可以起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开通闭塞的作用。此时全身主要的穴道均已打通,丹田气可随意识行走全身,这就是内功的最高境界。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这一段中医经络学说对常人来说确实很难,有玄化和无可为之嫌,让人望而却步。但是,无论是站桩、打坐,还是气功、太极,其内功最终以实现通三关”为标志。对此,我们不可妄求,更不能着意追求,最好是道法自然,从自然中以无为而为之,以不求而得之。
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在练拳时以心行气的这个心”,即意识,最好贯注在七个主要玄关部位,即百会(虚灵顶劲)膻中(含胸拔背)、关元(气沉丹田)、会阴(尾闾中正)、劳宫(分左右,虚含气球按推)、涌泉(分左右,两足抓地)、命门(松腰顶腰),认真做好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如此自然做下去,有事半功倍之效果,久而久之,全身就有舒服融和的感觉。
这样精妙的境界是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持久地坚定地习练中得来的。
不强用力,以心行气。用意不用力,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先意动而后形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
步如猫行,上下相随。步则左右,两腿宜分虚实。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贵在贯注。起落犹似猫行,使实步沉稳,虚步轻灵。
呼吸自然,一线串成。以心行气,深长自然;动作连贯,形成整体。
变换在腰,气行四肢。身则高下,不偏不倚,腰脊带动,圆转自如,气走井穴,劲贯四梢。
腰脊为第一之主宰”,太极拳所谓腰”,是指包括人体躯干肋下胯上的部位,肾俞、命门、气海这些统摄精气,决定性命的要穴都在这里。所以,松腰”、转两跨”、顶命门”,使人体脊椎的S形曲线在自然状态下得到适当的弹性开合,能使肾壮。所以拳论强调命意源头在腰隙”。
分清虚实,圆转如意
虚实乃太极拳第一要义
要半”不要偏”(重心不超过两腿中间三分之一的范围,虚腿与实腿负全身重量约三七开);要沉”不要重”,能沉方能稳;要轻”不要浮”,身体在方圆之内要轻灵而有着落。每举手投足则前后相寓,上下相寓,左右相寓。
手眼相随,含而不露
眼观八方,庄严而灵动,威武而不呆滞,做到神不外驰,意不外露,不到攻防的瞬间,目光决不外泄。忌惺忪无光,忌精光怒目。
上下对拉,八面支撑
躯干松拔,两臂松拔,两腿松拔,前行凸命门,后坐脚掌撑,小腿垂直立木,后腿曲蓄蹬劲。松拔对拉贯穿于全过程。
劲如抽丝,柔中求刚
抽丝劲和松沉劲是习练杨式太极拳追求的劲力。抽丝劲在于身体转动中的运化和平行的如抽丝般的吸引力,它的形成是意识和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练习时,要求身体沉稳、肢体柔软、意念深长、动作连贯,使力量绵绵不绝。平稳过渡无起伏,内意均匀有节奏。
圆融
人身最大之宾主,乃指内气”为主宰,外形”为宾辅。内气与外形匹配,合一而用,犹如宾主相交相和,瞬息之间不可离异。我们在日积月累中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滴水穿石,点石成金,做到合度”而精妙”,进而忘气”意适”心定”神虚”,可谓达于圆融矣。圆融是习练太极拳的高层次境界。
忘气
练气化神,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意适
意气君来骨肉臣”,屈伸开合听自由”。
心定
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神定气闲。
神虚
神是人生命活动的总的表现,练神还虚,练虚合道,使身体刘在水中行,如临深渊履薄冰,精神合注神内敛,妙趣环生味无穷”。此乃虚静而神凝之境界。形与意,从有而归之于无。虽动犹静,轻灵之极,意、气、力自然结合,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很多人练习了很久的太极拳,仍然处于合度的境界之中。不过进入了合度的境界,就证明你的太极拳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水准,能够在练习中感受到太极拳的奥妙,同时也能获得太极拳健身养生的功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对于这三种境界的学习,需要我们能够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同时还要保持谦虚的心态,持之以恒的进行学习与练习。对于杨式太极拳的练习者来说,可以结合这三个境界的要求,安排自己的学习,明确自己的练习目标。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2011424.html
看过《太极拳视频 俞霄潇演示42式杨式太极拳》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