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视频 杨式太极拳小架特点教学,杨式太极拳有大架小架中架之分,那么你知道杨式太极拳小架有哪些特点吗?在练习杨氏太极拳小家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不清楚的话就赶紧来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 tulaoshi.com - 太极 】
杨式太极拳有大架小架中架之分,那么你知道杨式太极拳小架有哪些特点吗?在练习杨氏太极拳小家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不清楚的话就赶紧来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杨式小架太极拳代表了杨式太极拳早期的风格,从其特点上还可以看出其脱胎于陈式太极拳的印记。此拳演练中螺旋缠绕、势势相连、绵绵不断,进退转换、往复折叠、缠丝圈一圈接一圈,圈圈相连、环环相扣。杨式小架太极拳继承了陈式太极拳的精华——螺旋缠丝运动。但是,杨式小架太极拳在演变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陈式太极拳大开大合以及发劲似螺旋那么明显不同,杨式小架太极拳身法中正﹑姿势紧凑﹑刚柔内含﹑动作更细腻﹑缠丝圈更小,发劲方面已改为隐于内的发劲,在速度上陈式太极拳快慢相间蓄发相变,杨式小架太极拳速度已趋于均匀柔缓,但其间仍然有或快或慢的变化,呼吸与陈式太极拳一样采用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相结合的方法。值得提出的是与陈式太极拳相比,杨式小架太极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更加突出和加强了对于内缠丝圈的锻炼,将加强内缠丝圈的锻炼作为增进意与气锻炼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手段。要求在行工走架中要时时处处注意走好内缠丝圈,以此来引导意与气的锻炼以及推动外部缠丝圈的运行。那么,什么是内缠丝圈呢?内缠丝圈---顾名思义就是在拳架的练习当中身体内部所走的缠丝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太极拳的缠丝圈历来就有内圈与外圈之别,也即内缠丝圈与外缠丝圈的分别。缠丝圈的锻炼也有由大到小、由外到内逐步过渡的练习方法。只是许多人对于内缠丝圈不熟悉或者不知道该如何进行练习。下面我们就以杨式小架太极拳为例将内缠丝圈的练习方法做一介绍。
杨式小架太极拳内缠丝圈是怎么走的呢?杨式小架太极拳在走内缠丝圈时,要求我们要想像着把穿过我们身体重心的垂直线(相当于将百会穴﹑下丹田﹑会阴穴上下连起来的一条线),当做悬垂于地面的一杆笔,让这杆笔在胯、膝、踝关节的带动下,在身体内部旋转划圆,使其围绕着∞”字形路线缠绕运动。这个由一个顺时针圆和一个逆时针圆首尾相连组成的∞”字形圈,就是杨式小架太极拳的内缠丝圈。而与此同时身体随同这杆笔的旋转转动,带动肩、肘、手也在外部划圆,肩、肘、手在外部所划出的圆即为外缠丝圈。提请大家注意的是在拳架的练习中,每当肩、肘、手在外部划出一个360度的圆时(外缠丝圈),而与此同时身体内部这杆笔就会划出方向相反的两个360度的小圆(内缠丝圈)。并且,不论肩、肘、手在外部如何划圆,向上或者向下、向左或者向右、向上或者向下划圆,也不论划的是平圆、斜圆、还是立圆,身体内部这杆笔始终都是绕∞”字形划圆。也就是说在拳架的练习中,外缠丝圈走圆形,内缠丝圈走∞”字形这是它们的基本运动规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令人感到非常惊奇和巧合的是,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将内缠丝圈和外缠丝圈它们两个的运动轨迹加以叠加后,所合成的图象竟然就是一个太极图。所以,陈鑫在《太极拳图说》一书中就指出:妙手一运一太极”确实如此。在太极拳运动中势势走螺旋,无处不太极。螺旋即太极,太极即螺旋。这就是太极拳与其他拳术的不同和奥妙之处。那么,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到底应该怎样进行缠丝圈的锻炼。对于这个问题太极拳先辈们早就告诫我们说:莫叹难,莫叹难,劝尔从里往外练,不在外边在里边,里面通一身轻,玄妙天机自然生。” 怎样从里往外练,那就是首先要注意练好身体内部的缠丝圈即走好∞”字形圆圈,用身体内部的缠丝圈带动身体外部缠丝圈的运行。杨式小架太极拳认为在拳架的练习中,内外缠丝圈的锻炼要遵循拳论所要求的那样无使有断续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缺陷处。”,做到圈圈相连﹑环环相扣,绵绵不断。内外缠丝圈的衔接要做到没有缝隙,而且内外缠丝圈的运行要谐调一致。如果你在拳架的练习中真正做到了上面的这些要求,你的拳就有了韵味,你的中气就容易贯通,中气贯通了内劲也就贯通了,你的身心就会进入到一种极佳的状态,无限的妙趣就会自然产生。那么,你在健身和技击方面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2014211.html
看过《太极拳视频 杨式太极拳小架特点教学》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