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肝
【 tulaoshi.com -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
肝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肝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冠,谋虑出焉。”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肝于胆相为表里。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1. 主疏泄
疏,就是疏通;泄,就是发泄、生发。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动、主升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调畅气机
气机,就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机体的脏腑、经络、器官等的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由于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这对于气的疏通、畅达、升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气的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调节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等的活动也就正常和调。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可出现两个方面的病理现象:一是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即是肝失疏泄,则气的升发就显现不足,气机的疏通和畅达就会受到阻碍,从而形成气机不畅、气机郁结的病理变化,出现胸胁、两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胀痛不适等病理现象;二是肝的升发太过,则其的升发就显现过亢,气的下降就不及,从而形成肝气上逆的病理变化,出现头目胀痛、面红耳赤、易怒等病理表现。气升太过,则血随气逆,而导致吐血、咯血等血从上溢的病理变化。甚则可以导致卒然昏不知人,称为气厥,“阳气者,大怒则行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生气通天论》)。
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障碍,亦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因此,气机的郁结,会导致血行的障碍,形成血瘀,或为癥积、肿块,在妇女则可导致经行不畅、通经、闭经等。气机的郁结,也会导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产生痰、水等病理产物,或为痰阻经络而成痰核,或为水停而成臌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2)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脾胃的运化功能是否正常的一个极重要环节,是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之间是否协调平衡,而肝的疏泄功能,又和脾胃的升降密切相关。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脾胃正常升降的一个重要条件。如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不仅能影响脾的升清功能,在上则为眩晕,在下则为飧(sun1)泄;而且还能影响及胃的降浊功能,在上则为呕逆嗳气,在中则为脘腹胀满疼痛,在下则为便秘。前者称作肝气犯脾,后者称作肝气犯胃,二者可统称为“木旺土乘”。肝的疏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还体现于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肝与胆相连,胆汁是肝之余气,积聚而成。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实际上也是肝主疏泄功能的一个方面,肝的疏泄正常,则胆汁能正常地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肝气郁结,则可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而出现胁下胀满、疼痛、口苦、纳食不化,甚则黄疸等症。“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血症论》)
(3) 调畅情志
情志活动,是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但亦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情志异常对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影响,也在于干扰正常的气血运行。所以,肝的疏泄功能具有调畅情志的作用,实际上是调畅气机功能所派生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就易于开朗;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则肝气郁结,心情易于抑郁,稍受刺激,即抑郁难解;肝的升泄太过,阳气升腾而上,则心情易于急躁,稍有刺激,即易于发怒,这是肝的疏泄功能对情志的影响。反之,在反复的持久的情志异常情况下,也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而导致肝气郁结,或升泄太过的病理变化。
此外,妇女的排卵和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与肝的疏泄功能也有密切关系。
2. 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 肝的藏血功能,主要体现在肝内必须贮藏一定的血量,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其过亢,以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 其次,肝的藏血,也有防止出血的重要作用。因此,如果肝不藏血,不仅仅可以出现肝血不足,阳气升泄太过等病变,而且还会导致出血。 肝的藏血功能,还包含着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特别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起着主要的作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随着机体活动量的增减、情绪的变化,以及外界气候的变化等因素,人体各部分的血量也随之而有所变化。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肝脏就把所贮存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输布,以供机体的需要。
当人体在安静休息及情绪稳定时,由于全身活动量减少,机体外周的血液需要量相对减少,部分血液便藏之于肝。“故人卧血归于肝”(《素问五脏生成篇》)。后代医家有注释,“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由于肝脏对血液有贮藏和调节作用,所以人体各部分的生理活动,皆与肝有密切关系。如果肝脏有病,藏血功能失常,不仅会引起血虚或出血,而且也能引起机体许多部分的血血濡养不足的病变。如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不能濡养于筋,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故有“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素问五脏生成篇》)。肝的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还体现于女子的月经来潮。所以肝血不足或肝不藏血时,就会引起月经量少,甚则闭经,活跃精量多,甚则崩漏等症。
肝的调节血量功能,是以贮藏血液为前提的,只有充足的血量贮备,才能有效的进行调节。但是将贮藏于肝内之血输布于外周的作用,实际上是肝的疏泄功能在血液运行方面的一种表现。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贮存于肝内的血液才能向外周布散。因此,肝的调节血量功能,必须是藏血与疏泄功能之间的协调平衡,才能完成。如果升泄太过或藏血功能减退,就会导致各种出血;疏泄不及,肝气郁结,则可导致血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此外,藏象学说中还有“肝藏魂”之说。魂乃神之变,是神所派生的,“随神往来者,谓之魂”(《灵枢本神》)。魂和神一样,都是以血为其主要物质基础的,心有余主血,故藏神;肝藏血,故藏魂。所以《本神》又说:“肝藏血,血舍魂”。肝的藏血功能正常,则魂有所舍。若干血不足,心血亏虚,则魂不守舍,可见惊骇多梦、卧寐不安、梦游、梦呓以及出现幻觉等症。
二、肝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1. 在志为怒
怒是人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怒对于机体的生理活动来说,一般是属于一种不良的刺激,可使气血上逆,阳气升泄,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言:“怒则气逆,甚则呕血、飧泄,故气上矣”。由于肝主疏泄,阳气升发,为肝之用,故说肝在志为怒。
2. 在液为泪
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所以肝在液为泪。泪有濡润眼睛,保护眼睛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泪液的分泌,是濡润而不外溢,但在异物侵入目中时,泪液即可大量外溢,起到清洁眼目和排出异物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则可见泪液的分泌异常。如肝的阴血不足时两目干涩,实质上是泪液的分泌不足;如在风火赤眼,肝经湿热等情况下,可见目眵增多,迎风流泪的等症。此外在极度悲哀的情况下,泪液的分泌也可大量增多。如《灵枢口问》所言“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泪道开,泪道开故泣涕出焉”。
3.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筋即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接关节、肌肉的一种组织。“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脏生成篇》)。筋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就是肢体、关节运动的屈伸和转侧。“肝主筋”,或者说“肝主身之筋膜”,主要是由于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素问经脉别论》)。肝的血液充盈,才能养筋;筋得其所养,才能运动有力而灵活。《素问六节脏象论》称肝为“罢极之本”,也就是说,肢体运动的能量来源,全赖于肝的藏血充足和调节血量的作用。如果肝的气血衰少,筋膜失养,则表现为筋力不健,运动不利,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此外,肝的阴血不足,筋失所养,还可出现手足振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则瘛疭等症。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爪,就是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爪为筋之余”,就是说爪甲是筋的延续。肝血的盛衰,可影响爪甲的枯荣。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
4. 在窍为目
目就是眼睛,又称“精明”,是视觉器官。“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黑白、审短长”(《素问脉要精微论》)。肝的经脉,足厥阴肝经,上联于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肝血的营养,所以说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素问五脏生成篇》),“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灵枢脉度》)。但还须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因此,目与五脏六腑皆有内在联系。这是“五轮”学说的基础,《灵枢大惑论》中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五轮”学说为眼科的辩证论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由于肝与目的关系非常密切,因而肝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可以从眼睛上反映出来。如果肝的阴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夜盲;肝经风热,则可见目赤痒痛;肝火上炎,则可见目赤生翳;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肝风内动,则可见目斜上视等。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8/2017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