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柑怎么吃,现在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获取很多知识,例如下面小编讲介绍一下佛手柑,生活中我们有的地方的人可能不常见到,不认识佛手柑,这里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讲讲什么是佛手柑,佛手柑的功效和作用以及佛手柑怎么吃,希望能给大家的生活中有所帮助哦。
【 tulaoshi.com - 佛手柑的功效与作用 】
现在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获取很多知识,例如下面图老师小编讲介绍一下佛手柑,生活中我们有的地方的人可能不常见到,不认识佛手柑,这里图老师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讲讲什么是佛手柑,佛手柑的功效和作用以及佛手柑怎么吃,希望能给大家的生活中有所帮助哦。
目录
1、什么是佛手柑 2、佛手柑的功效与作用
3、佛手柑怎么吃 4、佛手柑汤
5、孕妇吃佛手柑 6、佛手柑食疗
7、佛手柑饮食禁忌 8、佛手柑饮食小偏方
什么是佛手柑
异名
生活中我们通过网络可以知道佛手柑是什么,长什么样子。其实,佛手柑还有其他名字哦。在不同的书籍记载中,佛手柑的名字也不一样哦。比如佛手(《中馈录)),佛手香橼(《闽书》),蜜筩柑(《黔书》),蜜罗柑(《古州杂记》),福寿柑(《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五指柑(旷西中药志》)。
佛手柑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
植物形态
佛手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4米。枝上有短而硬的刺,嫩枝幼时紫红色。
上面几段文字大家对佛手柑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它有很多不一样的名字。这里,图老师小编再给大家说说佛手柑长上面样子。佛手柑叶大,互生;长椭四形或矩圆形,长8~15厘米,宽3.5~6.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阔楔形,边缘有锯齿;叶柄短、无翼,圆锥花序或为腋生的花束;雄花较多,丛生,直径3~4厘米,萼杯状,先端5裂;花瓣5,内面白色,外面淡紫色,雄蕊30以上;雌花子房上部渐狭,10~13室,花柱有时宿存。
柑果卵形或矩圆形,长10~25厘米,顶端分裂如拳,或张开如指,外皮鲜黄色,有乳状突起,无肉瓤与种子。
花期夏季。
栽培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浙扛、安徽等地。
本植物的树根(佛手柑根)、花(佛手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
秋季果实呈浅绿色或稍带黄色时采收。
大家知道佛手柑是怎么采摘的吗?知道佛手柑采摘之后需要晾几天吗?图老师小编这就来为大家解惑一下。佛手柑摘下后晾3~5天,待水分大部蒸发,纵切5~10毫米厚的薄片,晒干或阴干,或以低温烘干,密闭贮存,防止香气散失。
药材
①鲜佛手下部圆形,近柄处略窄,有残留果柄或柄痕。
上部分枝,为圆柱形,如手指状,屈伸不一,长短参差,一般长12~16厘米,顶端稍尖或扭曲,外皮橙黄色或绿褐色,有纵横不整的深皱,及稀疏的疣状突起,较平坦的地方可见到细密的窝点,皮厚1.5~4毫米许,内面果肉类白色或黄白色,中心有两条纵行筋络状条纹,直达顶端,质较软而韧,气芳香,味酸苦。
②佛手片一川佛手,片小质厚,不平整,质较坚,易折断,长4~6厘米,宽约3厘米,绿边白肉,稍有黄色花纹,气清香,浓郁。
二广佛手,片大质薄,多皱,长6~10厘米,宽3~6厘米,厚1~2毫米,黄边白肉,花纹明显,气味较淡薄。
以片大、绿皮白肉、香气浓厚者为佳。
主产四川、广东。
此外,福建、浙江、安徽、云南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
干的果实中含柠檬油素0.007%;还含痕量的香叶木甙和橙皮甙。
药理作用
醇提物对离体大鼠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
对兔、猫在体肠管亦有同样结果,对乙酰胆碱引起兔十二指肠痉挛有显著的解痉作用,而对氯化钡引起者,效力较差,故认为其抑制作用与胆碱能神经有关。
猫静脉注射,还有抑制心脏和降压作用。
高浓度醇浸物静脉注射(1.5毫升/公斤),能迅速缓解氨甲酰胆碱所致胃和胆囊的张力增加。
抑制平滑肌之成分,并非挥发油。
炮制
拣去杂质,用水喷润后,切碎,晒干。
性味
辛苦酸,温。
佛手柑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
佛手柑在瓜类蔬菜中营养全面丰富,常食对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益。经常吃佛手柑可利尿排钠,有扩张血管、降压之功能。据医学研究报道,锌对儿童智力发能影响较大,缺锌儿童智力低下,常食含锌较多的佛多瓜,可以提高智力。佛手柑对男女因营养原因引起的不育症,尤其对男士性功能衰退有益。
药用价值
1、佛手柑在瓜类蔬菜中营养全面丰富,常食对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益。
2、佛手柑蛋白质和钙的含量是黄瓜的2-3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瓜类,并且热量很低,又是低钠食品,是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的保健蔬菜。经常吃佛手瓜可利尿排钠,有扩张血管、降压之功能。
3、据国家营养协会报道,锌对儿童智力发育影响较大,常食含锌较多的佛手柑,有助于提高智力。
4、中医认为它具有理气和中,疏肝止咳的作用,适宜于消化不良、胸闷气胀、呕吐、肝胃气痛以及气管炎咳嗽多痰者食用。
5、佛手柑苗硒的含量每100克高达30.58-53.01微克,是多种蔬菜不能比拟的。现代医学证明,硒元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每个成人每日的摄取量应为30-50微克,硒元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免遭损害等。
功用主治
理气,化痰。
治胃痛,胁胀,呕吐,噎膈,痰饮咳喘,并能解酒。
①《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
止面寒疼,和中行气。
②《纲目》:煮酒饮,治痰气咳嗽。
煎汤,治心下气痛。
③《本经逢原》:专破滞气。
治痢下后重,取陈年者用之。
④《本草再新》: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症瘕瘰疬。
⑤《随息居饮食谱》:醒胃豁痰,辟恶,解酲,消食止痛。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0.8~3钱;或泡茶。
宜忌
阴虚有火,无气滞症状者慎服。
《本经逢原》:痢久气虚,非其所宜。
选方
①治痰气咳嗽:陈佛手二至三钱。
水煎饮。
②治鼓胀发肿:香橼去瓤四两,人中白三两。
共为末,空腹白汤下。
③治妇女白带:佛手五钱至一两,猪小肠一尺。
水煎服。
临床应用
治疗小儿传染性肝炎 1~3岁每日取陈佛手10~15克,3~5岁15~20克,5~7岁20~25克,7~10岁30克;加败酱草每日每岁1克,10岁以上每2岁增加1克,水煎10~15分钟,分3次服。7~10天为一疗程。
治疗64例,平均4~5天黄疸消失,精神及食欲转佳。
简述:治疗晒伤,提高皮肤对光的敏感度,治疗喉咙痛、胃肠发炎、女性阴道炎,抗感染,抗疲劳。可治疗牛皮癣、粉刺,改善油腻与不洁皮肤。抗沮丧、忧虑,安抚紧张的情绪
皮肤疗效
抗菌和疗效性的作用,对油性皮肤的状况尤其有益,特别是这些状况与压力有关时。这些状况包括湿疹、干癣、粉刺、疥疮、静脉曲张、伤口、泡疹、皮肤和头皮的脂漏性皮肤炎。和尤佳利并用时,对皮肤溃疡疗效绝佳。
佛手柑怎么吃
佛手炒肉片
主料
佛手(适量)。
调料
精肉(适量)、胡萝卜(适量)、葱(适量、姜(适量)。
做法
1、肉、佛手、胡萝卜切片,(胡萝卜少切当做配菜,喜欢吃的就多放点)。
2、锅下油,将葱姜末炒出香味,加入肉翻炒至变白。
3、加入佛手和胡萝卜,炒熟,加入盐,鸡精,炒均即可出锅。
4、出锅亮相。开吃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木耳肉片炒佛手
主料
佛手(400克)。
调料
干木耳(25克)、猪肉(适量)、油(适量)、盐(适量)、鸡精(适量)、酱油(少许)、蚝油(适量)。
做法
1、佛手洗净切片。
2、肉切片。
3、木耳泡发洗净撕块儿。
4、木耳泡发洗净撕块儿。
5、油热先炒肉至变色滴几滴酱油炒匀。
6、再放瓜片翻炒至稍变色。
7、放入木耳炒匀,将熟时加入调味料炒匀就可。
佛手炒肉丝鸡腿蘑
主料
佛手(一个)、肉(100克)、鸡腿蘑(150克)。
调料
葱花(适量)、姜丝(适量)、郫县豆掰酱、(适量)、盐(适量)。
做法
1、肉切丝,佛手、鸡腿蘑切片备用。
2、锅内放入少许油,烧热,放入肉煸炒,然后放入葱花姜丝等,继续煸炒至肉变色。
3、放入切好的鸡腿菇,继续煸炒。
4、再放入切好的佛手。
5、最后放入郫县豆掰酱,继续大火煸炒,将酱炒匀,煸炒至成熟,加入少许盐即可出锅。
6、出锅了 蹬蹬蹬蹬~~~本菜烹制简单,味道鲜爽可口,老少皆宜。
糖渍佛手
主料
佛手(1个)、白糖(130克)。
做法
1、佛手一个。
2、用水洗净外皮。
3、用干净的布抹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4、切成均匀的片。
5、放入碗中。
6、加入白糖。
7、拌匀。
8、一片片放入瓶中。
9、表面用白糖覆盖,密封7-10天。
10、糖化果软。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8/2017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