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中医治脚气方法,提到脚气,大家应该都不会觉得陌生。有脚气是件很尴尬的事情,有脚气会脚臭,一拖鞋就会散发很难闻的味道。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讲讲脚气怎么根治,脚气的症状及治脚气的偏方。
【 tulaoshi.com - 脚气怎么根治 】
提到脚气,大家应该都不会觉得陌生。有脚气是件很尴尬的事情,有脚气会脚臭,一拖鞋就会散发很难闻的味道。今天,图老师小编就跟大家讲讲脚气怎么根治,脚气的症状及治脚气的偏方。
目录
1、脚气的症状 2、脚气产生的原因
3、有脚气怎么办 4、脚气怎么根治
5、治脚气的偏方 6、孕妇有脚气怎么办
7、治疗脚气的中药 8、如何预防脚气
脚气的症状
临床表现为趾间起水泡、脱皮或浅的皮肤发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并可蔓延到脚边。
可伴局部化脓、红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窝组织炎等继发感染。
由于用手抓痒处,常传染至手而发生手癣(鹅掌风)。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长,则成甲癣(灰指甲)。
真菌喜欢潮湿温暖的环境,夏季天热多汗,穿胶鞋,尼龙袜为真菌提供温床。
冬季病情多好转,表现为皮肤开裂。有以下几种类型。
1、水疱型
多发生在夏季,表现为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疱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
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
2、糜烂型
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不断摩擦时,走动时表皮脱落,露出新鲜的红色的侵蚀面。
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第3、4、5趾缝间。常见于多汗者。
3、鳞屑角化型
症状是足跖、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
脚气产生的原因
脚气经常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
听到很多脚气患者抱怨,得了脚气后,治了几次都不能痊愈,总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复发。脚气之所以会反复发作,主要有四点原因。
第一点
真菌很难被杀灭,在零下6℃左右的环境里能长期存活。在120℃的高温中,10分钟内不会死亡。
在脱离活体的毛发、指(趾)甲、皮屑等上面,毒性还可以保持1年以上。
第二点
有些脚气患者使用抑制真菌的药物治疗,当症状稍有好转后便停止用药,其实真菌并没有被彻底杀灭,过一段时间又会“卷土重来”,造成“复发”。
第三点
一些患者在治愈后,由于不注意,与其他脚气患者共用拖鞋、盆、毛巾等物品,或是在游泳池等特定场合又接触了真菌,就可能又得脚气,这叫做“再感染”。
第四点
有些患者得病后不去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自己买点消炎药涂上了事,这样做虽然可以暂时止痒,造成疾病好转的假象,但没有抗真菌效果。
病菌不能被杀死,反而会更加猖獗,还会干扰甚至阻止局部免疫反应。
脚气的根本原因
大量喝奶吃肉的人们维生素缺乏显然不严重,所以脚气患者极低。
小孩的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强,女性因为内分泌结构的差异,都和成年男性出现了较大的生理差别,脚气的患者都不高。
显然以精磨大米为主食的成年男性明显有维生素A的缺乏现象。
造成脚趾丫处的特殊皮肤区的亚健康的出现,这处皮肤区显然存在了某种营养元素的代谢障碍,从而对真菌失去了抵抗能力,因为这个根本点所以真菌才能寄生在这里繁殖致病。
也因为这一点才能受到真菌的感染和传染。
这种现象在人体中并非是孤立的现象,比如复发性口腔溃疡。
同时发现了是因为口腔粘膜维生素B的局部缺乏造成对口腔溃疡病毒失去了免疫力(抵抗力)。
直接对口腔粘膜输送营养或激活其营养的代谢能力,恢复免疫力,溃疡病毒不消自灭。
显然只要能促进脚趾丫这处特殊皮肤区的营养代谢能力,恢复了对真菌的抵抗力,真菌不消自灭。
就象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的道理是一样。
从脚气的形成现象看脚趾丫处皮肤区的特点。
脚趾丫处的皮肤既然是两种皮肤的结合部,既没有毛孔性皮肤细胞的代谢活跃性,又没有纤维性皮肤对外物伤害的抵抗能力。
显然这是皮肤的一处薄弱部份,尤其当脚部长期处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这一处的皮肤极易溃烂或产生深度裂纹。
如爱穿拖鞋在厨房中工作的厨师,不管以什么为主食的人都因为该处皮肤区在受到潮湿的环境伤害后引起营养元素的代谢障碍对真菌失去抵抗力,极易形成脚气。
中医称脚气为“脚弱”。
《风毒脚气方》:“然此病发,初得先从脚起,因即胫肿,时人号为脚气。深师云:脚弱者,即其义也”。
古风缓风、壅疾,又称脚弱。
因外感湿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生热,流注腿脚而致病。
其证先见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无力,或挛急,或肿胀,或萎枯,或发热,进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呕吐不食,心悸,胸闷,气喘,神志恍惚,语言错乱等。
治宜宣壅逐湿为主,或兼祛风清热,调血行气等法。
常用方剂如鸡鸣散、济生槟榔汤、防己饮等。
《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等方书中,有大豆、乌豆、赤豆治脚气的记载,可用作辅助疗法。
脚气有干脚气、湿脚气之分。
湿脚气中又有寒湿脚气、湿痰脚气、湿热脚气、湿毒脚气等。
此外,还有风毒脚气、瘴毒脚气、脚气冲心、脚气入腹、脚气迫肺等多种类型。
有脚气怎么办
脚气在人群中很常见,很多人患脚气已经多年,脚气一复发就用药,用药几天症状消失便停药,过不久又复发。部分得了脚气的人还会伴随脚臭等尴尬问题,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治脚气脚臭的方法。
啤酒治脚气方法
把瓶装啤酒倒入盆中,不加水,双脚清洗后放入啤酒中浸泡20分钟再冲净。每周泡1~2次。
生姜盐水治脚气法
将水烧开,放入姜片,加热数分钟,不烫时洗脚,并搓洗数分钟,不仅除脚臭,脚还感到轻松,可消除疲劳。
白醋去脚臭法
每天洗脚在盆在放几滴白醋,直到脚气好了为止。
冬瓜皮除脚臭
因为冬瓜皮有消暑、利湿的功效,用冬瓜皮煲水泡脚有去除脚臭的功效。
有脚气脚臭的人第一就是要勤洗脚保持脚部的清洁卫生,每天晚上休息之前第一件事就是洗脚,每天洗脚不但可以防止脚气脚臭,对身体的健康也是有帮助的。
脚气脚臭除了要勤洗脚注意脚部的卫生之外,其实也是和平时穿的鞋子有关的。
我们选择鞋子的时候,不管是皮鞋还是运动鞋都要选择透气型比较好的鞋子,这样就不会由于鞋子不透气造成脚气和脚臭了。
有脚气和臭脚的人大多数都是由于脚爱出汗引起的,脚爱出汗的人要注意鞋子和袜子要勤换勤洗。
脚爱出汗的人如果经常的不换洗鞋子和袜子的话,汗水会滋生细菌导致脚气和脚臭,所以只有勤换勤洗鞋和袜才能预防脚气和脚臭。
说起袜子,其实袜子的材质可是可以引起脚臭的,对于爱出汗的人来说袜子最好是选择棉线袜子,棉线的袜子相比其他材质的袜子来说吸汗效果比较好不会因为脚出汗过多,导致脚臭。
对于预防脚气来讲,我们可以选择五指袜,五指袜可以将五个脚趾分离,脚趾分离后就不容易患脚气了。
五指袜刚开始穿得时候可能会不习惯时间常了就没事了。
如果脚部爱出汗导致了脚气脚臭,我将就要想办法止汗。
我们可以在药店购买专门止汗的鞋垫放在鞋里面,或者是在鞋子里面撒上臭脚粉,这些都是可以起到抑汗作用的,这样就不会有脚气脚臭了。
脚气怎么根治
有脚气的人真是烦恼又尴尬,中医认为脚气主要为湿气,治疗上主要采用清热利湿的药物泡脚。
中医治脚气泡脚方法,相当于足疗,不仅可以杀真菌,还可以杀细菌等,起到治疗和保健的作用。
症状轻的患者可以自己到药店购买中药煲水治疗。如黄芩、苦参、黄柏各30g,放多一点水,煮30分钟,等水降到温热后再泡脚。
如果脚面有糜烂或渗液则可以再加上白矾、芒硝各30g一起煮。脚泡十五分钟左右后把脚擦干,尤其是脚趾缝。
民间也有不少中药治脚气偏方可供选择。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
适用于糜烂型脚气。
(2)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
对水疱型脚气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一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
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脚气有良效。
但患者要注意,选择脚气偏方泡脚,如果药物刺激性强,或者含有酒精的,不要用来泡已经有明显糜烂的脚。
也不要用来擦脸上和阴部这些皮肤薄的地方,否则容易损伤皮肤,导致溃烂。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中药治脚气效果非常好,但要自己煮,比较麻烦。
香港脚多由伤湿,湿郁成热,湿热相搏,而后作也,名为壅疾。
治当宣通,如羌活导滞汤、当归拈痛汤之类。
而证之虚、实、寒、热、表、里、轻、重,又当分别。黄柏、苍术乃湿热必用之药。
防己能治腰下湿热肿盛。木瓜能治香港脚湿痹,入肝舒筋。
苦参除湿兼去风热。黄芩凉血兼去湿热。
白术、赤茯、猪苓、泽泻、肉桂、茵陈、木通俱渗利湿热。
湿兼风者,则用防风、羌、独、白芷、细辛。
湿兼寒者,则用乌、附、肉桂。
考之是疾,多是气不流行,有所滞而作,须用木香、槟榔、枳壳、香附、乌药顺行气道。
气虚兼用参、白术以益其气。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血虚兼用归、芍、川芎、熟地以养其血。
血凝用桃仁、红花。
消肿用腹皮、桑皮、乳香、没药。
壮筋骨用牛膝、杜仲、萆、虎胫。
是知香港脚之治,惟散风清热,调血行气,利关节,消肿满为要也。
足少阴香港脚入腹疼痛,上气喘促欲死,惟八味丸最佳。
阳衰肾虚有寒之人,多患此证,乃肾乘心、水克火也。
新鲜韭菜一大把砸碎,放洗脚盆中,开水倒半盆,盆上放一小木板,脚放踩在木板上,外用衣服围住盆和小腿熏蒸直到水能泡脚,再泡脚二十分钟即可,穿干净鞋袜。
严重脚气五天后请在洗一次免复发。
用喝过的中药药渣并加入点花椒煮煮水,煮好后放入木盆里泡脚,木盆泡脚每天至少15分钟。
坚持一周即可见效。
用晒干的土茯苓,冬瓜皮,桑白皮各30克煮水泡脚,坚持一周即可见效,这是最有效的治疗脚气的方法。
最简单的方法,用干净的茶叶泡脚。
无论什么茶都可以,因为茶叶本身有药效的作用。坚持几天就好。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8/2018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