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量蛋白尿,微量蛋白尿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微量蛋白尿就是糖尿病肾病等早期肾脏受损的表现,那么大家知道微量蛋白尿的治疗是什么吗?微量蛋白尿的饮食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微量蛋白尿吧。
【 tulaoshi.com - 微量蛋白尿 】
微量蛋白尿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微量蛋白尿就是糖尿病肾病等早期肾脏受损的表现,那么大家知道微量蛋白尿的治疗是什么吗?微量蛋白尿的饮食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图老师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微量蛋白尿吧。
不管是什么病,只要是肾脏受损都会引起微量蛋白尿,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为什么吧。
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西医应用的很广泛是激素进行抗炎,减轻肾脏固有细胞的渐进性损伤。激素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短时期内,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已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没有修复。所以,通常会在遇到感冒、感染的影响时,导致病情反复并进行性加重。
尿微量白蛋白,是疾病的标志。对于普通人,或许对它认识不够,从而麻痹大意,只要您听从医生的安排,相信不会出现大问题。
临床意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前期就是肾脏受损的敏感指数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
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此时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就会进入尿毒症期。
意义
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所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
微量蛋白尿也和整个血管有很大的联系,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
症状分类
1、间歇性蛋白尿
关于一些可以反复发生感染的肾盂肾炎与膀胱炎,会出现有尿蛋白,如果一旦发现感染,就应该操控,蛋白尿就会消逝,而心衰、高血压等病症会随着病情的好坏而表现间歇性的蛋白尿。
2、持续性蛋白尿
经常是在肾小管或是肾丝球发生不可逆摧毁的时候,会出现有连续性的蛋白尿。肾小球疾病是最多见的持续性蛋白尿的因素,大概可以分为两类,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3、临时性蛋白尿
当患者出现激烈运动、发热、脱水、怀孕、高血压、高热、急性疾病等情况下,即可能出现短暂性的蛋白尿。
如何用药
1、蛋白尿1+治疗如何用药
当蛋白尿只有一个加,患者病情还不是很重的时候,可以使用口服中药治疗蛋白尿,因为中药的治疗效果很慢,病情在严重一点,使用中药根本不能及时的控制住病情,所以只能在蛋白尿初期使用。
2、蛋白尿2+治疗如何用药
到达蛋白尿2+的时候,患者的病情又加重了,肾脏损害也日益严重。此时使用中药治疗已经起不到及时控制的作用了,所以只能开始使用西药。
3、蛋白尿3+治疗如何用药
蛋白尿3+说明患者的肾脏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损害,肾功能已经下降,使用上述方法治疗症状没有改善的话,一般医院就会为患者使用激素来控制蛋白尿。但是我们都知道激素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不仅不能彻底的治愈病情,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副作用,甚至使病情加重。
蛋白尿的饮食
1、限盐或禁盐。蛋白尿的出现往往说明了水肿的存在,对于蛋白尿、水肿的肾炎患者而言,在饮食中注意食盐的摄入量。如果水肿为高度水肿的话应禁盐饮食。
2、蛋白质摄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不宜食用豆制品。
3、出现高钾搞的患者们,在饮食中因注意少吃含有高钾的食物。宜吃白菜、豆腐、大葱等。
4、忌吃辛辣食品。
5、补充钙质。多食用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海带、芝麻酱以及新鲜的蔬菜。
6、微量元素的补充。蔬菜、水果以及谷类食品。
图老师小结: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什么是微量蛋白尿的全部内容,相信大家在看完全文之后,已经了解了微量蛋白尿是什么并且在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了吧,图老师小编介绍的这些食物大家可要注意了,可千万不能吃哦。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8/2021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