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养生又健康,薏米是薏仁,薏米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从中医角度来说,薏仁米全身都是宝,经常食用有益于解除风湿、手足麻木等症,并有利于皮肤健美。薏米大多种于山地,古代人把薏米看做自然之珍品,用来祭祀,现代人把薏米视为营养丰富的盛夏消暑佳品,既可食用,又可药用。今天小编就为各位详解薏米的功效。
【 tulaoshi.com - 薏米的功效与作用 】
薏米是薏仁,薏米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从中医角度来说,薏仁米全身都是宝,经常食用有益于解除风湿、手足麻木等症,并有利于皮肤健美。薏米大多种于山地,古代人把薏米看做自然之珍品,用来祭祀,现代人把薏米视为营养丰富的盛夏消暑佳品,既可食用,又可药用。今天图老师小编就为各位详解薏米的功效。
营养成分
薏米的主要成分是固醇、多种氨基酸、薏苡仁油、薏苡仁脂、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等。
药性功效
薏米具有利水渗湿、抗癌、解热、镇静、镇痛、抑制骨骼收缩、健脾止泻、除痹、排脓等功效,还可美容健肤,治扁平疣等病症。经常食用有益于解除风湿、手足麻木等症,并有利于皮肤健美。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宜食
薏米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泄泻、湿痹、水肿、肠痈、肺痈、淋浊、慢性肠炎、阑尾炎、风湿性关节痛、尿路感染、白带过多等病症患者宜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忌食
便秘、尿多者及怀孕早期的妇女不宜食用。
薏米全身是宝,各部位都可入药。苡仁油,能兴奋呼吸、使肺血管显著扩张,减少肌肉及末梢神经的挛缩及麻痹;苡仁酯,具有滋补作用,而且还是一种抗癌剂,可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用于治疗胃癌及子宫颈癌;薏苡素,具有解热、镇痛作用;薏苡根,具有滋补、抗癌、降压、解热、利尿、驱虫之功能,适用于高血压、尿路结石、尿路感染、蛔虫病等症;薏苡叶,可煎茶饮,其味清香,饮之可以利尿。
薏仁米的功效和作用
1.美白肌肤
薏仁因富含蛋白质,常食可保持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雀斑、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若长期饮用,还可以达到滋润肌肤的功效!
食用方法:将鲜奶煮沸,加入薏仁粉适量,搅拌均匀后食用或者每次3-5克熟薏米粉,用温开水冲服早晚两次。
百合薏米粥:将薏米50克、百合15克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至薏米热烂,加入蜂蜜调匀,出锅即成。
特点:甜香,热糯,略有清香味。
功效:此粥常吃,健脾益胃,泽肤祛斑,可用于治疗妇女面部雀斑、痤疮、湿疹等症,对青春少女美容有益。
2.促进新陈代谢
薏仁可以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等作用,并可帮助排便,所以可以帮助减轻体重。
食用方法:钱草苡米粥,将金钱草30克,放人沙锅加水煎煮半小时滤渣留汁,放入意米100克煮成粥,加适量糖即成。
功效:利尿,排石,通淋。
作用:主治肾结石,尿路结石。
3.防止脱发
具有营养头发,防止脱发,并使头发光滑柔软。
食用方法:将熟薏米粉5克泡500毫升温开水,做茶水饮料饮用。
4.抑制骨骼肌的收缩
薏仁可抑制骨骼肌收缩,能减少肌肉之挛缩,缩短其疲劳曲线;能抑制横纹肌之收缩。
5.抗肿瘤
尤以脾虚湿盛的消化道肿瘤及痰热挟湿的肺癌更为适宜。
6.预防和抵抗癌症
现代科学证实,薏仁内含的薏苡脂有阻止癌细胞生长及伤害作用。
食用方法:薏苡菱角半枝莲汤:薏苡仁、菱角、半枝莲各30g。加水煎汤,分2次服。
本方对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以半枝莲一药作用较明显。可用于胃癌、宫颈癌等。
7.增强免疫力
增强免疫力和抗炎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薏苡仁油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
8.镇静、镇痛及解热
具有镇静、镇痛及解热作用。对风湿痹痛患者有良效。
9.对心血管的作用
抑制呼吸中枢,使末稍血管特别是肺血管扩张。
10.延缓衰老
具有降血钙、延缓衰老作用。
11.有减肥、治面疱的作用
每天食用60克薏仁可有效降低血桨胆固醇,防止心脏血管方面疾病,可增强免疫系统,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薏仁油对心脏、肠管、子宫、骨骼肌及运动神经末梢等低浓度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成麻痹作用。
12.降血糖
可起到扩张血管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尤其是对高血压、高血糖有特殊功效。
13.促进肠胃吸收
薏仁算是榖物的一种,以水煮软或炒熟,比较有利于肠胃的吸收,身体常觉疲倦没力气的人,可以多吃。薏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分解酵素,能使皮肤角质软化,对皮肤赘疣、粗糙不光滑者,长期服用也有疗效。
薏仁米属禾本植物.又名薏仁.六谷米等.薏米是我国古老的食药皆佳的粮种之一.民间对薏米早有认识.作饭食为佳馔.并视其为名贵中药.在药膳中应用很广泛.被列为宫廷膳食之一。
图老师小结:看了图老师小编列举的这些,各位看客们是不是非常惊诧,没想到小小薏仁米竟然拥有如此强大的功效,无论是男女老幼都可以食用。为了您和您的家人的身体健康,不妨早晚喝一碗薏米粥吧。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8/202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