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的饮食注意事项,患有支气管炎的人群经常会被支气管炎的症状所折磨,往往会出现支气管炎咳嗽的现象,所以患者要积极地进行相关的治疗。那么日常生活支气管炎怎么治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 tulaoshi.com - 支气管炎的症状 】
患有支气管炎的人群经常会被支气管炎的症状所折磨,往往会出现支气管炎咳嗽的现象,所以患者要积极地进行相关的治疗。那么日常生活支气管炎怎么治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支气管炎怎么治
1.患者有全身症状时,应注意休息和保暖
患有支气管炎的人群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保暖工作,而且还要多注意休息,有利于病情。
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和改善机体的功能。
患者常常需要补充液体和应用退热药物。可适当应用镇咳药物。痰量较多或较黏时,可应用祛痰剂。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2.急性支气管炎的患者
患有急性支气管炎的人群对抗菌药物并无明显的治疗效果,患者应该避免免滥用抗菌药物。
但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脓性痰和重症咳嗽,则为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对急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可应用针对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的抗菌药物,如红霉素,也可选用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
流行性感冒流行期间,如有急性支气管炎的表现应该应用抗流感的治疗措施。
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治疗
(1)控制感染
一定要控制好感染,如果不控制好感染,任其蔓延那么后果不堪设想,要选择真确的药物。
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如果患者有脓性痰,为应用抗菌药物的指证。
轻症可口服,较重患者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常用的有青霉素G、红霉素、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等。
(2)祛痰、镇咳
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药及镇咳药物,以改善症状。常用药物有氯化铵合剂、溴已新、氨溴索、羧甲半胱氨酸和强力稀化粘素等。
中成药止咳也有一定效果。对老年体弱无力咳痰者或痰量较多者,应协助排痰,畅通呼吸道。应避免应用镇咳剂,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产生并发症。
(3)解痉、平喘药物
常选用氨茶碱、特布他林等口服,或用沙丁胺醇等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若持续存在气流受限,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
如果明确慢阻肺的诊断,必要时使用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或糖皮质激素加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
(4)雾化疗法
雾化吸入可稀释气管内的分泌物,有利排痰。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雾化吸入有一定帮助。
4.慢性支气管炎稳定期治疗
重视感冒的防治:感冒可使缓解期的患者旧病复发。
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至少1年),定期进行感冒的预防治疗是很重要的,可用流感疫苗,或服用预防感冒的中草药。
支气管炎的饮食注意事项
1、不吃刺激性食物
辣椒、胡椒、蒜、葱、韭菜等辛辣之物,均能刺激呼吸道使症状加重,菜肴调味也不宜过咸、过甜,冷热要适度。
2、忌食海腥油腻
因鱼生火、肉生痰”,故慢性气管炎,由急性支气管炎转变而成。
本病多发生在中年人年龄组,病程缓慢,多数隐潜起病,初起在寒冷季节发病。应少吃黄鱼、带鱼、虾、蟹、肥肉等,以免助火生痰。
3、食物宜清淡
新鲜蔬菜如白菜、菠菜、油菜、萝卜、胡萝卜、西红柿、黄瓜、冬瓜等,不仅能补充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给,而且具有清痰、去火、通便等功能。
黄豆及豆制品含人体需要的优质蛋白,可补充慢性气管炎对机体造成的营养损耗。
4、不要急于进补
人参、鹿茸等补晶在急性发作期或痰多、舌苔腻时都不宜用,否则胸闷气急更甚。
5、多喝蔬果汁
果菜汁对慢性气管炎有较好疗效,它不仅能止咳化痰,而且还能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对疾病的康复非常有益。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你可以将生萝卜、鲜藕、梨子切碎绞汁,加蜂蜜调匀服用。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热咳、燥咳疗效显著。
支气管炎患者的食疗
1、苏子粥
苏子30克(捣成泥)、陈皮10克(切碎)、粳米50克,红糖适量,加水煮成粥。早晚温服。适用于急性加重期及慢性迁延期咳嗽气喘、痰多纳呆、便秘的病人。
2、雪梨麻黄汤
雪梨2个,猪瘦肉200g,杏仁15g,麻黄6g,红枣3枚。将雪梨洗净切块,去核,锅内加清水适量,将所有原料一起放入,煮成浓汤即可。清热泻火、宣肺化痰。
3、海蛰芦根汤
海蛰100克、鲜芦根60克,洗净共煎吃汤。适用于急性加重期及慢性迁延期咳嗽痰黄、胸闷气急、口干便秘患者。
4、百合麦冬粥
鲜百合30克,麦门冬9克,粳米50克。加水煮成粥,食时加适量冰糖。适用于稳定期肺肾阴虚者。
图老师小结:通过阅读上面的文章我相信大家对于支气管炎怎么治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患上了支气管炎是飞铲痛苦的事情,所以一定要进行积极地治疗,不要有太多的心里负担。在这里图老师小编希望大家都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9/2030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