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自古就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佳话,很多的女性都喜欢吃各种水果来达到美容养颜的目的,你们知道荔枝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是什么吗?荔枝肉的做法又有哪些呢,怎么样用荔枝做出美食呢,荔枝的食用事项是什么呢?
【 tulaoshi.com - 荔枝 】
自古就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佳话,很多的女性都喜欢吃各种水果来达到美容养颜的目的,你们知道荔枝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是什么吗?荔枝肉的做法又有哪些呢,怎么样用荔枝做出美食呢,荔枝的食用事项是什么呢?
目录
1、荔枝的基本介绍 2、荔枝的食用禁忌
3、荔枝的适宜人群 4、怎么吃荔枝不上火
5、如何挑选荔枝 6、荔枝核的功效与作用
7、孕妇如何食用荔枝 8、荔枝怎么样保存
荔枝的基本介绍
荔枝(学名:Litchi chinensis Sonn.)原产于中国南部,是亚热带果树,常绿乔木,高约10米。果皮有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
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因杨贵妃喜食而闻名,使得杜牧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名句。
荔枝性热,多食易上火,并可引起荔枝病。木材坚实,深红褐色,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
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木材坚实,深红褐色,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广东将野生或半野生(均种子繁殖)的荔枝木材列为特级材,栽培荔枝木材列为一级材,主要作造船、梁、柱、上等家具用。
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载:荔枝有补脾益肝、生津止呃、消肿痛、镇咳养心等功效。但李时珍说:荔枝气味纯阳,其性微热。鲜者食多,即龈肿口痛也。
根部:微苦、涩,温。消肿止痛。用于胃脘胀痛。
叶片
果肉:假种皮,甘、酸,温。益气补血。用于病后体弱,脾虚久泻,血崩。
果核:甘、微苦、涩,温。理气,散结,止痛。用于疝气痛,鞘膜积液,睾丸肿痛,胃痛,痛经。
功能主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果肉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
①《生草药性备要》:浸水数日,贴烂脚。
②《泉州本草》:治耳后溃疡,晒干,烧存性,研末调茶油,抹患处。
附方
治虚喘:荔枝树皮100克,水煎代茶饮。
食用价值
荔枝所含丰富的糖份具有补充能量,神疲等症状;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荔枝拥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防止雀斑的发生,令皮肤更加光滑。
食物搭档
1、荔枝+红枣
荔枝含有丰富维生素,可促进毛细血管的微循环;红枣有养血补血的作用。同食,可起到更好的补血及美容养颜功效。
2、荔枝+绿豆汤(绿茶、凉茶、淡盐水)
荔枝食多上火,而绿豆汤(绿茶、凉茶、淡盐水)是败火之物。同食,能减少上火的影响。
3、荔枝+水产(禽类)
荔枝入菜,一般与水产或禽类等白肉搭配:一是因为色泽的考虑;二是因为这些白肉在口味上也容易和荔枝相互烘托。其中最适合的就是海鲜,因为海鲜的寒性恰好可以中和荔枝的热性。
荔枝的食用禁忌
1、荔枝-黄瓜、南瓜、胡萝卜、动物肝脏
黄瓜、南瓜、胡萝卜中所含的维生素C分解酶,会破坏荔枝中的维生素C,动物肝脏中的铜、铁离子也能破坏荔枝中的维生素C。荔枝与这些食物同食,会使原有的营养价值降低,所以不宜同食。
2、荔枝-李子
二者均性温,多食容易上火,同食,更易上火。
注意事项
在吃荔枝前后适当喝点盐水、凉茶或绿豆汤,或者把新鲜荔枝去皮浸入淡盐水中,放入冰柜里冰后食用。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虚火,还具有醒脾消滞的功效。
另外,用荔枝壳煎水喝,能解荔枝热。成年人每天吃荔枝一般不要超过300克,儿童一次不要超过5枚。
宜食人群
荔枝适宜体质虚弱、病后津液不足、贫血者食用;适宜脾虚腹泻或老年人五更泻、胃寒疼痛者食用;也适宜口臭者食用。
忌食人群
荔枝性热,出血病患者、妇女妊娠以及小儿均应忌食。凡属阴虚火旺体质者忌食;糖尿病患者忌食。荔枝不可多食,多食发热;老年人多食荔枝可加重便秘。长青春痘、生疮、伤风感冒或有急性炎症时,也不适宜吃荔枝,否则会加重病症。
荔枝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
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 理气、散结、止痛 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
禁忌人群
糖尿病人、牙齿有病、阴虚火旺、有上火症状忌食。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原产于中国南部,是亚热带果树,常绿乔木,高约10米。由于荔枝色泽鲜紫,壳薄而平,香气清远,瓤厚而莹,古人对它很是推崇,有人间仙果料、佛果之美称。
作为岭南四大佳果之一,关于荔枝的味道,也早已被人们描述得出神入化,杜牧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苏东坡也有诗咏叹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美味,无论美人还是诗人都无法抵御。历代文豪几乎都留下了赞誉荔枝的佳句名篇, ,对荔枝的美味都大加赞赏。
荔枝的功效
荔枝味甘、酸,性温。具有补脾益肝、健脑益智、生滓止呕之功效。在我国,荔枝一直作为一种健脑益智的重要滋补果品而在民间广泛食用。古人对它很是推崇,有人间仙果料、佛果之美称。分析表明,荔枝含有丰富的葡萄糖,一般含量多达60%。此外,还含有果糖、蔗糖、蛋白质。蛋白质中含有多量的精氨酸和色氨酸,尤其是色氨酸是神经介质5一羟色胺的基质,可直接影响大脑功能。
果肉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荔枝适用于年老体弱多病之人;更适用于产后血虚的妇女。
核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
荔枝健脑,食用新鲜品和食用干品其疗效基本相同。并且对心悸、健忘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果肉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
中药荔枝的临床中医验方
治肝癌血虚疼痛者。鲜荔枝肉200克,净鸡肉300克,水发香菇25克,鸡蛋清1个;葱段、姜片、胡椒粉、芝麻油、米酒、淀粉、熟猪油等适量。将鸡肉切成鸡球,盛碗中,先用鸡蛋清后用湿淀粉拌匀。将淀粉、麻油、胡椒粉调成芡汁。锅中放油烧至五成熟,放入鸡球过油,至刚熟时倒出。再向锅内放入葱、姜、菇、荔枝肉、鸡球、米酒、芡汁、麻油炒匀即可。佐膳服用。
治虚弱贫血。荔枝干果7枚,大枣7枚,每日1剂,水煎服。
治肾虚五更泄泻。
荔枝干果10枚(去壳去核),大米(或糯米)100克,同煮粥,加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每日1次。
治神经衰弱、风湿性心脏病、心悸不眠鲜荔枝肉200克,猪心1个(约300克),党参30克,红枣5枚。猪心切去肥油,洗净与荔枝肉、党参、红枣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调味佐膳。
治小儿遗尿每日吃荔枝干肉10只,常吃可见效。
治脾肾两虚、大便溏稀干荔枝肉50克,淮山、莲子各10克 (捣碎),水煮至软烂时。加入大米100克,同煮粥,加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每日1次。
荔枝的作用
补脑、补充能量
荔枝果肉中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总糖量在70%以上,列居多种水果的首位,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研究证明,荔枝对大脑组织有补养作用,能明显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
增强免疫功能
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所以,荔枝自古以来就被看成是珍贵的补品。
降低血糖
虽然,荔枝含有很多的糖分,但是它含有一种氨基酸,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十分适宜。
消肿解毒,止血止痛
荔枝除广为人知的滋补作用外,还可用于外科疾病,如肿瘤、瘰疬、疔疮恶肿、外伤出血等病。
止呃逆,止腹泻
荔枝甘温健脾,并能降逆,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泄者的食疗佳品。
益精补肾
荔枝含游离氨基酸、果糖、葡萄糖、果胶、苹果酸、柠檬酸、等成分。它既是健身益颜的保健水果,又可用于治疗病后津液不足及肾亏梦遗、脾虚泄泻、健忘失眠诸症。可改善人的性功能,用于治疗遗精、阳痿、早泄、阴冷诸症,并可改善机体的贫血状况,以及肾阳虚而致腰膝酸痛、失眠健忘等症。
预防祛斑
常食荔枝可以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防止雀斑的发生,也可让皮肤变得更加光滑。
滋补作用
荔枝酿酒,对维持和调节人体的机能起到一定的滋补作用。除此之外,它还能起到一定的抗衰老、美容、减脂、消渴利尿等作用。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荔枝酿酒具有多种营养成分,适度饮用能直接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作用。
排毒养颜
荔枝味甘,性温,有添精生髓、生津和胃、补益气血、丰肌泽肤等功效,可改善肝功能、加速毒素排除、促进细胞生成、使皮肤细嫩等作用,是排毒养颜的理想水果。
荔枝的营养价值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荔枝的营养成分
果实心脏形或球形,果皮具多数鳞斑状突起,呈鲜红、紫红、青绿或青白色,假果皮新鲜时呈半透明凝脂状,多汁,味甘甜。 荔枝含有丰富的糖分、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脂肪、柠檬酸、果胶以及磷、铁等,是有益人体健康的水果。 荔枝果肉中含糖量高达20%;每一百毫升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达70毫克,此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柠檬酸、果酸、磷、钙、铁等成分。
糖分荔枝所含丰富的糖分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研究证明,荔枝对大脑组织有补养作用,能明显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
维生素C和蛋白质果肉含丰富维生素C、蛋白质,有益于女性皮肤光滑、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30/2042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