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老师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跟鞋的发展史希望大家喜欢,觉得好的亲们记得收藏起来哦!您的支持就是小编更新的动力~
【 tulaoshi.com - 高跟鞋 】
玛丽莲•梦露曾说:虽然我不知道是谁发明了高跟鞋,但所有女人都应该感谢他。如果这样的话,梦露就要感谢很多人了。丽贝卡•肖克罗斯的《鞋之旅》以插画形式描绘了各式各样的鞋子,他以这种方式向我们说明高跟鞋是怎样逐步成为女性代名词的。让我们简单浏览一下感谢名单。
虽然我不知道是谁最先发明了高跟鞋,但所有女人都应该感谢他。玛丽莲•梦露如是说。
如果这样的话,玛丽莲•梦露就要感谢很多人了。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要弄清楚高跟鞋是由谁发明的,而是了解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的,那么从威尼斯妓女到英国女王再到法国设计师,这些人我们都要一一感谢了。
在丽贝卡•肖克罗斯(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所著《鞋之旅》一书中,他以插画的形式描绘了人们穿在脚上的各式各样的鞋子,从最古老而闻名的鞋子(追溯到公元前3500在亚美尼亚一处洞穴中发现的平底鞋)到如今样式多变的鞋子。
肖克罗斯就是以这种方式向我们说明高跟鞋是怎样逐步成为女性的代名词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gaogenxie/)《鞋之旅》丽贝卡•肖克罗斯
现在让我们简单浏览一下玛丽莲•梦露感谢名单:
1、软木厚底鞋(约15世纪)
软木厚底鞋
女人的厚底鞋,又名高底鞋被认为源自于威尼斯妓女。这种鞋高达18英寸,足以使她们的个头高过同行竞争者,并拥有一种可以吸引潜在客户的性感步态。
最终这种鞋在上层社会颇受欢迎,这种情况无论是在意大利还是在奥斯曼帝国都有体现。脚穿厚底鞋表明你富有到不需要去工作,也不需要将其用于匆匆行走中。
2、最早的高跟鞋(约16世纪90年代)
早期的鞋子,其使用的带子被叫做鞋带
高跟鞋的起源备受争议,一些人认为高跟鞋是由高底鞋进化而来,另一些人则认为高跟鞋源自于近东地区,是由用于紧扣马镫的男性马术鞋(马靴)发展而来。
不管怎样,据记载伊丽莎白一世是欧洲高跟鞋最早穿戴者。在《伊丽莎白女王被打开的衣橱》中,有一幅画描绘的便是女王穿着高跟鞋的样子。服装历史学家珍妮特•阿诺德刻画了从1595年以来伊丽莎白女王穿着的一系列服装,其中就有一双高跟拱形皮鞋。
早期的鞋子,就如上图所示,经常使用被叫做鞋带的带子,这种带子或许是带花边的,或许是缎带蝴蝶结样式的,这就是鞋带的早期样式。
3、差异万岁!(约17世纪60年代)
系带鞋
在大约17世纪60年代以前,男人和女人的鞋子款式大致相同。从此以后,男人的鞋子倾向于更加实用的款式,而女人的鞋子变得更加华丽,鞋子面常常是用丝绸、织锦、编织布料和丝绒做成的。
这些蓝色的天鹅绒系带鞋子用白色的山羊皮作内衬,面上绣有垫花纹图案。
4、红高跟(17世纪70年代)
天鹅绒拖鞋
第一个服装设计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开始引领时尚潮流,鞋子开始有红鞋跟和鞋底。
从20岁出头到至少63岁高龄,路易十四将他的高跟鞋鞋跟包裹上红色的摩洛哥山羊皮革或者是将鞋跟漆上红色。这样,他的这些高跟鞋不像女人的绿色天鹅绒皮鞋一样有太多的仿冒品。
5、蓬帕杜高跟(约18世纪50年代)
蓬帕杜高跟
法式高跟又称作蓬帕杜高跟以蓬帕杜夫人的名字命名,她是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妇。众所周知这种又窄又弯曲的高跟很难用于行走,尽管如此它完全适合充当一种梦幻般的闺房鞋。
这种鞋子款式从巴黎蔓延到整个欧洲。一首18世纪的讽刺诗写下了,穿上法式高跟去参加舞会,这真是走路不稳的时尚呀。
6、趋向平底(约19世纪40年代)
方头便鞋
也许是受到美国、法国革命的影响或是因为皇室的摒弃,女人的鞋跟从19世纪初期开始变得越来越低直到完全消失。
此时鞋子的流行款式是带有系带的方头便鞋,它是芭蕾舞鞋的先驱。据说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皇后拥有三百多双这样的鞋子。
7、重归高跟(约19世纪50年代)
黄铜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gaogenxie/)随着便鞋狂热的逐渐消退,高跟潮流开始回升,从1851年到1860年鞋跟高度从0.5英寸逐渐增高到10.5英寸。在十九世纪后期,黄铜鞋跟开始出现,以支撑更高的高跟鞋。
也是在这个时期,经典的女式船形高跟鞋(美国人称它为泵式鞋)出现了。这种通用型款式就像1900年出现的绒面皮革船形鞋一样,被广泛穿着与出售。
8、细高跟(1953年)
细高跟
世界著名时装品牌创始人克里斯汀•迪奥在二战后带回了法国鞋的风格款式,提升了船鞋的鞋跟高度以使它们更加华丽。
著名鞋子设计师罗杰•维威耶曾经为迪奥工作,因设计出细高跟而得到了大众好评,他用改良的塑料造出一个细高跟,这种细高跟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罗杰•维威耶叫它尖跟。
这种鞋子体现了现代性感美,就像玛丽莲•梦露所说哪怕是将她的一双细高跟鞋削去四分之一英寸的高跟,她走路就会一摇一摆的扭动。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401/2100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