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个超简单的告诉你亚当斯区域曝光秘籍摄影教程,图老师小编精心挑选推荐,大家行行好,多给几个赞吧,小编吐血跪求~
【 tulaoshi.com - 摄影 】
除了分别曝光,可能确实没有什么能让你在前期做到既让左侧的透过云彩的阳光清晰,又能让右侧的建筑物清晰的方式。
景山万春亭 iso200 白平衡自动
亚当斯认为,黑白负片所能呈现的最大明、暗对比是从第2 – 8区 (数码的宽容度公认的比负片要低些但高于反转片)。而自然中光线强弱的变化,从最亮的阳光下的积雪,到最暗的阴影甚至会超过0 – 10区。有的情况下,画面中的景物又没有这么大的反差。比如只有从第4 – 6区,那就要通过曝光和暗房后期增加反差。总之,最终的效果是要充分利用底片(相纸)的宽容度,使一张照片中,黑的地方黑(第2-3区)白的地方白(第7 – 8区),这才是好照片!(注意以上叙述并非亚当斯原话,是老败对亚当斯精神实质的理解,信不信由你)。看看他拍出来的照片,漂亮照片都是这样的。
操作上,亚当斯的方法必须使用测光表,并且是点测光表(没有就DIY,象亚当斯那样),并且首先要了解一点测光表的工作原理。上面说过,这1 – 10区的灰阶是摄影工业标准。测光表工作的逻辑过程是这样的:你给它‘看’一个目标,它检测目标的亮度后告诉你使此目标‘正确’曝光的光圈/快门组合(亚当斯那年头的测光表没这么先进,只能告诉他目标亮度是多少烛光每平方英尺,剩下的自己算。所以确切地知道亚当斯的操作细节没有意义。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其精神实质对我们现在的帮助)。需注意‘正确’二字加了引号,什么意思呢?正确,就是把你的目标曝光成中灰,18%灰,第5区,随你怎么叫。而且不管你给它看的目标是白的(8、9区),还是黑的(2、3区),按测光表曝出来的效果就是第5区。听起来有点荒唐?没事可以慢慢想想,很难有更好的办法。
知道了测光表的逻辑过程。对亚当斯的语言就很好理解了。他常说在拍某某照片时把某某景物(比如一块石头,一片树林,一片云)放在第几区。怎么个‘放’法?用点测对目标(一块石头)测光,然后用测光表告诉你的光圈/快门组合曝光,你就是把这块石头‘放’在了第5区。也就是说,在你的照片里这块石头将是中灰。什么?!灰色的石头?!不行!这块石头在俺的画面里很重要,它处在树下阴影部分,色泽幽暗,与旁边天光直射下的花丛成鲜明的对比。它明明都快是黑的了,怎么弄成中灰了!这哪成?!?#¥% OK! 你的意思是这块石头不应该被放在第5区,而应该被放在第3区?那好办,按刚测出来的光圈/快门组合减两档曝光就是了。再测测边上的花丛,亮度比石头高出了4档光圈之多,把石头放在3区,花丛就被放在了7区,无论是底片还是数码的宽容度都该足够,挺好,按快门吧,你都应该已经能想象出能够得到一张什么样的照片了。(prevision 是亚当斯在推广他的理论时所宣称的重要优点之一。但这一点在当今数码时代已基本没有意义)
OK! 不知不觉,咱们已经按照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虚拟操作一次了。体会到它的优点了吗?如果用点测光,测石头并曝光,石头出来是中灰(5区),花丛就是9区!完蛋,曝过了!超过底片/数码的宽容度,只得到惨白的花丛。用点测,测花丛并曝光,拍出来花丛是中灰(5区),石头可就成了1区了!完蛋!还是超过底片/数码的宽容度,欠曝,只得到漆黑的,没有质感的石头。那我用视场平均测光(这是亚当斯年代就有的)。那就得看运气了,你的暗石头占多大画面面积?花丛又占多少?其它背景很可能面积更大且可能很黑(地面阴影),也可能很亮(天空或水面), 它们会主导视场平均测光的结果(因为面积更大),所得出的曝光结果是你完全无法预料的。那我用中央重点平均测光,评价测光,使用曝光锁定按钮.. 这些都可以,但都不能保证给你一个暗而有细节的石头和明亮而有细节的花丛。只有亚当斯区域曝光法 – Adams’s Zone System 可以帮助你信心满满地做到这一点。
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可以保证你得到反差漂亮的照片,可好多人看了都嫌麻烦。当然了,嫌麻烦的可不只一个两个,懒人有一个优点就是聪明,于是就总结出了亚当斯理论的简化版,就4个字:白加黑减。啥意思呢?道理很简单。
首先明确前提条件:点测光。凡是谈亚当斯的道理都是在谈点测光,白加黑减是亚当斯简化版当然也不例外。 千万别把视场平均测光混进来,那肯定绕糊涂!
然后定义‘黑’和‘白’。‘黑’,就是画面中最暗的部分。‘白’就是画面中最亮的部分。
请看这张照片。先用视场平均测光来介绍一下这个画面。这是冬季上午9点不到室内阳光直射下的一个音箱。画面中的‘黑’与‘白’分别用绿圈和红圈标示。看看曝光组合。一切都规规矩矩,有什么错嘛?没有。可画面就是那么平淡。看看那中间调,就一个字:肉!结论: 视场平均测光不是好办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sheying/)再看这张。点测光。测光点在‘黑’处。根据测光表的工作原理。‘黑’处被拍成了中灰(5区)。那‘白’的地方呢?40D的高光溢出报警告诉俺,‘白’的地方已经高光溢出了,成了死白,任何后期都无法挽救。中间调呢?肉得一蹋糊涂!
点测光的测光点在‘白’处如何?同样根据测光表的工作原理。‘白’处被拍成了中灰(5区)。那‘黑’的地方可就过暗了。连中间调都嫌暗。此时,可以在后期把画面拉亮,但必然付出噪点增加,画质恶化的代价。
注意!重点来了!施行‘白加’的原则:按白处点测光,同时 +2ev。这样,‘白’处就被拍成了5+2=7区。我们知道,7区是比较亮而又细节的区。那黑处呢?从上面两张照片的曝光组合,我们可以算出画面中的‘黑’处与‘白’处差了大约3档半的曝光量(3.5个区),那么,这张照片中的‘黑’处就该是7 – 3.5 = 3.5区,是比较暗且有细节的。再看中间调。肉的样子改善了不少。
用‘黑减’的原则如何?按黑处点测光,同时 -2ev。此时,黑处被拍成了5 – 2 = 3区。那么白处就是 3 + 3.5 = 6.5区。画面比‘白加’的画面暗半档曝光(半个区),总体上差别不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sheying/)Ok!‘白加黑减’就是这么简单:点测光,按画面中亮处测光时应增加曝光量(+ev),按暗处测光时应减少曝光量(-ev)。 再鼓吹一下亚当斯理论的精神实质。我们知道数码的宽容度应该有2 – 8区,即8档曝光的样子。可看看上面的照片,即使应用了‘白加黑减’的方法,得到不错的曝光,照片中的反差只不过是大约从3.5 – 7 区的三档半而已。所以,我们在后期中完全有余地进一步增加对比度,使画面更加漂亮,更加锐。比如这张,是从上面‘黑减’那张用‘色阶’调整反差而来。
注:更多请关注摄影教程栏目,图老师摄影群:182959594欢迎你的加入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401/2104516.html
看过《告诉你亚当斯区域曝光秘籍》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