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新技能是需要付出行动的,即使看得再多也还是要动手试一试。今天图老师小编跟大家分享的是秋末如何抵御寒冷,一起来学习了解下吧!
【 tulaoshi.com - 生活常识 】
随着寒露节气的到来,秋天也开始进入尾声,空气中的阵阵寒意仿佛带来了冬季的信息。此时人们的养生保健活动也应顺应气候的变化而做出调整。
秋季以肺为主脏。肺主皮毛,若肺之津液为求燥之邪所伤,则可致皮肤、毛发干燥、枯黄;肺主气,司呼吸,燥邪犯肺,清肃失常,则可致咳喘气逆。而母病传子,肺病及肾,肺阴虚燥热日久必致肾阴耗伤;到了冬季,寒凉邪气由脚下而生,循足少阴肾经而入,闭郁阳气,则可成肾阴阳两衰之重证。故而,从寒露节气起,日常保养除了养肺润燥外,还应兼顾温煦肾阳,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好准备。
图老师阅读配图
防寒3个误区
寒流来了,如何穿衣自然成了热门话题。在冬季,大家都有一些防寒经验,但有时也会走入误区。
误区1:穿衣越多越暖和。当空气层总厚度超过15毫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另外,皮肤血管扩张,增加了散热,但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误区2:受冻后先暖手脚。这样做很容易生冻疮。正确的方法是,在距取暖器不远的地方,将裸露的手脚互相搓擦,使手脚的温度自然回升,待皮肤表面变红时,再移到取暖器旁或放入温水中取暖。平素若能做到用冷水洗手、洗脸或洗脚,就能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不容易生冻疮。
误区3:戴口罩防感冒(解释,药品)。鼻子吸进的冷空气,经过弯弯曲曲的管道进入肺部时,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能通过锻炼得到增强,从而提高耐寒能力。
多吃御寒食物
降温后,除了加强体育锻炼、多穿衣服外,日常如能多吃些御寒食物,也可以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认为,生活中常见的御寒食物有以下几种。
肉类:以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的御寒效果较好。吃这些肉可使阳虚之体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作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shenghuochangshi/)根茎类:研究人员发现,人怕冷与机体缺乏无机盐有关。藕、胡萝卜、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含有丰富的无机盐,这类食物不妨与其他食品掺杂食用。
辛辣食物:辣椒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含胡椒碱。吃这些辛辣食物可以祛风散寒,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shenghuochangshi/)含碘食物:海带、紫菜、海盐、发菜、海蜇、蛤蜊、大白菜、菠菜、玉米等含碘食物可以促进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甲状腺激素具有生热效应,它能加速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皮肤血液循环加强,抗冷御寒。
减少洗澡次数
进入冬季,人的皮肤变得干燥,患皮肤瘙痒症的人开始增多。喜欢泡澡、搓澡的人,皮肤角质层被水浸泡后会变得松散,导致正常角质细胞的过多脱落及皮脂膜变薄,皮肤屏障遭到破坏,虽然没有明显皮疹特征,但会感觉瘙痒难耐。所以,天冷后要适当减少洗浴次数,不要天天洗澡,泡澡的时间也不要过长,更不需要用力搓洗,防止皮肤角质层完整性被人为破坏。要选用含有滋润成分的沐浴露,浴后全身再涂抹有滋润保湿功能的润肤剂。如果感觉全身皮肤瘙痒严重,最好到医院检查,防止出现合并症。
降温如何防病?
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降温后起居生活应特别注意。要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同时增加户外运动,但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要根据自身身体状态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
气温骤降,到医院疼痛门诊就诊的患者人数大大增加,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骨关节痛、头痛(解释,药品)、肌肉酸痛。这是因为突然而至的降温天气会使人的神经、血管、肌肉产生急剧收缩、紧张,人体代谢物因此而发生聚集,使新的营养物质无法顺利、及时到达目的地,疼痛不适由此产生。
疼痛症状出现一个月以内的为急性疼痛,患者对于这个时期的疼痛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应及时到疼痛门诊接受治疗,否则将会把好治的急性疼痛拖成慢性疼痛。另外,到了降温的时候,易发骨关节痛、头痛、肌肉酸痛的患者应注意给患处保暖,并适当进行运动,可延缓疼痛的发生,缓解疼痛症状。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401/2104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