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刘寄奴的传说,日常经验分享的时候又到了,今天图钉们有哪些问题呢,下面就让图老师生活小编也给大家介绍刘寄奴的知识吧,关注健康,珍爱身体!
【 tulaoshi.com - 刘寄奴 】
刘寄奴图片1、干刘寄奴
2、刘寄奴草
中药刘寄奴的传说
中药“刘寄奴”,其名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乳名。这是历史上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药,一直流传。为何?这里还有一段奇异的神话传说。
刘裕少年时代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度过的,由于家庭贫穷,刘裕幼年以种地、捕鱼、打猎为生。
秋日的一天,他外出打猎时,只见一条银白色巨蟒在草丛中穿梭缓缓前行,刘寄奴即用弩箭射之,正好击中它的头部,巨蟒昂首挣扎,扭动全身,刘寄奴跑上前去,蛇身却一闪不见了踪影。刘寄奴好生奇怪,沿溪寻索,只见两个身着白色衣服的童子,背着药篓,踏着秋日的夕阳,正在向阳山坡草地采摘一种开着唇形黄花的小草。他一看这不是“鬼麻油”吗?尔后,两童子又跨过小溪,奔向南边的山麓采摘一些近似菊花的奇蒿草。
这时,夕阳西下,天色将晚。只见溪尽密树连坡,却不见那两个采药的白衣童子。刘寄奴正纳闷之时,忽听茂密的树丛中传来杵臼声,循声而探,只见那两个白衣童子正在捣采来的草药,且边捣边说:“大王那么大本事,为什么不杀刘寄奴报仇?”大王说“不能杀,刘寄奴将来要做皇帝。”刘寄奴闻言,大吼一声跳将出来,两童子急忙逃蹿,留下药臼杵槌和草药。
后来刘裕驰骋疆场,先后灭了南燕和后秦,于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建立了宋朝做了皇帝。传说宋武帝在南征北战中,用此药治愈了不少受伤的将士,却不知其名,故以自己乳名命之。并将神话中北边采摘的阴行草,俗称鬼麻油,称为北刘寄奴;南边采摘的奇蒿称为南刘寄奴。
这个聊斋般的传说,颇有后世杜撰的嫌疑,但依然跟刘寄奴本人脱不了干系。事实上,他身边一直伴着一位医中高人—刘涓子,这位高人尤为善治金疮痈疽,又是中医外科的消、托、补三法的奠基人,正是他编撰了那本堪称中国最早外科学专著的《刘涓子鬼遗方》。对于这种可治金创的菊科植物,刘涓子想必非常熟悉且应用自如,但或许是为了成就主子的声望,让刘裕借由“射蛇得药”的神迹而赢得更多景仰,刘医生也就默许甚至推动了“刘寄奴草”的诞生。
据《隋书·经籍志》的记载,刘寄奴喜欢医药,却是真的,他曾广泛收集民间方药,辑为《杂戎狄方》一卷,可惜现已散失。
刘寄奴的功效与作用
由于宋武帝的先入为主,人们差点把刘寄奴当成金创药的代名词了。而事实上,刘寄奴草并非只能用来治疗跌打损伤,作为一种富有活血和通经能量的药草,它能够治疗痛经和产后腹痛、恶露不尽,还能借由活络气血而改善风湿痹痛,并能帮助血液畅通从而治疗便血和尿血,痈疮肿毒亦不在话下。此外,它用于治疗食积腹痛也颇为有名,且南刘寄奴醒脾消食的功较比北刘寄奴明显,故南刘寄奴又称化食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liujinu/)(一)刘寄奴的作用
1、跌打损伤,肿痛出血。
本品温散善走,能活血散瘀,止痛止血而疗伤。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可单用研末以酒调服;亦可配伍骨碎补、延胡索等,如流伤饮(《伤科秘方》);治创伤出血,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或配茜草、五倍子等,如止血黑绒絮(《伤科补要》)。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liujinu/)2、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
本品辛散苦泄,善于行散,能破血通经,散瘀止痛。治血瘀经闭,可配桃仁、当归、川芎等;治产后瘀滞腹痛,配甘草等份为末,水、酒调服。
3、食积腹痛、赤白痢疾。
本品气味芳香,既能醒脾开胃,又能消食化积,适用于食积不化,腹痛泻痢,可单用煎服,亦可配伍山楂、麦芽、鸡内金、白术等。
4、妇科良药。
刘寄奴为活血化瘀药,因“妇人以血为本”,所以本品在治疗妇科病方面大有用场,用之得当,功效卓越。
5、对肝脏的作用。
阴行草(即北刘寄奴)浓缩煎液可使醋酸棉酚引起的大鼠高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明显下降;对麻醉犬和大鼠有明显利胆作用.刘寄奴总生物碱和总黄酮均能防治醋酸棉酚肝损害引起的大鼠高SGPT,是刘寄奴煎剂防治棉酚肝损害的有效成分。
6、抗菌作用。
阴行草对宋内痢疾杆菌、志贺痢疾杆菌有杀菌作用,对福氏痢疾杆菌、鲍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有抑菌作用。
7、有加速血液循环,解除平滑肌痉挛,促进血凝作用。
(二)刘寄奴的性味归经
苦,温。
①《唐本草》:"味苦,温。"
②《日华子本草》:"无毒。"
入心、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②《本草新编》:"入心、脾、膀胱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治经闭症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焮肿。
①《唐本草》:"主破血,下胀。"
②《日华子本草》:"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
③《开宝本草》:"疗金疮,止血为要药;产后余疾,下血、止痛。"
④《本草蒙筌》:"消焮肿痈毒,灭汤火热疼。"
⑤《纲目》:"小儿尿血,新者研末服。"
⑥《本草求原》:"治心气痛,疳疮出血。"
刘寄奴方剂制剂
1、刘寄奴散
刘寄奴。
上一味,为末。
治金疮,烫火伤。
掺金疮创面,包裹。
《普济本事方》卷六
2、刘寄奴酒
刘寄奴10g,甘草10g,白酒100ml。
(1)将刘寄奴与甘草捣碎;
(2)放入锅中,加水200ml,煎至100ml;
(3)再倒入白酒100ml,煎至100ml,去渣备用。
破血通经,散瘀止痛。主治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腹痛,折跌损伤,以及创伤出血等症。
1次温服。
孕妇忌饮用此酒。
3、刘寄奴饮
刘寄奴2两(择去梗草),当归1两(去芦头,切,焙),甘草2钱(炙,锉)。
上为粗末。
产后恶露不快,败血上攻,心胸烦躁,大渴闷乱,眼黑旋运,或见鬼神,脐腹疼痛,呕哕恶心,不进饮食。
每服2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煎至7分盏,去滓热服。凡治血晕,药须乘闲煎下,以备急用。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七
4、刘寄奴汤
刘寄奴75克,赤芍药(锉,炒)60克,白茯苓(去黑皮)30克,芎藭、当归(切,焙)各45克,艾叶(炒)120克。
上六味,粗捣筛。
治妇人经血不止。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每日二次。
刘寄奴附方
1、治血气胀满:刘寄奴穗实为末。每服三钱,煎酒服。(《卫生易简方》)
2、治产后恶露不尽,脐腹疞痛,壮热憎寒。咽干烦渴:刘寄奴、知母(焙)各一两,当归(切,焙)、鬼箭羽各二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一两半。上五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温服,空心食前。(《圣济总录》刘寄奴汤)
3、治产后百病血运:刘寄奴、甘草。上二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先以水二盏,入药煎至一盏,再入酒一盏,再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圣济总录》刘寄奴汤)
4、治被打伤破,腹中有瘀血:刘寄奴、延胡索、骨碎补各一两。上三味细切,以水二升,煎取七合,复内酒及小便各一合,热温顿服。(《千金方》)
5、敛金疮口,止疼痛:刘寄奴一味为末,掺金疮口,裹。(《本事方》刘寄奴散)
6、治风入疮口肿痛:刘寄奴为末,掺之。(《圣惠方》)
7、治汤火疮:刘寄奴为末,先以糯米浆,用鸡翎扫伤著处,后掺药末在上,并不痛,亦无痕。大凡伤著,急用盐末掺之,护肉不坏,然后药敷之。(《本事方》)
8、治赤白下痢:刘寄奴、乌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加梅,白加姜。(《如宜方》)
9、治霍乱成痢:刘寄奴草煎汁饮。(《圣济总录》)
10、治大小便血:刘寄奴为末,茶调,空心服二钱。(《濒湖集简方》)
11、治毒蛇咬伤:刘寄奴15,天胡妥30,青木香15。水、酒煎服。方中刘寄奴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为君药。 (《江西民间草药》)
12、治跌打损伤:刘寄奴15-24g,酌加黄酒或酒、水各半,炖1小时,温服日2次。方中刘寄奴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为君药。 (《福建民间草药》)
13、治小儿惊风,疳积泻:刘寄奴30g。水煎服;疳积泻,加鸡肝煎服。方中刘寄奴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为君药。(《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刘寄奴的副作用
1、化学成分:含香豆精,异泽兰黄素,西米杜鹃醇,脱肠草素,奇蒿黄酮,奇蒿内酯醇等。
2、药理作用:有加速血液循环,解除平滑肌痉挛,促进血凝作用;煎液能增加豚鼠灌脉流量,对小鼠缺氧模型有明显的抗缺氧作用。水煎液对宋内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用单味刘寄奴干品50-100g,(鲜品加倍),水煎服,儿童减量。治疗轻、中、重型中暑16例,均愈(江西中医药,1982,(3):23)。用刘寄奴水煎二次,加入淀粉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1g。成人每次6片,每日4次,5天为1疗程。治疗34例菌痢,全部痊愈(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21)。此外,刘寄奴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痔疮、急性传染性肝炎、前列腺肥大等有一定疗效。
注意事项
《本草纲目》:无毒。
刘寄奴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1、气血虚弱,脾虚作泄者忌服。
2、《卫生易简方》:"不可过多,令人吐利。"
3、《本草经疏》:"病人气血虚,脾胃弱,易作泄者勿服。"
刘寄奴的减肥功效
刘寄奴是由南宋皇帝刘裕的小名而命名的一味中药,刘寄奴的功效多种,具有散瘀止痛、疗伤止血、破血通经等多种作用。中医说刘寄奴具有减肥的功效,那么刘寄奴真的可以减肥吗?
刘寄奴泡茶消食减肥的效果非常好,但是注意不要过量喝。
刘寄奴泡茶方法:
刘寄奴煎熬20-30分钟,将水滤出,用纱布装好刘寄奴,泡水当茶喝。
刘寄奴泡茶消食减肥是安全减肥,有效成分不进入血液循环,不作用于中枢神经,副作用较少,不会出现头晕、心慌、失眠、口干等情况。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413/2200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