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的营养价值

2016-04-14 12:28 47 1 收藏

紫苏的营养价值,很多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注意,或是有因为生活工作过于忙碌,忽视了紫苏的知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图老师小编今天就来带大家介绍有关紫苏的一些知识吧。

【 tulaoshi.com - 紫苏 】

紫苏是什么

紫苏与众不同,有特异的芳香,气质很高雅。紫苏是一种香料,长得有点像女人的唇,不遭蚊虫叮咬,不让毒蛇近身。

很多人对紫苏的回忆停留在童年时代,花盆里养上几株,用来泡水或是治蚊虫叮咬。如今紫苏似乎成了日餐、韩餐的专利,精致的碟子里盛上几片,用来做餐前开胃菜。

形状特点:

紫苏叶似唇形,叶边呈锯齿状,叶端尖细,外表有绿有紫,有的一面绿一面紫,有的两面皆紫。其中以叶子完整、色紫香浓为上品,因人们发现其食药两用功效,现已进行人工种植。

紫苏叶(或带嫩枝)于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为佳,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备用。果实于秋季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备用。6——9月采收紫苏梗,将打下叶子和果实后剩下的主茎切成段入药。

紫苏是我国原产,两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尔雅》就曾这么描述紫苏:取(紫苏嫩茎叶)研汁煮粥,良,长服令人体白身香。这种解释真是具有强大的诱惑力,会让人对紫苏产生无限的好感。

汉代枚乘在其名赋《七发》中即开列了“鲤鱼片缀紫苏”等佳肴,可见紫苏作为鱼生的指定调味品,从西汉时期就已开始。而紫苏茶,在古代极盛行。《本草纲目》记载,大宋皇帝宋仁宗,昭示天下,评定汤饮,其结果是紫苏熟水第一。熟水即饮品,也就是说,在宋代,紫苏茶获得最高殊荣。

时至今日,大约只有南方还有食用新鲜紫苏的传统,其他地方却难得有这种口福。倒是毗邻的日本,如今成为了紫苏的消费大国,凡有鱼生之类生食料理的店铺,都会提供新鲜或腌渍的紫苏叶作为佐食,而这正是利用了紫苏“解鱼蟹毒”的功效。《药性本草》早有记载,中鱼蟹毒后以单味紫苏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可用于食用鱼蟹之后引起的吐泻腹痛。


紫苏的营养价值

1、紫苏种子中含大量油脂,出油率高达45%左右,油中含亚麻酸62.73%、亚油酸15.43%、油酸12.01%。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占25%,内含18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蛋氨酸的含量均高于高蛋白植物籽粒苋。此外还有谷维素、维生素E、维生素B1 、缁醇、磷脂等。

2、紫苏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具有低糖、高纤维、高胡萝卜素、高矿质元素等,还含有抑制活性氧预防衰老的有效成分。抗衰老素SOD在每毫克苏叶中含量高达106.2微克,常食紫苏叶可以抗衰老。

3、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

4、紫苏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B2。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5、紫苏油在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文献中记载的功效有:1.提高智力与健脑,延缓衰老;2.降低胆固醇含量,降低血脂;3.抗血栓;4.抑制肿瘤;5.提高视网膜反射能力,增强视力;6.有益于优生优育等。因此,紫苏油适用于高血脂人群及孕妇、哺乳期妇女食用。


紫苏叶图片

1、紫苏叶

紫苏叶

2、紫苏梗

紫苏梗

3、紫苏子

紫苏子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

(一)紫苏的功效

辛,温。

归肺、脾经。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1、《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2、孟诜:"除寒热,治冷气。"

3、《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气,止脚气。"

4、《本草图经》:"通心经,益脾胃。"

5、《履巉岩本草》:"止金疮出血;疗痔疾,煎汤洗之。"

6、《滇南本草》:"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

7、《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8、《本草逢原》:"能散血脉之邪。"

(二)紫苏的作用

紫苏有叶、子、梗三类,“紫苏叶性味辛温,具有发表、散寒、理气、止咳的功效;紫苏子则主要是下气消痰、润肺;它的梗能和胃降气,治疗胃气上逆。”若是冬季受凉感冒,出现怕冷、四肢僵硬、酸痛、鼻子不通气、流鼻涕等症状,用紫苏叶散寒解表、发发汗,感冒就能更快痊愈。

1、解热作用。

实验表明,适量吃一些紫苏叶,有很好的解热作用。

2、抗菌作用。

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3、升血糖作用。

吃紫苏叶可以使人的血糖升高。

4、促进肠蠕动。

在实验中,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Perilla ketone,对大鼠有促进肠蠕动作用,使其肠内物质运动加速。所以,适量吃一些紫苏叶,可以帮助消化。

紫苏叶

5、抗过敏。

据检测紫苏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钾、铁等,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使免疫功能正常发挥的作用,有缓和过敏性皮炎、花粉症等过敏反应的效果。研究还发现,苏梗药效与苏叶相似,苏梗还可用于皮肤病的治疗。

7、抗血栓。

实验证实,紫苏油能抑制血小板和血清素的游离基,从而抑制血栓病的发生,具有抗血栓作用。

8、增强记忆。

动物实验表明,紫苏油能促进小鼠脑内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调节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介质水平,可使小鼠跳台次数明显减少,水迷路测试正确率明显提高,达到终点的时间缩短,并使大鼠视网膜反射能力增强,对亮度辨别学习实验的正确反应率明显增高。也就是说,食用紫苏叶有利于提高人的记忆能力。

9、止咳平喘。

苏叶中的部分酸类物质能够通过缓解平滑肌痉挛,而起到平喘的作用;另外,在其抗过敏过程中,亦可通过减轻炎性反应等,起到止咳平喘的作用。

10、止痒。

如果被蚊虫叮咬了,也可以将新鲜紫苏叶捣烂,敷上止痛痒。

11、治口臭。

紫苏还可以治疗口臭,比口香糖效果好,紫苏和白芷等放一起治疗口臭。

12、其它作用。

苏子中富含的亚麻酸类物质,是降血脂的有效成分之一;紫苏中的黄酮类物质,能够对抗氧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有抗衰老的作用。等。

附方

1、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干苏叶与少量干姜(10:1),制成25%苏叶药液。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0毫升,10天为一疗程。两疗程间隔3天。观察552例,经四个疗程后近期控制62例(11.2%,显效150例(27.2%),好转213例(38.6%,无效127例(23%)。对单纯型(434例)和喘息型疗效相似。对咳、喘、痰三症均有一定疗效。用药后多数患者反映食欲增加,部分患者睡眠较前安静,心跳减轻,个别病例出现利尿作用,浮肿消退。仅个别患者出现口干、唾液减少等副反应,一般均较轻微,为时短暂,不须处理,可自行消失。

2、治疗寻常疣:

将疣周围皮肤消毒(疣体突出者可贴皮剪去),取洗净之鲜紫苏叶摩擦疣部,每次10——15分钟,敷料包扎,每日1次。治疗20例,连续摩擦2——6次皆愈。

紫苏种植

3、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嗽吼喘:

苏子一钱,八达杏仁一两(去皮、尖),年老人加白蜜二钱。共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服一钱,白滚水送下。(《滇南本草》苏子散)

4、治气喘咳嗽,食痞兼痰:

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吸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5、治滑大便、顺气:

紫苏子、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济生方》紫苏麻仁粥)

6、治脚气及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踵不可践地:

紫苏子二两,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苏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葱、豉、椒、姜食之。(《圣惠方》)

7、治消渴变水,服此令水从小便出:

紫苏子(炒)三两,萝卜子(炒)三两。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白皮煎汤服,日二次。(《圣济总录》)

8、治食蟹中毒:

紫苏子捣汁饮之。(《金匮要略》)


紫苏的食用方法

(一)紫苏叶的食用方法

1、鲜叶生拌,用温盐水加味精在容器中漂沾后放入盘中,加少量熟油即食,味道鲜美,回味无穷,且利于各种维生素的吸收。

2、炸:蛋清加少量面粉、少量盐、味精,调粥状,将叶正面朝上,背面朝下沾面,放入温油中煎至适中即可沾椒盐食用。

3、紫苏叶包生鱼片,沾佐料生食,或和虾、蟹混食适当量的生紫苏叶,有解毒和暖胃功能。

4、火锅涮食:和海鲜、肉等一起放入火锅内,稍热即可食用不要时间过长,然后喝其汤,味道极美。

5、鲜叶沾辣根或甜面酱生食,味道极鲜、自然,营养丰富。

(二)临床应用

紫苏叶子

1、治感冒。

取鲜紫苏叶30克,放入煮好的米粥中煮2——3分钟,去叶服食粥。此粥既能散寒止痛,又能养胃护气,对老弱儿童伤风最为相宜。

2、治头痛。

可取紫苏叶若干,放在茶杯中,用滚开水冲服,2——5分钟后取叶,滴去水液,涂于太阳穴、大椎穴或头痛处,有止头痛之效。

3、治身痛。

因气血不和,活动量少,以及伏案过久,常见身疼不适,可取全株紫苏300——500克,煎水浸浴后以被覆盖,得微汗即念。

4、治胃痛。

取紫苏老梗30克,生姜25克,花椒20粒,放入一猪肚内炖服。此方可治胃寒疼痛,对气郁呃逆、胸肋胀满亦有效。

5、治痰喘。

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可用紫苏子30克以布包好,烧肉服用,可起辅助治疗作用。

6、治虫伤。

被虫蛾咬伤或受其毒,皮肤发痒,可取新鲜紫苏叶捣烂,或用干紫苏叶研成粉末,调食醋少许,敷于创面,即可止痛止痒防感染。

7、治妊娠呕吐。

取鲜紫苏20克,或干紫苏10克,煎水加少许食糖服,有较好的止吐效果。

(三)食用紫苏的日常注意事项

1、紫苏对哪些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肺炎,感冒,哮喘,呼吸系统疾病。

2、哪些人群适宜食用紫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孕妇。

3、哪些体质的人适宜吃紫苏?

健康体质平和质。

4、哪些体质的人不适宜食用紫苏?

特禀体质。

5、食用禁忌。

气弱表虚者忌服。


紫苏的做法大全

1、炒紫苏叶

炒紫苏叶

材料:

紫苏叶,花生油,味精,蒜,柿子椒,红椒,精盐。

做法:

(1)紫苏叶切碎、蒜切末、青椒红椒切碎丁。

(2)坐锅热油,放紫苏叶爆香盛起。

(3)锅中留底油,下蒜末、青红椒炒出辣香,倒入紫苏叶炒匀,放盐、味精调味装盘。

2、紫苏排骨

紫苏排骨

材料:

排骨2条,紫苏,酱油适量,姜少许,蒜少许,盐适量,糖适量。

做法:

(1)排骨用盐、糖、酱油腌2个小时。

(2)紫苏取叶、切碎,姜、蒜切成蓉。

(3)将腌好的排骨用慢火将其炸至两面金黄,起锅。

(4)锅中放入姜蒜爆香,然后再放入排骨、紫苏翻炒。

(5)再放入少许糖跟酱油,盖上锅盖至收汁即可。

3、紫苏小土豆

紫苏小土豆

材料:

小土豆0.8斤,紫苏叶4片,青辣椒2个,酒糟一小勺。

做法:

(1)小土豆去皮后水里煮成熟后拉油金黄色。

(2)紫苏叶切丝。辣椒切片。

(3)空锅下油。放点洋葱片煸香 加点水 放味精。盐。鸡精。然后再把酒糟。紫苏叶。小土豆一同倒进去大火翻炒几下就可。

4、紫苏田螺

紫苏田螺

材料:

田螺1/2斤,紫苏10公克,九层塔1株,红辣椒1支,蒜末1大匙,姜末1大匙,酒1大匙,酱油1又1/2大匙,糖少许。

做法:

(1)将田螺尾端的部份用剪刀剪除,洗净后放入滚水中汆烫,等水再次沸腾后取出,将水份沥干备用。

(2)将红辣椒切丁,紫苏及九层塔洗净后切细末备用。

(3)在中华锅里倒入2大匙的油,烧热后,放入姜末、辣椒丁、蒜末爆香,再加入所有调味料及少许水拌匀。

(4)将田螺放入,稍微焖煮5分钟,最后加入紫及九层塔,一起拌炒均匀后即可上桌食用。

5、紫苏煎黄瓜

紫苏煎黄瓜

材料:

黄瓜500克,鲜紫苏30克,大红椒、蒜茸、生抽、茶生油、盐、鸡粉、高汤适量。

做法:

(1)黄瓜洗净,稍去粗皮,用斜刀切大片,紫苏洗净切碎,红椒切小颗粒。

(2)将黄瓜片煎至两面发黄软嫩,放入蒜茸再放入高汤,调好味,用小火将汤焖干入味,最后放入紫苏末、红椒颗粒炒匀即可。

紫苏的储存方法

1、放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以防香气散失。

2、或晒干再用保鲜袋装好。

3、或洗净晾干报纸包裹放冰箱。

4、或洗干净后在太阳下晒干,然后放些盐拌匀,保存在通风的地方。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414/2201254.html

延伸阅读
秋葵是什么 秋葵又名羊角豆、咖啡黄葵、毛茄,目前黄秋葵已成为人们所热追高档营养保健蔬菜,风靡全球。它的可食用部分是果荚,又分绿色和红色两种,其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深受百姓青睐。 在美、英等国家被列入新世纪最佳绿色食品名录的秋葵,因被许多国家定为运动员的首选蔬菜而被称为“奥运蔬菜”。 据了解,这种原产于非...
春笋的营养价值 1、春笋含有植物蛋白、脂肪、糖类、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它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常吃纤维素多的食品,有促进肠道蠕动、吸附脂肪、帮助消化和排泄的作用,有人形象地比喻“吃一餐笋要刮三天油”。 2、春...
羊肉的营养价值 羊肉,是我国人们主要食用肉类之一,也是冬季进补佳品。羊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营养。羊肉可制成许多种风味独特、醇香无比的佳肴。涮羊肉,烤、炸羊肉串,葱爆羊肉等,是老少皆喜食的美味食品。 1、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维生素、钙、磷、铁等,特别是钙、铁的含量显著地超过了牛肉和猪肉的含量,且胆固醇含...
标签: 养生 健康养生
兔肉的营养价值 兔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既有营养,又不会令人发胖,是理想的“美容食品”。兔肉蛋白质含量高达21.5%,几乎是猪肉的2倍,比牛肉多出18.7%,而脂肪含量为3.8%,是猪肉的1/16,牛肉的1/5。兔肉富含大脑和其他器官发育不可缺少的卵磷脂,有健脑益智的功效经常食用可保护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对高血压、冠心病、...
标签: 生活常识
香菜的营养价值 香菜的营养价值 别名: 香菜又名香荽、胡菜、原荽、园荽、芫荽、芫茜、胡荽、莞荽、莚荽菜、莚葛草、满天星等。香菜因其茎叶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芳香味,所以民间俗称香菜。 形态特征: 它的嫩茎和鲜叶有种特殊的香味,常被用作菜肴的点缀、提味之品,是人们喜欢食用的佳蔬之一。 香菜是以茎和叶为菜肴调料的栽培种,原...

经验教程

737

收藏

67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