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2日上午8点半左右,在河南省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发生了学生踩踏事件。据记者了解,是因为课间时间较短,学生集中去厕所,拥挤导致踩踏。目前该事件已造成一名学生死亡,多名学生受伤。该校小学校长被停职。近年来,关于小学生踩踏事件经常可见,其实预防是非常关键的!那么,如何预防踩踏事件的发生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 tulaoshi.com - 事故 】
防止踩踏事件,首先在学生进行集体活动需要经过楼梯时,应该严格按照学校对各班规定的楼梯行走,避免拥挤。
上下楼梯时尽量靠右行走,速度要慢,礼让他人。做到:遵守秩序、轻声慢步、礼让右行,不能拥挤。
上下楼梯时,不系鞋带、不捡掉在地上的物品、不攀肩而行、不高声喧哗、不搞恶作剧(尖叫、乱喊、开玩笑、大闹、三两打肩而行)、不快跑乱窜。
要避免人员高峰期(上课、下课、放学、集合),可适当提前或延后上下楼。做到“集体上时切勿下、集体下时切勿上”尤其是手上持有重物、身体有病或伤更应注意。
如有偶发事件发生,要沉着冷静,立即停止脚步,千万不能惊慌失措、高喊大叫、乱挤乱窜,不能往人多的地方去探究竟,服从值周老师或学生的指挥。
如遇晚间上下楼梯时突然停电,应在原地停住不动,等待重新供电。若楼梯安装有应急灯照明,可在值周老师或学生的指挥下慢慢行进的
所有学生和老师有权利和义务组织安排在场人员有序疏散,特别是班干部,应主动站出来指挥。在指挥过程中,应尽量及时联系外援求助,就近报告学校领导或老师。
1、在行进中,发现慌乱人群向自己方向涌来,应快速躲到一旁,等人群过去后再离开,千万不要让自己也混入慌乱的人群,更不要乱跑,以免摔倒。
2、当身不由己混入混乱人群中时,一定要双脚站稳,抓住身边一件牢固物体(栏杆或柱子)或靠墙。或随人流慢慢移动,注意不被挤倒,时刻提高警惕,尽量不要受周围环境影响,更不要无序乱挤。
3、时刻注意脚下,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或重要的物品丢在了地上下,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系鞋带或拾取物品。
5、已被裹挟至人群中时,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面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专家指出,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在人群拥挤中前进时,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手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空间,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6、在人群拥挤中前进时,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手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空间,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旦被人挤倒在地,设法使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紧扣置于颈后,保护好头、颈、胸、腹部。
7、如果自己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紧扣在脖子后面,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1.易发生事故时间:事故多在集会、下课、上操、就餐和下晚自习时,学生心情急切地集中上下楼梯。
2.易发生事故地点:事故多发生在教学楼楼层之间的楼梯转角处。
3.易发生事故的学生群体:事故发生主要集中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年龄较小,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遇事容易慌乱,使场面失控,造成伤亡。
4.易发生事故的设施设备因素:一是通道狭窄,楼梯,特别是楼梯拐角处狭窄,不能满足学生集中上下楼的需要;二是建筑不符合标准,一栋楼只有一个楼梯,不易疏散;三是照明不足,晚上突然停电或楼道灯光昏暗,没有及时更换损坏的照明设备,也容易造成恐慌和拥挤。
5.易发生事故的管理因素:一是学生在集中上下楼梯时,没有老师组织和维持秩序;二是学生上晚自习时没有老师值班,下课时无人疏导;三是个别学生搞恶作剧,在混乱情况下狂呼乱叫,推搡拥挤,致使惨剧发生;四是没有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事故防范教育和训练,无应急措施。
1.人群较为集中时,由于拥挤或不慎前面有人摔倒,后面人未留意,没有止步导致踩踏。
2.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尖叫声、爆炸声、其它刺耳的声音和突如其来的变故,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
3.人群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易发生踩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4.因好奇心驱使,专门找人多拥挤处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而导致踩踏。
5.在上下楼梯时,故意拥挤、起哄、恶作剧、打闹、推搡、突然停留和开玩笑等,特别在人多时,有上述情况发生,更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1.制定预案:要制定《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
2.明确责任:学校要健全预防拥挤踩踏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3.落实措施:
(1)加强值班,建立教师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的值班制度。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要有值班老师组织疏导。倡导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强调安全第一,不强调整齐快速。
(2)强化学校对晚自习的管理。学生晚间自习,必须有教师值班、干部带班;当停电或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同时带班干部和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3)合理安排班级教室。学校要尽可能将班额大、年龄小的学生班级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教室。
其次,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 通过教育,要强化师生的秩序意识。
绝大多数的踩踏惨剧,都源于秩序意识的缺失。在我国,从车站、码头到学校、商场,一切有人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拥挤的场所。不少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了负面榜样,带着孩子抢座位、违章抢道、不讲公共道德等,这些处处“争抢”、“抢先”习惯,或许正是踩踏事故发生的心理基础。所以,我们要教育师生讲究公共道德、遵守公共秩序,因为良好的秩序是安全的前提和保障。
通过教育,使师生了解预防拥挤踩踏的知识和方法。
1.不论是听到上(下)课铃声,还是发生任何意外,都要冷静处之,有秩序地进出教室,不要相互推搡和拥挤。
2.为了减少突遇意外时的慌乱,应进行必要的演练,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清楚地了解在遭遇突发事件,必须撤离教室时多应遵循的顺序和路线。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迅速躲避到旁边,如果有可能,尽力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楼梯护栏、扶手,不要奔跑,以免摔倒。如果旁边有可以躲避的地方,要暂避一时,等到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自己的鞋子被踩掉、携带的物品被挤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系鞋带或者俯身捡拾东西等,防止被挤倒在地或被踩伤。
5.如果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无论在任何地方,在突然被大多数人裹挟向一个方向前进的时候,都不要因为任何原因逆向行动。即使人流前进方向与你要去的目的地背道而驰,也不要做逆着人流行动的尝试,以免被众人挤伤。更多推荐:遭遇踩踏事件如何有效自救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70323/2626242.html
看过《小学发生踩踏事件一人死亡多人受伤 如何预防踩踏事件》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