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樱神斧华盛顿,聚光魔镜爱迪生,最近又成热议话题,让来自南美的三三驼脸懵逼。经同事小姐姐科普,才知道以上的梗均来自“那些年欺骗我们感情的课文”系列。一起和我看看吧。
【 tulaoshi.com - 读书 】
比方说这个落樱神斧华盛顿吧,来自教科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讲了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樱桃树·华盛顿儿时喜获一把小斧头,砍倒了花园边的樱桃树,父亲追问时,没有说谎的故事。
然而,这个故事很早很早以前就被辟谣了。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这个故事第一次出现在传记作家帕森·威印(Parson Weems)笔下,威印在华盛顿去世后采访熟人。在1890年后,历史学家发现除了威印自己的报告以外,即威印自称从老人那里听到故事之外,没有其它证据可以证明确有其事。
亲王马伯庸倒是认真开了个脑洞,你看啊,根据真实历史材料记载,华盛顿的父亲奥古斯丁曾有过一次婚姻,妻子去世后,又迎娶玛丽,生长子,即乔治华盛顿。脑海里忽然想象,老华盛顿写下这样一段话:“庭有樱桃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后吾儿以试斧砍之。”(微博@勇者市乱斗大魔王)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个故事的教育效果还是有的:从那以后,人们一提起樱桃树,就想起了华盛顿。
比如,在读到诗人聂鲁达的经典名句“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大家:“诶~春天对樱桃树干了啥不知道,华盛顿做了什么我们知道。”
以及深刻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认错的时候,手里一定得拿着斧子。
聚光魔镜爱迪生的课文,则体现了编者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穿越文爱好者。
7岁的爱迪生在1854年某个夜里,巧用镜子聚光,解决光线问题,医生成功给他的妈妈做了1886年才首次成功的阑尾炎手术。这篇课文的作者让爱迪生向未来穿越了至少32年。又或者,是未来的爱迪生为了改变母亲的命运,用了某种办法穿越回去,改变了历史......
不过课文毕竟不是网文,对信源的仔细考证还是很必要的,假使这些无中生有的东西,你再帮他说一遍,等于你也有责任吧。
这种讲道理基本靠编的习惯,其实从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开始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先秦诸子时常论战,论战,就得有理有据有态度(误。通常情况是观点有了,论据不足,于是大家纷纷开始编故事讲道理。尤其 以儒、墨两家为代表。
比如孟子为了宣扬自己的“王道”,就给名人们加了很多戏。有一次,他说,大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召唤的大臣,如果他有什么事情需要出谋划策,就亲自去拜访他们。这就叫尊重德行喜爱仁道。
然后开始举例子,商汤对于伊尹,先向伊尹学习,然后才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大力气就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也是先向他学习,然后才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大力气就称霸于诸侯。然而,《左传》和《史记》中并没有相关的记载。
历史上还有一个为讲道理而编的故事,大概就是铁杵磨成针了。
这个故事先后被宋代的《锦绣万花谷》《方舆胜览》《山堂肆考》等书目记载。故事的主人公是诗仙李白,时间是他年少读书时,地点是眉州象耳山,核心情节是遇到一位在溪边磨铁杵的老奶奶。
抛开被网友调侃多年的问题“就算铁杵真能磨成针那穿线孔该怎么钻”不谈,这个故事在时间和地点要素上就有漏洞:李白少年时没有到眉州学习的记录。
有学者指出,李白向来对自己的年少经历津津乐道,但对这个励志故事却从未提及,这与李白健谈的性格不符啊!而为李白做过《草堂集序》的李阳冰和做过《李翰林集序》的魏颢等人也未曾记述过这一年少轶事。
《方舆胜览》中记载的原文是“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其实“世传”二字也说明了这一故事的不确定性。
评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那些年骗过最多人的典故,基本都出自课文。所以钱钟书说,不识字的被识字的骗,识字的被印刷品骗。像什么牛顿的苹果、瓦特的水壶、朱德的扁担、爱因斯坦的板凳......可以说是我们接触的第一批虚构类文学作品。当然,我们也不是没骗过老师,像作文里引用的鲁迅名言,雷锋好事,哪条不是唬得语文老师一愣一愣的?所以说中小学语文,尔虞我诈,大家都是逢场作戏,认真你就输了。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70324/2627432.html
看过《盘点那些年欺骗我们感情的课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