筲箕读shāo jī,汉族民间是用它来盛米,淘米的扁形竹筐。很多人都没有见过它,它属于过去的一种工具,现在人几乎不怎么使用了。关于筲箕的知识我们可以详细了解下,可以充实我们的知识库呀~
【 tulaoshi.com - 工具 】
筲箕 shāo jī ,为广东话、客家话、潮家话四川话,以及江南地区无锡土话也称“筲子”、“筛子”,《留青日札》:俗名竹饭器曰筲箕。又筲箕或作稍箕。筲箕图册汉典解释为:筲从“竹”,“一种盛饭用的竹筐”,也用于淘米或盛米,如筲箕。
用细竹篾丝编织的圆形浅浅竹筐,用来盛米淘米,上面有许多细条小槽。
筲箩(盛饭的竹箩),筲袋(竹制盛器)。斗(dǒu)筲(指容量小的盛器,喻才短量浅);做“水桶”解时,水筲,一筲水。箕: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
古人一般用竹子来编织筲箕。
苏州人家,几乎家家都备有“饭筲箕”。这是一种用竹丝编制的篮子,形状圆鼓鼓,比普通竹篮要紧密些,上面还有一只同样材料的盖子。这种饭筲箕,在夏天特别派用场。因为其透气性好,又有遮灰的盖子,所以苏州人家在屋檐下阴凉通风的地方,都会荡空悬挂那么一两只。乐山人也叫筲箕。
武汉人三不知喜欢拿“皮筲箕”来比方小气的人。筲箕,本来是用细篾编成的,拿来淘米、洗菜或是做别么事,都蛮方便、蛮好用,滤水一点也不费力气,东西也不会撒。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这筲箕要是换成了皮,那水就滤不出去了,拿这种筲箕来比方一些小气人,一毛不拔,滴水不漏,真是像切了。相关阅读:淘米水妙用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70425/2644424.html
看过《筲箕是什么 怎么使用筲箕》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